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伟,刘 立,韩正涛
(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100015)
液晶显示器接地电阻测试技术研究
高宏伟,刘立,韩正涛
(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100015)
摘要:通过介绍液晶显示器适用的新版信息技术设备安全标准GB4943.1—2011与旧版信息技术设备安全标准GB4943—2001中接地电阻测试要求的差异,阐述了信息技术设备接地电阻测试的详细步骤,重点说明如何确定试验电流和试验时间,同时分析了试验仪器的测试原理,总结给出了测试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接地电阻;保护连接导体;保护电流额定值;过流保护装置的额定值
接地保护是保障I类设备正常运行、防止发生触电危险、降低干扰的重要安全措施。在I类液晶显示器的安全检测中,接地电阻测试是非常重要的测试项目,也是检测保护连接导体接地连续性的重要试验,设备中保护接地导体及其端子的电阻过大会影响设备的安全性能。随着技术的进步,大电流的设备越来越多,而新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标准又对接地电阻有了更严格的测试要求。本文从新旧标准中接地电阻测试的要求差异开始,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的原理,并提出多个接地电阻测试的关键性注意事项。
1新旧标准中的接地电阻测试要求差异
新版信息技术设备安全标准GB4943.1—2011已经实施,与GB4943—2001版本相比,二者的接地电阻测试要求存在部分差异,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测试要求差异,同样一台被测设备,符合GB4943—2001接地电阻测试要求时,却不一定能通过新版GB4943.1—2011标准中接地电阻试验。例如,某台被测设备为A型可插式设备,其输入电流额定值为3A,熔断器规格为T5AH250V,部分保护连接导体采用横截面积为0.5mm2的单层绝缘导线。按照GB4943—2001进行接地电阻测试,试验电流为4.5A(设备额定电流的1.5倍,设备的额定电流最小),试验时间为60s,测试后接地电阻为0.043Ω。按照GB4943.1—2011进行接地电阻测试,试验电流为32A(A型可插式设备保护电流额定值16A的200%),试验时间为120s,测试后接地电阻为0.044Ω,横截面积为0.5mm2的单层绝缘导线PVC绝缘层融化脱落,保护连接导体损坏,测试结果不合格。由此可以看出,新版标准对保护连接导体的接地电阻测试要求较旧版标准要更加严格[1-3]。
表1新旧标准中接地电阻测试要求对比
差异项目GB4943—2001条款2.6.3.2、2.6.3.3GB4943.1—2011条款2.6.3.3、2.6.3.4试验中电路的保护电流额定值取以下3个中的最小值:1)设备的额定电流2)建筑物配线中过流保护装置的额定值3)设备中过流保护装置的额定值取以下几个值中的最小值:1)对A型可插式设备,保护电流额定值是设备外提供的(例如,在建筑物配线中、在电源插头中或在设备机架中)对设备进行保护的过流保护装置的额定值,最小为16A2)对B型可插式设备和永久性连接式设备,保护电流额定值是设备安装说明中规定的要在设备外提供的过流保护装置的最大额定值3)对任何上述设备,保护电流额定值是在设备内或作为设备的一部分提供的用来保护需要接地的电路或零部件的过流保护装置的额定值试验施加位置测量应在电源保护接地端子和设备中按2.6.1条需要接地的点之间进行如果SELV电路是按照2.2.3.3要求的接地来进行保护的,测试部位是SELV电路的接地侧与电源保护接地端子之间的连接电阻测试部位是保护连接导体,即电源保护接地端子与设备中按2.6.1条要求需要接地的点之间如果SELV电路或TNV电路是通过将被保护电路自身按照标准中2.9.4e)的要求接地来进行保护的,测试部位是被保护电路的接地侧与电源保护接地端子之间如果电路是通过给被保护电路供电的变压器绕组接地来进行保护的,测试部位是绕组的未接地侧和电源保护接地端子之间试验电流试验持续时间试验结果判定1)当电流额定值≤16A时:试验电流:电流额定值的1.5倍试验持续时间:60s结果判定:电阻不超过0.1Ω2)当电流额定值>16A时:(1)交流供电:试验电流:电流额定值的2倍试验持续时间:2min(2)直流供电:试验电流:按制造厂商规定结果判定:保护连接导体两端的电压降不超过2.5V1)当电流额定值≤16A时:试验电流:保护电流额定值的200%试验持续时间:120s结果判定:电阻不超过0.1Ω。试验后,保护连接导体不得被破坏2)当电流额定值>16A时:(1)交流供电:试验电流:保护电流额定值的200%试验持续时间:≤30A:2min30A
2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
2.1接地电阻测试步骤
接地电阻测试的步骤涉及标准第2.6项多个子条款,进行测试时不仅需要注意判断被测设备的接地类型、保护接地的种类、保护导体的类型,还要判断保护连接导体的尺寸,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试验。根据电源的供电方式、保护电流额定值确定试验电流、试验时间和试验施加位置,进行试验后判断试验结果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完整的测试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接地电阻测试流程
2.2试验电流和试验时间的确定
由于现在被测产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所以判断接地电阻测试的试验电流、试验持续时间就变得尤为关键。首先,要确定保护电流额定值,该额定值取决于设备的类型和过流保护装置的位置。应先判断设备属于哪种可插式设备,例如A型可插式设备,B型可插式设备;然后确定过流保护装置的位置,按照表1相关要求或条款2.6.3.3中a)、b)、c)的适用情况取最小值得出保护电流额定值。下一步判断保护电流额定值是小于等于16A,还是大于16A。如果小于等于16A,则按照表1相关要求或标准2.6.3.4适用情况,试验电流为保护电流额定值的200%,试验持续时间为120s;如果保护电流额定值大于16A则判断其供电方式,例如交流还是直流。如果是交流,则试验电流为保护电流额定值的200%,试验时间则是根据电流大小选择标准规定的时间。如果是直流,则试验电流和试验持续时间按制造厂商规定进行测试[4]。
如果被测产品是按标准2.6.1b),且由通信网络或电缆分配系统供电的,则根据标准要求,其试验电流应为从此通信网络或电缆分配系统中可得到的最大电流(如果已知)的150%,但不小于2A,试验持续时间为120s。确认保护电流额定值对于确定试验电流和试验时间至关重要。
下面举例说明:
例1:某设备为A型可插式设备,交流电网电源供电,金属外壳,金属外壳与保护接地连接,起保护接地作用,即金属外壳为保护连接导体。
判定:此设备的保护额定电流为16A,则接地电阻测试试验电流为32A,试验时间为120s。
例2:某设备采用Ⅰ类结构变压器,初级电路过流保护装置为T4AH250V熔断器,那么变压器的接地保护电路部分即为保护连接导体。
