新常态下中国特色能源发展路径分析与对策

2016-06-28 16:07薛莲庞昌伟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总量革命能源

□ 文/薛莲 庞昌伟

新常态下中国特色能源发展路径分析与对策

□ 文/薛莲 庞昌伟

新常态下的能源革命,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我国与发达国家面临的能源问题有本质区别,后者消费总量已趋于稳定或下降,重点是向低碳过渡,而我国必须同时考虑安全、生态和低碳;二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不完全等同于能源消费革命,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重点,因此要明确目标、对象和手段;三是“四个革命和加强国际合作”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核心,因而必须加快体制革命,包括政策引导的内容与方式、市场运作的机制与保证标准,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建立等,而这都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的资源禀赋,借鉴他国经验,探索一条不以牺牲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中国特色能源发展之路。

能源革命 新常态下能源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

在人类能源利用历史上,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完成了从利用自然火到人工火的转变,直接导致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时代的到来;蒸汽机发明是人类利用能量的里程碑,从此人类逐步以大规模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直接引发了第二次能源革命;科学家发现原子核里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两种能量:裂变能与聚变能,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序幕;如今,以新能源和信息技术融合为标志,人类开启了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新时代,其目标是消除化石能源消费所引发环境、安全、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塑造一个经济、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消费新格局。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进口和消费国,传统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难以为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能源革命战略思想指引下,自上而下、轰轰烈烈的能源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其目的就是要实现从保障经济型,向新型能源安全观与能源安全保障转变;从输电、输煤型,向新型储运配方式转变;从过度消费型,向节约优先型、理性消费型转变;从服务能源实体产业,向能源金融化转变;从“有水快流型”,向“细水长流型”转变;从投资合作型,向贸易保障型转变;从供给保障型,向市场配置型转变。在经济增速换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常态下,国内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能源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要求日益迫切,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迎来有利机遇;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剧烈,地缘政治因素对能源安全影响越来越大。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市场,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中占得先机,保障我国能源与经济安全?如何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为契机,通过技术创新与体制变革,加快推动能源革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新常态下的能源革命,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我国与发达国家面临的能源问题有本质区别,后者消费总量已趋于稳定或下降,重点是向低碳过渡,而我国必须同时考虑安全、生态和低碳;二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不完全等同于能源消费革命,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重点,因此要明确目标、对象和手段;三是“四个革命和加强国际合作”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核心,因而必须加快体制革命,包括政策引导的内容与方式、市场运作的机制与保证标准,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建立等,而这都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的资源禀赋,借鉴他国经验,探索一条不以牺牲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中国特色能源发展之路。

立足国内资源禀赋,保障能源生产消费安全

从国内能源生产和消费状况看,我国的能源形势不容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2015年全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9%。煤炭消费量下降3.7%,原油消费量增长5.6%,天然气消费量增长3.3%,电力消费量增长0.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4%,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7.9%。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工业企业吨粗铜综合能耗下降0.79%,吨钢综合能耗下降0.56%,单位烧碱综合能耗下降1.41%,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0.49%,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95%。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新常态下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存在潜在的能源安全问题。自2013年四季度开始,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国土资源部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8.1%,已超过50%的国际警戒线。2014年全年大陆进口原油首次突破3亿吨大关,达3.1亿吨。2015年全年大陆进口原油首次突破3.45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61.6%。这种上升趋势如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有可能超过70%(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最高时为66%,目前已降至50%以下)。我国日益增长的能源依存度,在大国中是少有的。

二是资源消耗量大,占全球23%,且化石能源潜力不足。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达3014百万吨油当量(美国2280.6百万吨油当量),占世界总量的22.9%,居世界第一。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在201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达63.7%,石油和天然气占比分别为18.5%和5.9%,这些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累计占比达89.4%。从资源分布来看,我国煤炭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总量13.3%,石油储量为173亿桶,占世界总量1%,天然气储量3.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1.7%。主要能源消费与储量状况对比分析表明,我国主要能源已探明储量与消费需求间差距巨大,尤其是原油,2014年我国原油消耗量占世界原油生产总量4%,但已探明储量却仅占世界总量1%,存在4倍差距,资源潜力严重不足。

