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力再获连环效益—中国海油两度联手壳牌打造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标杆

2016-06-28 16:07牟银滔莫北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亚湾中海海油

□ 文/特约记者 牟银滔 本刊记者 莫北

再发力再获连环效益—中国海油两度联手壳牌打造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标杆

□ 文/特约记者 牟银滔 本刊记者 莫北

在广东美丽的海滨惠州大亚湾, 一个具有世界级规模和世界级水平的石化工业生产基地正在蓬勃发展着。而作为这里的龙头企业中国海油惠州炼化不仅已被国家列入“中央企业在重大项目中引进社会资本示范项目”,正在建设中的二期项目更是定位为“中国最优秀的中外合资石化项目”和“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标杆”。

“中外合资”与“全球标杆”,支撑这两个概念的背后,必然是两个在全球有着影响力的强强企业联手。

3月21日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国海油)与荷兰皇家壳牌公司(下称壳牌集团)在北京签署《关于增进在大亚湾合作的最终投资决定协议》,进一步扩大双方在南海石化项目的合作。协议签署后,双方扩建其各持股50%组成的合资企业—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中海壳牌)。

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石化区的中海壳牌,曾经不仅以其2000年首期投资43.5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更以其国际招标引进的13项专利技术而在业内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此次双方协议,包括中国海油正在建设中的一套可年产至少100万吨乙烯的乙烯裂解装置和其他衍生品生产装置(C2),将与邻近已运营10年的南海石化联合体(C1)相整合,由中海壳牌统一运营;项目还包括一套目前国内最大的苯乙烯和环氧丙烷(SMPO)生产装置。

大亚湾石化城夜景。

中国海油董事长杨华表示,此次协议的签署是中国海油和壳牌集团合作共赢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中国海油希望在多个领域进一步深化与壳牌集团的合作。

壳牌集团首席执行官范伯登表示,壳牌集团与中国海油的合作领域涵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这次协议的签署是双方长期友好合作的一次重要见证,壳牌愿同中国海油进一步扩大合作,在项目中应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

“石化项目(C2)的建设和合作符合国家长期的石化发展规划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项目通过合作将引进壳牌领先业界的专利技术,与邻近中国海油炼油厂通过一体化整合提升价值,满足国内市场对高品质石化产品持续增长的需求。”中国海油总经理助理兼炼化公司总经理董孝利说。

壳牌化工业务全球总裁范霍赋说:“项目扩建(C1+C2)再次表明壳牌一向重视有选择性的投资。这个协议的达成源于我们对中国化工产品市场的信心,也将有助于我们与中国海油一起满足不断增长的石化产品市场的需求。”

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引入壳牌后,直接引进外资54.3亿元,可带动项目总投资326亿元。这也是近年来国有企业引进外资规模较大的一单。从独资到合资,中国海油在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开工近两年后,为何又要试水改革?董孝利表示:“通过引进壳牌的资金和业界领先的技术,强强联手打造世界级炼化一体化项目和标杆企业,将满足国内对高品质石化产品持续增长的需求。”

在二期化工项目中继续引入外资,将有效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分散投资风险,提高国有资本利用效率。经测算,通过引进壳牌入股,中国海油在此项目上的投资回报率将上升数个百分点。在带来直接资本利益的同时,还有助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等资源要素,推动我国石化产业发展。

据悉,合作项目(C2)将采用壳牌专有的OMEGA和SMPO技术,每年生产环氧乙烷15万吨、乙二醇48万吨和高品质多元醇60万吨,这将有助于实现中海壳牌产品范围的拓展、产能的提高,以及总体能源效率的提升,也是业界领先的壳牌OMEGA和多元醇技术在中国的首次应用。

按建设计划,惠州炼化二期炼油工程将于2016年底建成投产,乙烯工程2017年6月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增加销售收入820亿元,税费154亿元。投产后,将新增100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烯,使中国海油惠州炼化一期和二期原油总加工能力提高到2200万吨/年,乙烯产能提高到200万吨/年。

炼化布局:最大中外合资项目落地惠州

长期“漂”在海上的中国海油把发展炼化产业作为“上岸”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沿海两洲一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布局炼化企业,更是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建成上、下游一体化的国际化石油公司重要的一步。

作为中国炼化行业的新进入者,中国海油选择中外合作的方式迅速扩大自己的炼化能力。但是,捷径也需要慎重而慎重的谈判和磨合。打个比喻来说,中国海油与壳牌的“联姻”光预备期就足以将一个小姑娘养大。从谈判到投产历经18年,最终孕育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合资项目: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惠州大亚湾项目。

据了解,壳牌在决定投资南海石化项目之前,是经过了非常细致的分析。根据预测,2005年,中国乙烯消费量将增加40%,达到1500万吨/年,尽管同期乙烯生产能力将翻番,达到830万吨/年,但还是有近一半的缺口。