判定:此设备变压器部分的保护额定电流为4A,则接地电阻测试试验电流为8A,试验时间为120s。
例3:某永久性连接式设备,设备采用外接的40A断路器作为过流保护装置,金属外壳与保护接地连接,即金属外壳为保护连接导体。
判定:此设备的保护电流额定值为40A,则接地电阻测试试验电流为80A,试验时间为4min。
3测试仪器原理分析
标准要求是在试验时间内测量保护连接导体通过试验电流的电压降,测试回路试验电压不超过12V,试验电流可以是直流或交流。但是在测试电路中,只测试电源保护接地端子和需要接地的零部件之间的电压降。并且应当注意,不能使测量探头的接触头与设备导电零部件之间的接触电阻影响试验结果。
基于以上标准要求,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原理是恒流电源两极引出的导线为被测导体施加试验电流,用电压表来测量被测导体两端的电位差。接地电阻测试过程中使用的测试方法一般有两种:二端法(见图2)和四端法(见图3)。
图2 二端法测试原理
图3 四端法测试原理
采用二端法进行测试时,电压表检测点在电流输出端子两端,测试回路中有接触电阻和引出导线电阻存在,为了符合标准要求使这些电阻不影响测试结果,需要在测试前测量出接触电阻(r1~r4)和引出导线电阻(R1~R2)的电阻值,待整个检测完成后,用测试的电阻值减去接触电阻和引出导线电阻的电阻值以得出最终的测试结果。这种测试原理在检测时方法繁琐,接触电阻和引出导线电阻的阻值变化直接影响试验结果,所以市场上的接地电阻测试仪基本不采用此方法。目前仅有少量品牌的接地电阻测试仪附加有二端法功能,但也都带有补偿功能,用于去除测试时接触电阻和引出导线电阻的影响。
四端法是国际上通用的低电阻值测试方法,目前的接地电阻测试仪大都采用这种检测原理。这种测试方法在进行试验时,试验电流施加回路与电压检测回路分开,电压检测端置于被测导体两端,将接触电阻r3和r4排除掉,利用电压表输入阻抗高的特点,电压检测回路中的接触电阻(r5~r8)和引出导线电阻(R3~R4)可忽略不计,有效地避免了接触电阻和引出导线电阻对被测电阻导体测试值的影响。
4接地电阻测试注意事项
1)接地电阻测试线应有承载高电流的能力,当测试电流较高时,测试线横截面积较小会产生高温,严重的会破坏测试线的绝缘,所以应采用横截面积足够大并且其绝缘耐高温的测试线。
2)测试线与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端子的连接,一般采用U型插片和手拧螺纹端子连接,因为测试线经常因测试移动对短接处产生机械应力,多次使用后端子会出现松动,松动后的端子处接触电阻会变大,在经过较高电流时会产生高温,都会影响测量结果和仪器本身的寿命。
3)在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时还应注意仪器引出的两个试验夹子在夹紧被测样品时应尽可能地扩大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因试验电流较大,接触电阻过大会产生高温,造成被测导体的绝缘变形甚至绝缘失效,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4)如果接地电阻测试仪采用校准物为100mΩ的电阻进行功能性模拟校准,在进行校准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测量结果处显示为100mΩ,同时会报警提示测试不通过。标准中的要求是“电阻不超过0.1Ω”,即实际进行测试时结果为0.1Ω也是合格的。在实际检测中如果测试值正好是100mΩ时测试仪报警,不应判 断被测设备接地电阻测试不合格。应当仔细排除在进行试验过程中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如错误的试验施加位置、接触电阻的影响等。排除这些因素后,还应考虑接地电阻测试仪本身的测量误差和设备计量后给出的测量不确定度,经过分析这些参考数据来判断试验结果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如果是进行型式试验测试结果为临界值,还应考虑实际批量生产时的生产工艺是否能保证每台设备均满足标准要求。
5结论
通过对新旧两版信息技术设备安全标准中接地电阻测试要求的对比,指出了新版标准测试要求的严格性,介绍和分析了测试方法与仪器原理,总结检测经验提出注意事项,对减少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提高I类液晶显示器安全检测中接地电阻测试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应用指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4943.1—201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4]费业泰.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闫雯雯
2016年3月23日—26日,广播电视行业盛会——第24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6)如期登陆北京,与往期相比,本届CCBN2016的主题报告会、展览会、BDF论坛等系列活动的气氛更加热烈,展现出转型变革中的广电行业努力探索、求新求变的积极态度。
CCBN2016展现广电新面貌
《电视技术》编辑部
主基调:科技创新推动融合、转型
在CCBN2016的主题报告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进在题为“深化媒体融合 推动广电全面转型升级”的报告中指出,“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应加快推进中国广播影视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广播影视全面转型升级,抢占网络信息技术制高点,积极主动开展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高新技术与广电业务融为一体,实现从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围绕加强科技创新、加快融合发展,推动广电全面转型升级,主要谈四个“强化”和四个“着力”。
四个“强化”:
一要强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
二要强化对当代科技进步和媒体演变趋势的认识和把握。
三要强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的服务意识。
四要强化加快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感紧迫感。
四个“着力”:
一、着力实施深度融合战略,打造“新视听”。
二、着力推动广播影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培育和激发新动能。
三、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广电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四、着力构建适应新视听产业发展与应用、管理与服务技术体系,带动广电全面转型升级。