三是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比例过高。我国煤炭资源总量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超过90%,“富煤、贫油、少气”特点明显。2014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出现15年来首次下降,但总量仍近40亿吨;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全球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30%,而当年我国煤炭消费占比却高达66%。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既有经济性考量,也有保障能源安全的需求。但从能源结构角度来看,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还停留在将近100年前世界能源结构的水平上。煤炭过度消费及粗放消费,导致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负荷巨大,空气质量污染指数居高不下。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仍需要充足的能源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研究表明,GDP增长和能源消耗呈现明显相关性①。一般而言,在工业化前期线形要陡一些,工业化后期要稍微缓慢一些。即当一国工业化阶段快速发展时,能源弹性系数要低于1或者大于1。比如说,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黄金发展期,能源系数超过0.9,个别年份达到1以上。而在后工业化阶段,发达国家消费弹性系数虽有下降,但相关指数依然较高。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要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就业等问题,就必须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内外许多知名智库对中国2020年的能源需求预测多在50亿吨标煤左右,这要求有充足的能源供给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借鉴他国经验,实现能源—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当前能源革命已得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正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选择。能源革命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是英国模式。在能源发展历史上,英国是最早建立起全球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能源国家,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1952年12月,伦敦发生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由于大量燃煤消耗且连续数日寂静无风,整座城市雾霾重重,充斥着浓烈的“臭鸡蛋”气味。从12月5日到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生命的代价促使英国人痛下决心进行能源革命。今天的伦敦已变成非常适宜人居的国际大都市,其核心区域房价仍在上涨,洁净的空气、幽静的环境,是吸引世界各国消费者选择伦敦居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是美国模式。2001年,美国出台《国家能源战略》,更加重视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提出要积极发展氢能技术、第4代核反应堆、热电联产、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等高质量能源设想。2002年颁布《能源政策基本法》、2003年10月推出《能源基本计划》、2006年5月出台《新国家能源战略》及其一系列配套政策,目的是通过大力发展核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将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由2006年的50%降至2030年的40%以下。

三是德国模式。1991年,德国在颁布的《输电法》中明确规定对新能源发电给予补贴,在这项政策推动下,1991-1999年,德国风机装机总功率增加48倍。此外,德国还在2000年通过《可再生能源法》,在2004年颁布《新能源法》,鼓励个人家庭使用新能源。在这些政策措施推动下,新能源在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2000年的3.1%,迅速升至2007年的7.2%②。

从产业革命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来看,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兴战略性产业。首先,新能源符合人类减少对地球资源过度消耗和环保需求,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其次,新能源可以分散形成多层次产业链条,不仅仅局限于新型能源生产过程,还将渗透到很多传统产业中,如汽车和建筑业等,形成新的新能源技术产业,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与前几次产业革命不同的是,各国意识到科技革命可以成为经济增长引擎,因而主动利用和发展新能源技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产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创新及其应用正在孕育着第四次产业革命。

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顺应科技潮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截至2015年,在电力政策方面,全球79个国家推行固定电价,60个国家使用FIT投标,超过60个国家在运输政策方面有强制使用生物燃料的要求。

抓住发展机遇,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

在当前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在2015年已走到一个交叉点。这是因为,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开始逐渐趋于缓慢,从过去GDP的高速增长,转向更加缓和的中高速增长,受此影响,能源需求增长也将有所下降。能源需求的趋缓带来了一些矛盾,但同时也孕育着机会,是推进能源革命的最佳机会窗口。如何要抓住机遇,根据我国能源禀赋和现状,推进符合国情的能源革命,我们有如下建议:

一是既保障充足的能源供给,又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十三五”能源发展总的目标要求是:增强能源供给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要引导全社会树立以科学供给满足合理需求的能源供给安全观。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必须由单纯增加供应转向由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制约提供保障的观念,把抑制不合理需求提升到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明确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体现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理念;全局高度综合统筹,贯穿在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处置等全过程。

二是既建立多元的能源供给体系,又推进供应系统的低碳化、清洁化。“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就要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推进重点地区煤炭减量替代,加快重点领域用能变革,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围绕建立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采取多方面举措,如继续深入推进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大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等;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扎实推进地热能、生物质能发展等。

三是既立足国内发展自身油气资源,又全方位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上,习近平主席2016年首访选择中东沙特、埃及和伊朗3国,并首次提出打造稳定的能源共同体理念。对于我国能源企业而言,应在立足国内发展自身油气资源基础上,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扩大能源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提升合作水平;巩固境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拓展油气、电力、能源加工转化等领域产能合作,从而带动核电、水电、清洁燃煤火电、风电、太阳能等装备和服务“走出去”。

①鄢琼伟 陈浩《GDP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人口》.2011年.21(7).13-19.

②黄玲 张映红《德国新能源发展时中国的战略启示》.《资源与产业》2010(6).48-53.

(注:薛莲是求是杂志社《红旗文摘》编辑一室副主任。庞昌伟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李月清

猜你喜欢
总量革命能源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