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阐述了国有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剖析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建议,以期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加快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的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企业文化建设较为滞后,在此形势下,加强我国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对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美国遭受日本经济的强大冲击后被提出的新概念。经过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作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和科学管理技术逐渐成为一种理论。
国有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在长期管理过程中确立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它在本质上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我国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过程中,也有浓重的传统气息。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儒家倡导通过“仁”的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实现和谐相处,使上下级的沟通顺畅,同事间能够互相配合。在国有企业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体现了传统的价值思想。
(二)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
诚信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更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石。我国古代社会的商业活动中就已经形成了“诚信经营”的理念,这也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准则,如海尔集团提出“真诚到永远”的经营理念。
(三)忧国忧民的企业使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每个中国人的人生价值追求。我国国有企业始终秉承产业报国的远大理想,逐步做大做强做优,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国民族品牌,以创新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四)义利并举的经营理念
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不能急功近利,只讲“利”,不讲“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积极谋求正当的经济利益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牢记自身的性质、社会责任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求利”的同时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做出国家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起步较晚,还存在较多有待改进完善之处:
(一)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
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忙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创建、企业效益的提升、产品的升级换代、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市场的开发拓展等“实效”工作,企业文化则被认为是“务虚”的,并未把企业文化的建设创新提上议事日程。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同步运作,任何所谓“实效性”的改革也难以持久地发挥实效。在已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企業中,往往仅重视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近年来,部分国有企业党组织以及党建工作被弱化,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其突出表现为:一是国有企业党组织长期以来没能与企业经营管理有机结合,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党组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缺乏制度规定;二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对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未能履行职能,认为党组织仅限于参与党章规定的一些组织活动、组织生活和党务工作。
(三)将企业文化简单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
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工会及其宣传部门应该负责的思想教育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就是组织员工听取领导讲话,学习讲话内容。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及其功能的发挥。
(四)将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嫁接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
将传统文化直接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就等于认为企业文化只包含精神层面的内容,完全摒弃了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其他层面的内容。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不少并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思想理论,不能毫无选择地应用于企业管理。
(五)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和实践渠道
许多国有企业缺少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专项部门与专职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缺少宏观的布局和整体的规划,无法形成系统、清晰、完整的推进系统。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及其先进理念无法真正渗透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些直观、感性、零碎的表层形式。
三、加强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建议
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针对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加强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1.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同样肩负着重要的政治使命。国有企业要正确履行使命,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之一。
2.建设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素养。推动学习型企业建设重点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统筹规划。在推动学习型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将重点放在制度的制定上;二是提供服务。企业党组织在学习行为引导、学习平台搭建、学习内容方向等方面可以为企业广大员工提供指导服务。
3.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员工归宿感。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着企业效益和形象。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企业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发挥党组织自身和工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
1.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长期积淀的结果,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思想理论、价值取向均来自于实践,广大员工正是生产实践者,触觉最灵、感受最深,广大员工包括生产一线员工中蕴藏着无限的智慧。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智慧力量:一方面要积极宣传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让广大员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建设中去,将企业文化发扬光大。
2.重视员工发展,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要做到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培育人,重视员工的发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员工的发展一般来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上,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队伍;二是从技术层面上,要培养专业精英,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3.树立用户至上的理念。现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获得长久发展,一定要也必须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树立用户至上的观念就要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根据顾客的需求,不断开发制造新产品以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提升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做好售后工作。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完善国有企业管理机制
1.完善产权关系、健全法人制度。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企业文化的主体就必须做到:一是不断推进股权多元化,健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董事会制度;三是完善企业多层治理,处理好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党委(党组)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建立各司其职、运转有效、相互制衡的机制。
2.加强监督,形成企业民主制度。不断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企业决策与管理过程中加强员工的参与力度。加强对领导层的监督,建立领导问责体制,让责任“归位”,使监督“强硬”,强化企业领导层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同时建立员工建议制度,建立通畅的员工建议制度,可以更好地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用人机制。人是企业的主体,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国有企业人才队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证。要量才器使,科学选拔人才,同时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和业绩考核制度,让企业的制度、文化深入人心,激发员工追求卓越、为企业做贡献的积极性。
(四)加强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参与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基本途径:一是直接回馈社会,包括对口援助欠发达地区、抢险救灾、援建学校建设等捐建性活动;二是主动开展自愿性公益活动,包括鼓励员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免费开展各种公益性宣讲教育、参加医疗服务、当志愿者、做义工等等。
2.重视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文化内涵的发掘实质上是企业将自身经营理念与价值取向社会公众进行传递的过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排头兵,必须树立战略品牌意识,加强质量与服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建立公关机制,化解信任危机。在国有企业中开展公关工作有利于开创内外信息、关系、物质交流、互动的良好局面,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市场调节的滞后性,难免会使企业陷入各种意想不到的危急之中。需要国有企业提高公关能力,及时化解信任危机。要建立健全危机处置预案,完善信息公开制度,防止危机误读和扭曲。
参考文献
[1]赵黎明,义利观.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2]葛万生.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论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5,(2).
[3]周秀红.企业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作者簡介:李文卿(1987-),女,山东济南人,就职于中共廊坊市委政法委,研究方向: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