CCBN2016上的新科技
每年的CCBN都会出现很多新科技的身影,今年也不列外。除了大家熟知的云计算、大数据、全媒体等,一些非常新鲜的科技名词,如VR、量子通信、HDR等,也在CCBN2016上纷纷亮相。
1)VR
在已经过去的2015年,国内VR资本市场几近疯狂,该领域投融资已经超过了10亿元,VR概念股更是飙涨。同时,VR的概念也被当做刺激消费者购买的“噱头”出现在可穿戴等多种移动终端上,VR作为一种全新的视听手段,已经慢慢走入广大消费者的身边。2016年,被定义为VR元年,在此次CCBN2016大展上,自然也少不了VR的身影。
VR未来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内容,电视台方的积极探索必不可少。广电内容领跑者之一的芒果TV于CCBN展当月在全平台正式上线了《我是歌手》VR专区,并在展会期间重点展示了国内首款裸眼VR视频——《我是歌手4》,观众只需按住鼠标轻轻拖动电脑或者晃动手机,就可全角度了解到舞台、歌手、观众以及现场等时空布局,如同来到歌手竞演现场,非常过瘾。另一领跑者上海东方明珠也在展会期间发布了自己的VR路径规划,即“VR内容原创-云平台生产和传输-BesTVAPP终端展现”,最新的BesTVAPP启航版已于3月22日发布,内设VR专区。未来几年,SMG将逐步搭建VR内容生产分发平台,充分利用集团内部大量的现场演绎资源,探索VR技术在各类互联网内容分发渠道的应用实践。
辽宁广播电视副台长车凯强则在主题报告会上介绍了辽宁广播电视台的VR产业布局,即VR频道化,将传统电视资源放入全景VR场景中播出,观众通过手机和专用VR眼镜完全可以沉浸式地全景式观看节目,场景中除了视频外还可以插入各种图片、表格、广告等,增加多种互动,实现跨时空的交互体验。在制作方面传统节目已有大量素材可以利用,现在的制作工具已经非常强大,互联网上新媒体也提供大量创新工具和互动能力,根据不同节目形式,可以采用多种扩展的方法进行制作。在播出方面,这些增加的内容可以通过专门的伴播服务器在互联网上进行播出,不需要专门的全国沿路,用IP传输到用户的智能手机上,并和传统节目严格同步。在观看方面,用户只需在手机上装上专门的APP,使用价格非常低廉的VR眼镜即可观看,并且支持家庭多人同时观看。VR眼镜产业参与者众多,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个性化的选择。
VR内容制作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要完成360度全景视频内容,这就对拍摄设备以及后期制作的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较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多目摄像机捕捉真实三维空间的图像信息,然后使用软件将这些相机输出的多张平面图拼合成360度全景景观,用二维的平面图模拟真实的三维空间,从而让观看者拥有沉浸式的视觉体验。CCBN2016上,七维科技展出的Go!Pano就具备这样的功能,它既支持实时无缝拼接及实时预览,也支持实时全景云直播及实时全景虚拟植入的360度全景合成软件,而且兼容GoPro、Drift摄像机以及Red、Alexa等专业摄像机的多目拼接组合。记者在现场体验了Go!Pano带来的VR效果,视野中真假人物交错,单调的展厅顶棚被虚拟成了演播室式的白色屋顶,但遗憾的是,真假景变换地不够自然,很容易被人看穿。
如果说VR带来的“身临其境”有一半是来自视觉,那另一半则来自听觉。MP3的缔造者之一的FraunhoferIIS在CCBN上就带来了专为VR服务的系列声技术,涵盖声音捕获、后期制作、传输以及还放的全过程,其中声音还放技术FraunhoferCingo能够结合头部运动计算还放3D音频内容,从而为听众营造了一个能够从各个方向感知声音的3D空间。展会现场,记者佩戴了使用该技术的SamsungGearVR设备及耳机,能够清楚地感知汽车马达由远及近的声音变化,也能够根据苍蝇的叫声在360度场景中准确定位其位置,声音的临场感十足。
事实上,无论是内容和技术,VR的脚步才刚刚开始,未来,从VR内容表现、VR内容生成与制作、VR内容编码、VR交互、VR内容存储,到VR内容分发、VR显示等关键技术等都需要相关的行业标准,更需要广大从业者的积极参与和全行业的合理布局。
2)量子通信
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未来五年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其中第3项就是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所谓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其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效率高且绝对安全。
CCBN2016上,记者欣喜地看到在量子通信这样的国家级课题中,也活跃着广电人的身影。在中国有线的展台处,赫然开辟了一块“量子通信揭开新兴通信产业新篇章”的展区,详细介绍了广电参与量子通信建设的成果:2014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签署“京沪干线”任务书;2015年5月28日签署《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通信合作协议》;2015年9月10日,广播电视规划院与中科大正式签订合同,与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共同参与推进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项目,规划院方面将具体由NGB技术应用实验室承担,协助中国有线搭建量子通信广电应用实验系统,提供比对测试、安全评估等专项研究和技术服务。
同时,该展区还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对量子通信的基础理论、应用方式以及在研的量子保密通信终端设备(GHz量子网关、高速加密机和量子VPN)、核心设备(百兆单光子探测器、千兆单光子探测器)及网络设备(全通型光量子交换机、矩阵型光量子交换机)和网络解决方案(可拓展组网集控站)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让广大参观者一饱眼福。
2016年是量子通信攻坚决胜之年:全球首个广域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络——“京沪干线”,将于2016年内全线开通;我国研制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将于2016年内发射;我国将在全球率先实现“星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我们期待量子通信技术在中国这片技术沃土上真正地落地、开花、结果。
3)HDR
在电视机更新迭代飞速的今天,一项为提升画质色彩的新技术——高动态范围(HDR),能够有效提升画面明亮与黑暗区域的反差,实现更好的画质表现,成为各终端厂商角逐的新战场。
