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飞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推动新一轮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石
◎文/李飞
推动新一轮全面振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使命,需要统筹推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民生保障,这些都离不开各类优秀人才的支撑,而发展好教育事业正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科技创新的源泉、民生保障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教育。”因此,我省在聚精会神抓经济、稳增长的同时,也没有忽视教育工作这项长远之计,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
截止到去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万多所,其中,幼儿园9400多所,中小学校63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400多所,普通高等学校116所;我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2%,小学毛入学率106%,初中毛入学率107.2%,高中毛入学率99.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5%。虽然我省在学校数量和入学率等指标上居于全国前列,但是在教育发展实际中还存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弱、职业院校发展特色不鲜明等问题,需要在“十三五”时期着力加以解决,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我省才能在教育强省建设上迈出坚实一步。正是基于此,《辽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并把大力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普通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未来五年的主攻方向,努力推动我省教育强省建设与新一轮全面振兴同步发展、同步实现。
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孕育出优秀的人才,离开人才谈发展,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才资源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放在优先位置。其中培养人才是这些工作中的核心,只有在完善好自身“造血”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更加顺畅地拓展“吸血”功能。辽宁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基础,为培养孕育各类人才提供了温床和摇篮,特别是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环节的育人作用。今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整合高等教育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省政府去年末下发了《进一步促进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提升我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转化四位一体的创新综合实力,将省内高校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保障。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十分不易,不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繁衍接续,也关系到家庭和个人的传承发展。可以说教育关联着千家万户、关联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无论什么时候教育事业都是民生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我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税收入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和支出稳中有升,持续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健康发展。为使教育更加公平、惠及更多群体,省政府近两年相继出台了《辽宁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努力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基层教育事业投入保障机制,让教育这项民生工程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和期待,为新一轮全面振兴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