为此,壳牌在与中国海油合资项目中确定的SM/PO产品线,是当时全世界乙烯化工中最高端的产品线之一,其核心设备的专利费用就花去了6000万美元。由于技术领先,其制造成本在同类生产线中也是最低的,比如其所需的乙烯裂解原料,可以在凝析油与石脑油之间互相切换,只需调整电脑参数即可,而不用更换设备。

这使得中海壳牌兴建的80万吨/年乙烯等11套具有世界级规模的生产装置,一期化工项目就引进了13项国际专利技术。借鉴壳牌和海油各自优势建立管理体系和工作模式,2010年乙烯装置扩容改造后,中海壳牌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百万吨乙烯俱乐部成员。得益于安全稳定的生产和在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客户管理方面的卓越表现,中海壳牌近几年盈利水平在业界名列前茅,为股东带来丰厚回报。

中海壳牌副总裁朱明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壳牌在与中国海油的合作中赢得了市场,这是他们最大的收获,而我们在合作中引进了技术、资金和外方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

谈到为什么会选在惠州,中海壳牌副总裁翟鸿兴说,当年选址从东北一直选到了广东,是慎重考虑过的。而惠州有良好的港口,港口是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线,对大型化工厂非常重要;另外该厂约53%的产品都销往珠三角地区,惠州大亚湾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也是选址惠州的重要因素。

合作共赢:发挥“1+1>2”聚合效应

6月23日中午,大亚湾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几个“洋面孔”悄然出现在乙烯装置工地。他们穿行于塔群与管廊间,审视着每一处施工点。项目合资方壳牌集团的高管第一次来到这里。“没有任何事情比安全和质量更重要。”听到中国海油建设者的介绍,他们欣喜地说,这是我们共同的信念。

从项目类型和投资模式上看,此次二期化工项目合资似乎是中国海油与壳牌前一次合作的翻版,但随着十多年来中国海油炼化产业的迅速成长,也给这次合作注入了新的内涵。

在2003年开始建设中海壳牌一期化工项目时,中国海油还是下游石化领域的初学者,项目设计、施工与运营均由壳牌主导,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工艺技术,但同时也推高了建设成本。

朱明才表示:“时至今日,我们扭转了一穷二白的局面,也扭转了外方对我们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的认识。”

双方在一期化工项目建设及运营中积累了良好的经验,探索出成功的合作模式。壳牌看中了中国海油的成长能力和中国市场,中国海油也认可壳牌的技术优势和管理能力,在二期化工项目上的合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此,范霍赋深表认同:“中海壳牌拥有卓越的团队、可靠的安全表现和优良的经营业绩,与壳牌其他化工厂相比,其表现也是最好的。近几年,壳牌在全球削减了多项大型化工投资,但十分看好惠炼二期化工项目,这也是壳牌在化工领域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经过双方在中海壳牌项目多年的合作,壳牌也开始信任中国海油的管理能力。二期化工项目由中国海油独资转为合资后,保持原来的项目建设模式。一、二期化工项目整合后,双方依旧各持股50%,由中海壳牌统一运营,沿用现有的运作模式和业务流程。

中海壳牌总裁王琼介绍说:“股东双方遵守合作原则,尊重中海壳牌的企业治理结构,通过董事会管理和指导合资公司的运营和发展,不‘干预’其自主经营,以中海壳牌利益最大化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换言之,双方都不片面追求单方的利益,不纠结于‘谁说了算’,而是共同把中海壳牌发展好。”

事实上,由于一、二期化工项目的装置类型、产品结构、目标市场和人才需求相似,只有按照这样的模式运作,才能带来整体利益最大化。以产品销售为例,如二期化工项目由中国海油单独运营,将难以避免与一期化工项目竞争。反之,纳入中海壳牌的销售体系,借助其专业的销售团队与成熟的销售渠道,将发挥“1+1>2”的聚合效应。

对于公司治理,壳牌在这次合作后显然也更加信任中国海油。此前,中海壳牌董事会主席与公司总裁由股东双方派出人员轮流担任。而根据新的协议,未来中海壳牌这两个职务均由中国海油派出。这从人员变化上也一目了然。在中海壳牌一期化工项目建设高峰期,壳牌派出和聘请的外籍员工达150多人,而目前壳牌仅派出一支不到20人的团队,参与安全监管、专利技术应用、一体化整合等工作。

据二期项目组总经理赵岩介绍,壳牌的工程管理专家非常认可中国海油在成本控制、进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赞赏中国海油实施的设备全过程监造、进场材料检验、阀门100%试压等管理措施。