在此次CCBN展会上,索尼展出了4KHDR技术,不但现场实时信号可以输出4KHDR图像,在后期制作中也可以得到4KHDR素材,在现场还有SDR和HDR素材的直观对比,方便观者对4KHDR直观的了解。
而杜比视界(DolbyVision)解决方案将HDR高动态和广色域结合在一起,是目前较高端的HDR技术。杜比视界解决方案在内容制作端就需要符合HDR制作标准,再通过特定芯片和符合要求的显示屏将其展现给用户。目前,中国彩电企业中已经有TCL的量子点电视和创维的OLED电视支持杜比视界,在现场也展示了这两款产品。
在AVS工作组的展位上,记者还看到了由海思制作的AVSSLFHDRDemo,测试画面被纵向一分为二,使用了AVSSLFHDR技术的一侧画面色彩明显更加丰富,更能够吸引参观者的观看欲望。据了解,AVSSLFHDR由中国AVS数字音视频编码技术标准工作组制定,是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HDR解决方案,该标准已经可以在“机顶盒芯片+电视机芯片”支持,将进一步加快产业落地。其核心AVSSLFHDREOTF根据人眼对亮度的敏感特性来制定,可以很好地呈现人眼动态范围内的视频细节,体验效果与业界其他HDR方案相当。
4)TVOS2.0
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直在积极大力开展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等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关键技术的研发。TVOS2.0软件版本的正式发布时间为2015年12月26日,从这个意义来讲,其确为广播电视领域的技术新兵。
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工信部正在联合组织,共同推进TVOS2.0产业化与规模应用示范。在此次CCBN2016大展上,TVOS2.0更是作为“广播电视科技创新成果展”的主体内容闪亮登场。该展全面展示了在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研发并发布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2.0软件技术创新成果,以及组织实施国家“核高基”项目《智能电视终端操作参考设计开发及批量应用》和开展TVOS应用示范的情况。通过智能全媒体引擎、智能人机交互、智慧家庭等核心能力和有线、直播卫星、地面无线、互联网电视、IPTV及其融合等典型应用场景,较全面地演示了TVOS2.0软件支撑广播电视融合业务和智能终端创新的能力,展示了产业化进展和生态链的支持情况,描绘了TVOS的演进方向和路径。
从2014年初开始,东方有线、江苏有线率先开展了电视TVOS1.0应用示范。其中,东方有线已部署70万多台TVOS智能电视机顶盒。2014年6月22日,总局发文要求各地广电网络公司开展TVOS1.0规模应用试验。2014年12月16日,陕西有线启动了TVOS规模应用示范,积极推进TVOS智能电视终端在陕西全省的全面部署。2015年12月26日,TVOS2.0在长沙发布,湖南有线启动了TVOS2.0应用示范,山东、江苏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规模化使用。此次成果展上还展出了上海、江苏、湖南在TVOS落地示范方面进行的诸多探索和取得的成果。
TVOS开启了广电终端智能化的时代,它不再是个简单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版本的概念,而是广电智能终端的技术体系的概念。TVOS只有持续演进升级,才能满足媒体融合发展和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4K技术深度延展理念日臻完善
4K的需求源于观众对于视频体验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追求清晰的画面、仿真的临场感以及震撼的视觉效果,因而4K势必成为电视行业发展的热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进在CCBN2016主题报告会上也曾表示:“应加快推进各省地市电视台主要频道高清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4K超高清电视试点,进一步提升3D电视制作水平,为新视听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在市场的强烈需求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4K的技术理念在实现了深度发展。在本次CCBN上,4K不负众望地在采集、制作、播出等环节推陈出新,4K生态圈初见倪端。但不同于往昔的是,真4K产品和支持TVOS的4K方案更为令人瞩目,下面请随小编一起回顾展会中的4K靓影。
1)4K去伪存真
“真4K”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在广电行业中掀起了“真假李逵”的大讨论。厂商们纷纷将重点转移到以“真”示人,一时间涌现出众多“真4K”产品。随着时间的沉淀,4K技术有了长足发展,行业认知也不断完善,这都使得“真4K”产品在市场上拔得头筹,成为行业的主流。
创维真4K智能机顶盒支持包括TVOS2.0操作系统在内的最新版智能操作系统,采用目前市面上最新4核64位高性能处理器,支持多路超高清视频的解码播放和显示,可以深度定制开发,协同处理直播电视、点播视频、互联网电视和跨屏互动内容等各种形态的媒体,产品内容更丰富,产品系统更智能。在现场体验可以发现,这款产品外观清新,支持4K极清画质,换台操作的响应非常快,画中画、多屏互动等特色功能也令人惊喜。
浪潮真4K智能媒体网关提供高速互联网和家庭终端互联的所有功能。其主要具备了四大功能模块:数据交互、智能路由、网络接入与视频分发。HMG2100S支持比1 080p高清4倍清晰度的4KP60(4K清晰度/逐行扫描/ 60Hz帧频)10bit(色深)视频解码输出,并可以支持多路HD转码和解码能力,满足家庭内多个视频同时收看的需求;内置Cablemodem3.0/3.1模组,支持高达1Gbit/s下行带宽,为有线电视运营商开展宽带接入提供高带宽服务能力;同时搭载支持802.11ac3×3MIMOWiFi模块,可提供更快更稳定的数据交互,以及智能路由服务。
晶晨半导体(以下简称Amloigc)64位真4K智能机顶盒SOC——S905荣获CCBN2016产品创新杰出奖。S905是Amloigc2015年推出的行业首款真4K、64位智能机顶盒SOC,采用了28nmHPCHKMG工艺,S905集成了4核ARMCortex-A53CPU2.0GHz和5核Mali-450 750MHz+图形处理器,支持4K60f/s视频硬解码和点对点显示,以及H.265 10bit和AVS+等多种格式,支持HDMI2.0,HDCP2.2,同时采用eMMC5.0标准接口,并支持更高频率DDR3 2133,可以完全满足国际上定义的UHD-1超高清第一阶段标准。
2)4K融入TVOS2.0
TVOS2.0在设计之初就将4K视为重要环节,同时4K技术也在积极打造融合TVOS2.0系统的相关方案。除却上文提及的支持TVOS2.0的创维真4K智能机顶盒,还有很多厂商带来了他们对4K与TVOS2.0相融合的新理念、新产品。
