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收获

2016-06-24 17:08郝晓玲
考试周刊 2016年4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教师

郝晓玲

1.注意紧扣课程标准设计地理学习内容

课程标准是评价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唯一依据。只看教材,不理解课程标准,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解读课程标准必须做到多元化、多角度。标准中有“举例”、“运用地图”、“运用资料”等方法限定,即对学生学业评价时须用此方法,也不能只看“标准”中的主题内容,更要看其背后地理素养的培养目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注意紧扣课程标准设计地理学习内容,做到达标不超标。但因地理课程的深广性,有时应做适当铺垫,如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时可补充农作物习性的内容,虽然课程标准不要求,但属于地理学习必不可少的上位知识。有时也要注意拓展内容,如学习“区位因素选择”时,课程标准只要求分析主要影响因素,但教学中往往要拓展到主导因素的影响,甚至是主导因素的演变,这是地理教学有效性拓展应用的需要。

2.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地理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地理概念、地理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的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法亲身调查、实践的地理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缩小空间感和距离感,主动地学习。在学习《地质灾害》这一内容时,由于课本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无味,传统教学往往不能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我就制作了相关课件,如“唐山大地震”、“维苏威火山喷发”、“横断山区滑坡、泥石流”的视频,同时配备翔实的数字材料,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兴趣油然而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参与度越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在生活中学习地理

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地理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如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千差万别的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条件,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等社会经济条件。课本中的许多地理知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是学生看见过、经历过的。这就要求教师从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挑选出适合教学需要,有助于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生活实例。生活实例首先应“鲜活”,即选取刚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例,其次要选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生活体验的、最好是当地学生身边的事例,与此同时注意所选事例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否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冲动。例如,学习自然资源和能源、工农业生产布局、城市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等地理问题时,结合学生熟悉的本地区实际情况加以运用,让学生更感兴趣,也能引起有意注意。

4.教师要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起着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检测教学结果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有课程标准意识。教师的课程标准意识是指教师在备课、上课、课后等教学环节中,对课程标准的本质与内容、意义与价值等认识和运用的自觉性,并以此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学生、课程标准、教材、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敏感性。加之,“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因而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与活动建议)等方面比较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区别与联系,进而从总体上把握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连续性和前瞻性,顺利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5.对重点学习内容进行指导

例如,在讲青藏高原时向学生提问:西藏居民煮鸡蛋为何用高压锅?高原人为何都有高原红?内地人到西藏应注意什么问题……一系列问题提出和解决后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使学生掌握旅游出行时应了解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准备好恰当的衣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特产与交通条件,丰富地理知识。

6.高三地理复习要注重细节,衍生研究习惯,避免走入误区

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应“三关注”、“四研究”、“三避免”。知识“三关注”即深度、广度和角度,深度方面尽量挖掘教材隐性知识;广度方面落实考点,扩大备考知识面,特别是社会热点信息;在此基础上,增强多角度分析问题实质是新高考的导向功能。试题“四研究”即对比历年高考试题找共性,对比近年重点考点找趋势,对比相同考点试题找变化,对比各地调研试题找信息。复习“三避免”即忽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而过于强调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忽视基础知识训练和基本技能培养而过于迷信“名师”授课和名校经验;忽视自身实际而过于强调“活题”、难题的训练。

7.有效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面对高考改革的冲击,教师上课前须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授课时主要讲解重点、难点、易错点和易混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点或者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知识就大胆舍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使课堂的宽度和厚度得以提升,降低高考改革对地理课堂的冲击,也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考虑到课时较少和课堂容量较大的窘境,教师需通过原理、规律的梳理,让学生学会归纳,掌握举一反三的本领,从而发挥减负增效的功能。

8.教师课前要有清晰的逻辑设计

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在明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体系的明晰和思路的梳理,即教学步骤要清爽。考虑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和实现手段,处理好细节,最好能借助社会热点和生活事象,形成意义的建构。然后,进行设计的完善,如教案的呈现、课件的制作、起承转合的统整、小结练习的设计等。这个过程中,注意草稿式设计的辅助,如层层设问的设计、课件的完善和效果的达成、预估课堂实现的状况和偶发问题的落点。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教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最美教师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