更具现实意义的是,与壳牌合资后,二期炼油项目与化工项目仍由中国海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可实现原油结构互补、产品结构互补、装置结构互补和炼油化工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目前,一期化工与炼油厂区仅一墙之隔,但只有石脑油等11项物料实现互供。而二期炼油与化工投产后,“隔墙供应”的物料达40多项,将大幅降低物料采购、物流成本和运输、仓储风险。

“海油样本”:形成“榕树效应”

7月3日,穿过白鹭翱翔的红树林,我们来到大亚湾石化区。这边,上游企业栉比鳞次的巨型炼油、裂解装置生产出来的化学产品,正通过蜿蜒的运输管道供应给中下游企业作为生产原料。那边,二期项目工地上,几十台强夯机正铿锵有力地夯基打桩,加紧施工。

回眸中海壳牌一期化工项目运行十多年的历程,中海壳牌有三个特点:一、技术先进,技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也是最先进的,许多技术都是国内首次应用,国内其他化工厂均做不到;二、管理先进,员工总数仅2000多人,其中负责厂区运转的仅500余人,而一些化工厂甚至需要数千名员工管理厂区;三、注重可持续发展,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到环保方面的技术应用,减少污染排放。

“你看,中海壳牌南海石化的烟囱,几乎看不到有烟冒出。”在大亚湾澳头打鱼的渔民告诉记者。

“中海壳牌是首个进驻大亚湾石化区的项目,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都为后来的企业起到了示范作用。”中海壳牌公共事务顾问文晓辉说。

中国海油坚持在建好大项目、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努力保护生态环境,营造和谐周边社区,认真承担社会责任。壳牌集团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要求其合资公司实现“有效率、负责任、有盈利”三大经营目标,并履行对股东、对客户、对员工、对与公司有业务往来者、对社会五个方面的责任。

在惠州炼化合资项目中,中外股东经过长期谈判和相互磨合,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战略目标上达成一致。中海壳牌借鉴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综合评价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要素,明确了“关心人类、对地球负责和追求盈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追求中海壳牌利益最大化,让投资者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确保大亚湾环境不受污染;与大亚湾经济同步发展”的经营原则,在追求企业合理利润的同时,采取保护环境的长期措施,绝不对大亚湾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同时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中海壳牌不但自身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还要求其利益相关者共同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当地的财富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建设中的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化工一区。

化工厂因对环境的影响一直备受公众关注,在中海壳牌项目中,一开始就使用了当时刚刚研制不久的蒸馏塔技术,这项可自循环散热的全新废水处理技术能将化学废料从水中分离,释放的热量可重新用于加热其他蒸馏塔。凭借这项技术,中海壳牌项目中将90%的液体和固体废物都被回收利用或用于发电,与其他中国同类工厂相比,耗水量减少了25%。

中国海油在惠州二期化工项目引入壳牌,同时拓宽了大亚湾石化区下游延伸项目的发展空间,带动石化产业高水平、高端化发展,形成“榕树效应”,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对高端石化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说:“壳牌在惠州二期化工项目上合资后,引起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关注,已有不少知名石化企业到大亚湾石化区洽谈投资,我们称之为‘榕树效应’。”

事实上,大亚湾石化区的工业传奇,确实是由中海壳牌开始。目前大亚湾已吸引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石化区投资建设31宗项目。其中,今年3月份,壳牌与中国海油正式达成协议扩建在大亚湾的合资企业中海壳牌有限公司,壳牌公司不仅新增投资参与总投资228亿元的惠炼二期100万吨乙烯项目,双方还将新建一套总投资60亿元、国内目前最大的SMPO/POD(苯乙烯、环氧丙烷和环氧丙烷衍生物)生产装置,该装置属壳牌专有且不对外转让的技术。据业内人士分析,两个项目壳牌将增加投资144亿元。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不仅是国内首次应用壳牌专有、世界领先的OMEGA、SMPO和多元醇技术,还将建设一个POD研发中心,将根据市场需求对POD的细分品种进行开发。

可以说,面对国际风云和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大势,中国海油努力把握经济规律和形势机遇,创新机制,引入壳牌集团参与正在建设中的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创造了又一个可资借鉴的改革样本。通过与国际能源巨头强强联合、各展所长,中国海油在推进全球石化标杆企业建设中,证明国企在做强做优做大中,已具备了与国际同行开展广泛竞争与合作的实力。

猜你喜欢
大亚湾中海海油
海油华南谱新篇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又一里程碑!大亚湾区与欧德油储签订合作协议
中海PG88-28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
大亚湾造礁石珊瑚现状
中海海洋耕鱼油全产业链
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基于SOP规程的大亚湾堆芯冷却监测系统改造
中国海油LNG好戏连台
基于HJ-1B星热红外数据的大亚湾海温反演模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