海思全4K芯片解决方案展示了从平移高清到端到端全4K的全系列方案,诠释了海思“携手TVOS,助力智汇广电4K新时代”的参展主题。该运营商级的全4K芯片解决方案拥有高分辨率、高动态范围、高量化精度、高帧率、广色域等特点。支持TVOS2.0、Linux以及Android5X操作系统。设计了TVOS2.04KP60芯片解决方案,Hi3798CV200采用4核ARMA53CPU,多核GPU,支持4KP60 10bit解码。
中兴4KTVOS展示了在广电领域的EPG及体验,并以“真4K极致体验”为口号。产品支持TVOS和Android系统;H.256视频编码,4K分辨率输出;采用DVB+OTT双模;支持高级安全的条件接收系统。
3)4K生态圈初见倪端
在4K采集、制作、播出领域,老牌厂商们保持其优势,并在理念上更进一步,为建立4K生态圈打下坚实基础。
(1)内容采集
索尼4K摄像机的全线产品及部分主流高清应用方案亮相CCBN。专门用于演播室、转播车、大型活动直播的4K/高清系统摄像机HDC-4300,能够以4K及超高速拍摄给观众带来非凡的视觉效果和临场感;XDCAM家族又添新成员PXW-X580,增加4K升级功能,将成为未来同时满足4K、高清拍摄的主力肩扛式摄像机。4KHDR技术不但现场实时信号可以输出4KHDR图像,在后期制作中也可以得到4KHDR素材,在现场还有SDR和HDR素材的直观对比,方便观者对4KHDR直观的了解。
松下VaricamLT4K摄像机、AJ-PX5000MC存储卡式摄录一体机、AJ-PX280MC手持摄录一体机以及P2网络应用解决方案备受好评。VaricamLT4K摄像机于今年2月10日在美国发布,参展CCBN2016是其全球首次展示。该摄相机配备Super35mm感光元器件,支持:EF卡口/PL卡口;双原生观光度ISO800与ISO5000;动态范围扩展14档以上;4K60p变帧及HD240p变帧等。
(2)节目制作
华为4K超高清制作与融合媒体云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广电媒体客户构筑4K超高清视频节目制作平台,提升4K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华为OceanStor9000是业界第一个支持6层4K超高清视频编辑的分布式NAS媒体存储解决方案,其InfoTurbo技术是为媒体行业量身打造的技术包;OceanStor9000单系统可达100Pbyte超大容量,可盘活近60万小时4K媒体资产,单套系统可从3节点平滑扩展到288节点,1分钟内完成节点扩展;华为存储方案提供单一文件系统支持整个4K工作流,全IP化存储方案节省素材拷贝时间,视频编播操作可在一套系统内完成。1月份,华为携手优酷土豆在北京发布4K联合实验室,建立国内最大的4K内容服务平台,向业界传递了构建4K视频新生态的信心。截至目前,华为媒体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中国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深圳广电、北京电视台、法国照明娱乐、泰国TrueVisions、印度TATASky等超过500家全球著名电视台和影视机构。
大洋4K全业务链展区从4K包装与合成、4K后期编辑制作、4K雷驰转码、4K图文及播出的4K全业务解决方案的精彩。
新奥特4K解决方案区推出了全线4K产品,产品涉及4K多通收录、采集、编辑、在线图文包装、背景大屏包装以及4K播出,实现节目制作到播出全流程完整的解决方案。
Avid4K制作网络系统展示了一套由支持原生编辑4K媒体的当家王牌视频制作软件MediaComposer,搭载强大专业视频I/O接口Artist|DNxIO,配合高扩展性共享存储ISIS1000/5500,所构建高效率低成本4K制作网络系统,为电视台4K规模化制作铺平道路。
(3)电视终端
除了消费市场上丰富的4K终端电视机之外,专门为运营商开发的定制机也愈发多起来。永新视博联合富士康发布广电定制4K智能电视机。永新视博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市场经验,创造性地开发了下一代家庭智能路由网关,结合富士康集团4K智能电视机等终端,对网络与内容做到可管可控,向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有线与互联网体验。永新视博与富士康集团联合发布广电深度定制4K智能电视机,并签署相关战略合作协议,为中国有线网络共同提供广电定制版智能电视机,一起打造基于广电有线网络的可管可控智能4K电视机生态圈。
CCBN2016演讲精粹
•国网公司副总经理曾庆军:全国有线电视网的互联互通
在“运营商国际峰会”上,国网副总经理曾庆军发表了主题为《全国有线电视网的互联互通》的演讲,并在演讲中首次提出国网CHIAN模式平台,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从物理网络、多媒体内容、创新业务、用户终端等多维度的互联互通,具体实施举措包括:
1)骨干基础网络(一期):通过国网公司IP交换和内容分发网建设项目一期,完成骨干IP网升级,核心节点总带宽提升至163Gbit/s,汇聚节点覆盖10省,并建设CDN、DNS、安全等相关系统;新建10个骨干直连点(NAP节点),与电信运营商网络互联互通;新建部分100GOTN传输系统,增加全国干线网络的整体吞吐能力;结合国干网已具备的4万公里光缆及80×10Gbit/s容量的IP数据网,初步具备了联通全国各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并提供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的干线网络传输能力。
2)云平台建设(一期):在北京、西安等三地数据中心建设支持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池化与统一管理的云基础平台;每个数据中心与国干网、互联网相连;通过云平台提供的IaaS层基础设施服务,初步具备支撑CHINA模式平台下多种应用系统的运算、存储及网络能力。
3)构建国家级互联网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进而打造“全国视频云”平台。作为国家级媒体资源总入口,“全国视频云”平台针对广电网络锁设计的完善的内容审查、安全播出保障、版权保护等系统,满足了国家对电视屏幕的安全性要求。基于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可有效针对互联网内容进行实施甄别,实现全时全网的、智能化的视频服务可管可控。通过全国视频云的顶层管控,可充分发挥广电网络独具的绿色安全优势。
4)构建中央、省份两级BOSS平台,强化产品、用户的全国统一管理。
5)抓紧用户终端,以智能机顶盒为支点,打造电视屏的互联网媒体导航平台。
6)从战略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的极致化应用。
7)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变革视频广告市场规则,实现收益最大化。
8)构建国家级智能电视设备APP应用集成分发平台。
9)实现视频娱乐服务与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有线无线融合覆盖。
此外曾庆军表示,今年国网的二期建设已经开启,目前是与一期建设同步进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司副司长董年初:广电媒体如何实现向新媒体转型
在“媒体融合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司副司长董年初作了题为《传统广电媒体的融合之路》的主题演讲,并指出要通过建立连接互动和协同创新、做好延伸服务,实现广电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
第一是建立连接,连接是互联网的本质,也是互联网能够加的根本原因所在。广播电视是单向传播,连接是广播电视的短板,必须把这个环节尽快扶起来,这是基础环节。
第二是建立互动,光连接没有互动,产生不了新的传播力,互动不形成规模也产生不了很大的价值,多大算是规模?就城市来讲如果能产生100万户的连接用户,算是规模。到省级层面上如果产生上千万级的连接算是规模,全国性媒体必须上亿的连接才叫规模。
第三是营销多关心营销,连接的潜在价值如果不去做营销产生不了生产力,产生不了可持续发展力。
对广播电视来说,融合就是要讲协同创新,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传播媒体跟新媒体一体化发展,不能两张皮,现在广播电视新媒体基本上是两个部门,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两个打通;第二个整个环节要建立一体的协同创新和融合,节目制作、节目传输、营销体制机制的再造都要进行一体化的创新。这是广电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最本质的内容。
延伸服务,就是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也是“电视+”。广电做延伸服务,有这个基础条件做,有这个能力做,也必须要做,光做媒体已经远远不够。广电有一定的基础,一个是视频内容,第二个媒体已经渗透到社会上生活的方方面面,广电有这种做延伸服务的基本条件,是通过连接把媒体变成新兴媒体以后向相关服务领域的延伸。
延伸可以有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事情可以做,一个是基于版权的延伸,一个好的节目内容可以做版权营销,产生很多产品丰富产业链,第二个基于广电品牌的延伸,广电有权威性、公信力,利用这种能力介入智慧家庭、城市、社会、乡村的服务,还能找到很多新的增长点。
广电的延伸也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改进人民福祉的业务可以做,可以延伸,对履行新闻媒体使命和责任的,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不能做。广电是延伸服务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回到提升广电的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引导能力上面。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整合广电资源加快广电云建设
在“广电云与大数据论坛”上,杜百川指出,目前来说云比大数据对广电要重要得多。广电加快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一块就是云。
国内云服务的市场增长率变化较大,国内云的增长远远大于全球云的增长速度。云技术的采用本身就是一个广电转型的过程。比如说台内,采用云架构实际上就是整合台内资源的过程,建云的过程就是整合全台资源的过程。再说台间,区域性的云或者整体的、全国性的云一定会整合起来。中央、省和地方电视台资源整合,按照区域建立若干个广电云是必然趋势,云架构的采用将加快中央、省和地方节目的制作能力、网络传输能力和用户传播能力的整合,这也会极大地改变中央、省和地方电视台的关系。传输和集成方面,网络电视、IP电视、有线电视会逐步转成一站式服务的方式,如果采用云技术,也会改变电视台、节目集成商、有线电视、IP电视和网络电视之间的关系。
整合广电资源是建设广电云的最佳途径,所以广电整合自身电视台、有线、监测等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建设广电云是一个最佳途径。可以看到,云是未来一切业务的基础,失去了这一基础,广电未来将一无所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主任高南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与思考
在“CCBN2016公共服务论坛”上,高主任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应急广播进行介绍。包括公共服务对应急广播的要求、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情况、国家应急广播中心进行的一些的体系建设工作以及对今后应急广播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高主任梳理了近两年应急广播建设进展情况,一是成立了应急广播中心,二是国家应急体系的运行维护,三是应急管理机构的业务沟通和协调。最后,他强调,应急广播应该倡导大面积的理念,社会各界在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应继续加强合作,加快实验步伐,为早日建成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共同努力。
CCBN2016企业之声
大洋厚建:重塑媒体的生产流程是当下
“媒体融合”的关键
大洋公司副总裁兼厚建公司CEO 沈伟
“媒体融合”这一概念的提出距今为止已经两年了,从最开始业界对概念的不断接受,到今天业界对融合生产和融合运营的不断探索,脚步从未停止。大洋公司副总裁兼厚建公司CEO沈伟先生认为,重塑媒体的生产、制作和输出流程是当下“媒体融合”的关键。
沈伟先生提出,“媒体融合”的雏形,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内容的交换和互通,传统媒体完成的产品可以通过接口发布到新媒体平台上去,同样,新媒体的资源也可以作为传统媒体的来源稿件。
近两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体信息更加多元化,不再是单向的广播内容,更多的是交互的、互动式的信息。作为媒体内容的核心,信息包在整个生产流程当中,所有的耦合都被打散,这就意味着,信息包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到达任意的媒体平台,而不在乎是原来传统的渠道,还是新的渠道。从这个意义来讲,“媒体融合”的核心不再是内容互通,重要的是,媒体内容应该以怎样的形式生产出来,在哪些节点合适以怎样的渠道输出出去。换言之,在媒体生产的过程当中,怎样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去重塑流程,这才是现阶段‘媒体融合’的关键。”
举例来讲,以往只有使用专业的摄像机才能拍摄专业的电视节目,现在手机也能实现,虽然手机的摄像能力远不及专业摄像机,但是在数量上却拥有绝对优势。一个电视台的专业摄像机量能达到成百上千,而用户的手机量很容易就能达到百万、千万,甚至更多,通过对大量手机视频数据的集中处理,也能够得到专业的节目内容。同时,由于有了用户的参与信息,能指导下一步的新闻生产工作,比如当了解到用户对事件的哪个环节更感兴趣就多拍摄相关信息,或者更多采用近景拍摄的方法等。除了集中式的处理,还可以实现专业的汇集输出,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定制性的输出,比如定向性地推送针对用户本身、用户区域以及针对用户兴趣的新闻内容,从而让用户对新闻的认知“千人千面”。
在实践中,大洋旗下控股企业厚建公司在媒体生产的流程再造方面一直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着积极地探索:2010年后陆续推出了M2O新媒体综合运营平台、“叮当”APP自助生产运营平台、“星秀”互动社区平台等系列新品,并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经过不断探索,厚建公司集合互联网领域的经验,以及大洋公司自身在传统媒体生产的雄厚经验的双重优势,不断创新媒体的生产、制作和输出流程,积极迎接“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
新奥特:融合成就未来
新奥特数字传媒解决方案事业群舒文琦总监(右)和产品与方案设计中心吕辉副总监(左)
近来,“融合”一词可谓风头无两,如何提升广电面向媒体融合的综合制播能力成为行业探讨的焦点。2月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更是拉开了融合时代的帷幕。作为参与起草白皮书的专业技术厂商,新奥特颇具心得,在CCBN2016上以“融合所向 媒体所想”八个字深度诠释媒体融合。
新奥特重点打造的CDVAnywhere融合媒体解决方案区以开放、标准、灵活、创意无限为理念,展示了Newsphere融合新闻、Editsphere融合制作、Mediasphere全媒体内容库、Distsphere融合发布、Opsphere融合运营、ONAIRPaas+云管平台六大模块。
1)融合·源起
谈及融合媒体的建设背景,新奥特数字传媒解决方案事业群舒文琦总监认为,融合媒体是时代的产物,是媒体单位提高生产效率的捷径。传统的广电制播网络平台(全台网1.0时代)更侧重于音视频处理能力,以及文件化在台内互联互通的能力。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制播网络系统暴露了它的不足,不利于内容快速聚合、快速生产、快速分发以及用互联网的思维完成内容运营。而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IT技术的媒体云平台较传统平台更重视对外联通、更注重传统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旨在将媒体属性与互联网属性相融合。
针对展会主题“融合所向 媒体所想”的由来,新奥特产品与方案设计中心吕辉副总监说道:“融合发展有着政策的导向,媒体要以内容和用户为导向,互联网飞速发展,传统媒体业务模式的弊端愈发明显,包括电视广告下滑、用户流失等问题突出,因而亟需通过融合的方式调整布局。作为数字媒体领域领先的内容生产及运营技术与服务商,我们有责任为媒体所想。”
2)融合·探索
新奥特融合媒体解决方案在新闻、制作、内容、发布、运营以及平台六个方面实现融合,其优越的性能受到众多电视台的青睐,并在不久前的两会报道中有不俗的表现,助力江苏、云南等台通过公有云实现内容快速汇聚、筛选以及精准分发,使两家电视台的媒体融合指数在全国名列前茅。
新奥特积极倡导重平台、轻应用、富生态的新型融合媒体模式。“本次展会融合媒体系列方案的创新点在于:让平台承载更多的能力,让平台上的应用‘瘦身’,把应用做精做细,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最终打造完善的生态结构。”舒总如是说。
此外,吕总从用户、内容、平台几个方面特别介绍了Opsphere融合运营的无限前景,包括将粉丝转化为价值的基于行为分析的用户运营,把内容产品化、实现产品再造的内容运营,以及面向租户的平台能力运营等。
3)融合·展望
基于云架构的融合媒体平台之所以兴起,云的可再造利旧、可弹性扩展等特点功不可没。针对今后发展,新奥特的技术专家们认为由互联网向传统媒体靠拢的态势已成必然。此外,聚合、传感、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将与融合媒体更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为智慧媒体锦上添花。
捷成世纪:应用驱动安全,安全保障业务
捷成世纪信息安全事业部 总经理 兼北京安信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技术官沈传宝先生
信息安全是保障广电融合媒体业务开展的重要环节。作为广电行业内首个开展信息安全业务的公司,捷成安全通过多年来的技术创新和实践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安全理念——应用驱动安全,安全保障业务。此理念在CCBN2016上一经推出,便聚焦了众多关注,引发行业的热议。
捷成世纪信息安全事业部总经理兼北京安信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沈传宝先生提到:“目前信息安全在广播电视领域已完成了从探索研究到实践落地。在此过程中,捷成参与了行业标准的制定,分享其建设中央电视台四级信息系统的宝贵经验,为行业安全建言献策。”
与早年的侧重于电台、电视台内部安全保护有所不同,现今的信息安全专注于融合媒体云环境下的安全保障问题。云架构的主要特点即业务无处不在,而这恰恰导致原有的传统安全“无从下手”。面对新的安全威胁,捷成安全从用户业务角度出发,提出以“应用驱动安全 安全保障业务”理念。
其一,捷成将业务作为安全保障的目标。安全的最终目标是未来保障业务,捷成安全基于多年来对广播电视业务的深刻理解,根据业务安全的需求,打造安全方案。
其二,捷成根据融合媒体环境下采、编、播等业务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不同业务决定了不同安全需求,采编业务关注时效性和内容安全、发布业务关注攻击防护、播出业务关注业务可靠性等;捷成的应用驱动安全架构将行业的业务安全需求转化成各种安全策略,通过云环境中的各种安全机制(如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入侵防护、防病毒等)进行实现,由云平台进行统一调度。
其三,捷成的应用驱动安全架构实现了安全控制与可视化管理,云安全控制平台向上提供与融合媒体系统的接口,向下进行安全资源调度和策略下发,安全可视化将融合媒体架构下所有业务的安全状况一一呈现。
沈总解释道,应用驱动安全的核心在于:控制平台根据业务的安全需求来调动各种安全资源,从而实现安全目标。捷成安全控制平台能够集成各家主流安全供应商的优秀产品,保证了融合媒体汇集、生产、发布等全业务流程的可管可控,为用户与各安全厂商架起了桥梁。目前,捷成已为多家电视台搭建了基于融合媒体的信息安全平台,备受好评。
在成绩面前,捷成进取的步伐不曾停歇,沈总表示公司近来通过整合并购,将信息安全业务注入到北京安信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将安信华推向前台,打造捷成集团四大业务板块之一的安全板块。除了继续扩展在广电行业的优势业务外,还将对政府、军队、运营商等提供相应的安全产品及服务。
博汇科技:为广电安全保驾护航
博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陈恒
信息安全始终是广电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经历了由“广电监测专家”到“广电安全专家”的转型,经过一年的发展,博汇在广电安全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和突破?
陈总介绍说,随着DTMB的发展,对发射台的监测、监管和运维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博汇推陈出新,新一代发射台站统一运维平台相比前一代产品有较大改观,展示更直观,更加突出了机房运维信号的数据可视化的市场需求。随着省台发射机数量的增多,博汇在有效管理发射机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及时性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面向广电的融合监管云平台是博汇的主打产品,在IPTV,OTT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博汇提出了融合监管云平台的概念,将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汇集、挖掘和处理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融合监管业务的开展便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同时体现出了业务部门融合监管的效率。博汇推出的画面云,实现了全IP化调度,使信号调度更自由、更直接。另外还有面向传统网络公司提出的安全运维监控平台,随着OTT业务的开展,信号安全、节目安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广电总局已经针对网络安全提出了一级、二级、三级等级防护,博汇也积极推出新品为广电网络安全保驾护航。在谈到这一年来博汇在 “广电安全”方面取得的新进展,陈总总结了两方面工作:一方面随着2015年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博汇继续将业务拓展到地面数字电视的安全播出,包括发射台站的统一运维,以及对发射机状态的监测、节目同播率的监测,以及单频网信号传输的监测。另一方面,针对网络播出互动平台的运维推出的面向互动业务的监测,对信令传输进行监控,及早识别用户的收视体验,发现和排查网络的非法干扰及安全方面的隐患。
目前,云计算已经进入了2.0时代,云计算2.0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开发和运维的融合,在运维监控领域,博汇非常注重设备数据和运维的结合。为此,博汇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工具集,该工具集可以方便地帮助用户判断或辅助监测云平台及云服务器,对运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排查。数据方面,博汇利用现有的云存储,将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对处理速度和数据的可靠性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比单台服务器或单阵列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博汇在拥有小规模私有云和大规模已有云上部署应用的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云上软件的开发应用。未来,随着云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服务认知度的提高,博汇将在自己的私有云上提供系统服务,用户可自由获取数据和服务,进一步提升博汇的用户服务质量。
Studyonmeasurementtechnologyofresistanceofearthingconductorsusedinliquidcrystaldisplay
GAOHongwei,LIULi,HANZhengtao
(National Testing and Inspection Center for Radio and TV Products, Beijing 100015, China)
Abstract:The differences in resistance of earthing conductors test requirements between the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licable safety standard GB4943.1—2011 and the old version GB4943—2001 is introduced, it expounds the detailed steps of test of resistance of earthing conductor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especially on how to determine the test current and testing time. At the same time, the test principle of the instruments is analyzed, and the points for attention during the test are presented.
Key words:resistance of earthing conductors; protective bonding conductors;protective current rating;rating of an overcurrent protective device
中图分类号:TN948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280/j.videoe.2016.04.027
收稿日期:2015-11-02
文献引用格式:高宏伟,刘立,韩正涛. 液晶显示器接地电阻测试技术研究[J].电视技术,2016,40(4):135-138.
GAOHW,LIUL,HANZT.Astudyonmeasurementtechnologyofresistanceofearthingconductorsusedinliquidcrystaldisplay[J].Videoengineering,2016,40(4):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