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原型设计方法的现代园林空间设计分析*
——以方塔园为例

2016-06-23 00:52金云峰陈希萌
中国城市林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设计方法景观设计

金云峰 陈希萌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上海 200092

基于景观原型设计方法的现代园林空间设计分析*

——以方塔园为例

金云峰陈希萌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上海200092

摘要:为寻找创造特色景观的有效设计方法,文中从“原型”理论出发,以方塔园的设计为例,进行了物质空间、情感空间、精神空间3个不同类型空间的原型分析,探寻景观原型设计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原型,设计方法,集体潜意识,方塔园

景观设计对城市文脉体现的程度、与城市各维度融合的深度以及被城市所接受的广度,都印证了设计的合理性与成功性。当一个景观设计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其场所精神便代表了这个城市居民的普遍文化认同。从景观原型的理论分析和设计入手,寻找植根于当地居民的“集体潜意识”,基于“原型”思考,是创造高认同度、特征鲜明的景观的重要方法。

1 原型设计方法

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领域,其中心理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维度。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心理结构包括“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和“原型”。其中的“集体潜意识”是影响人类生活各领域的重要理论,它反映了人类在以往历史的进化过程中积累的集体经验,并决定我们会如何做出反映和选择[1]。积累的集体经验是一种“原始意向”,即“原型”,通过“原型”激发我们的集体潜意识,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外化表达。

“原型”始终存在于中国传统园林当中。“一池三山”的原型模型始于秦代,直至明清,在当代一些采用传统构图方式的景观中仍然可以看到。无论是直观的模型表达或是抽象的高度概括,都体现了原型在潜意识中存在。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巅峰时期的原型可概括为7种,包括“一池三山”结构原型、“居”“憩”兼容原型、植物移情原型、木结构与灰空间原型、戏剧性时空原型、符号写意化原型、“意境”审美原型[2](图1)。

图1 建章宫“一池三山”

景观设计实际上是引导人们对原型的感知。当原型表达于景观设计当中,引起人们的共鸣,在集体潜意识中得到认可,设计即在心理上被人们所接受,是与城市文脉融为一体的重要前提。选择了合适的代表当地特色的原型之后,要通过转译对原型进行表达。这是一个创造与再创造的过程,体现在空间的营造等方面。

2 方塔园

方塔园位于上海松江府,占地11.51 km2,现存宋代木塔、元代石板桥、明代照壁,后移入明代楠木厅和清代天妃宫。方塔园1980年进行规划设计,建成于1981年,由冯纪忠先生主持设计,在中国建设行业百废待兴的特殊时期,以其鲜明的设计手法和个性特征独树一帜,引领了园林行业的新思潮,是中国最早的现代主义景观作品之一,也是现当代中国园林的代表。

2.1 设计背景

原型的不断发展完善也促进了园林形式的成熟,然而在时代更迭、社会变迁的时期,成型的原型受到新的思潮冲击,反而限制了园林的设计创作。研究中国园林史和西方园林史时间轴向的发展可以看出,园林原型在时代交替的时期都经历了起伏的发展阶段。从原型的角度来看,方塔园是中国现代园林发展中的一个典例[3]。

方塔园的规划设计处在我国特殊时期,人们逐渐开化的观念受到现实主义、新启蒙主义等各种思潮的影响,大规模的反思浪潮尤其明显体现在文化和社会的各方面。在思潮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固有的偏政治的意识思维还没有彻底消除,修正论的思潮还在左右着建筑设计以及相关的园林设计,方塔园规划设计的文化背景较为复杂[4]。

2.2 规划分析

方塔园的性质是以方塔为主的历史文物园林,同时兼顾休闲游憩使用功能。方塔园的地形处理基于松江总体平坦、局部起伏的地势和湖河交织的自然条件。规划布局以方塔文物组景为主题,叠山理水都为突出主题服务。

在文物组景区域的规划中,尺度上注意格局松散而不松懈,少建筑而建筑性强,突出宋代文化的典雅、朴素、宁静、明洁,在其他区域通过对建筑、构筑物、出入口、道路等的规划营造特征鲜明的园林氛围[5]。

方塔园在规划阶段就以宋代文化特征为原型,营造突出传统文化精神的背景,为之后的设计做了铺垫,便于更好地表达原型的内涵(图2)。

图2 方塔园平面图

2.3 分区与组景

方塔园有4个分区,分别为中部的方塔景区、东部的竹林区、西南部的鹿苑草地、西部的园中园,构图上通过大块面的组合形成简洁的平面分区结构,与中国传统园林有所不同[6]。方塔园是以保护文物为主题建设的公园,以安静观赏、休憩为主要活动。冯纪忠先生曾说“整个方塔园的设计取宋的精神,以宋塔为主题,通过大水面,大草坪及植栽组织等传达自然的精神”,通过建筑、构筑物和绿化配置之间的组景体现了安静肃穆的氛围[7](图3)。

图3 方塔园分区图

3 基于原型的方塔园设计分析

“意境”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意境”审美原型在对传统园林的解读和现代园林的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叶郎先生定义“意境”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8]。虽然“意境”是超越具体的,但需要建立在具体的基础之上,通过身处其中真实的体验引发人们的共鸣与感悟,即集体潜意识。对“意境”的表达和“意境”审美原型的转译,也应包括具体的物质空间、真实的情感空间和无限的精神空间。本文将从这3个层面分析方塔园的设计[9]。

3.1 物质空间的构建

意境不能凭空产生,需要以物质空间为载体。构建物质空间首先要从原型中提取元素作为空间构造的要素,再对这些要素进行组织安排,通过再创造进行设计。冯纪忠先生在汲取宋代文化精髓的同时,结合外来文化思潮的适用部分营造出了极具松江风格的园林。

3.1.1 构建要素

方塔园的保护和游览重点也是公园的重要构建要素,包括宋代木塔、元代石板桥、明代照壁以及后移入的明代楠木厅和清代天妃宫。这些是需要突出表达的重点,也是意境表达所依托的重点。在文物要素的基础上,基于宋代文化精神的提炼,运用洗练的白墙、古朴的铺地和空白的艺术等元素来构建塔院、塔前广场、入口等空间。

3.1.2 构建空间

运用提炼的意向要素,通过组合和再创造,营造不同的物质空间。

1) 塔前广场。宋代木塔、明代照壁和清代天妃宫轴线均不相同。为突出宋代木塔的主体位置,将天妃宫台基提升,并用树木遮挡其大体量;同时运用相同的铺地作为三者的统一背景,加以朴素的白墙作为空间限定的边界,将3个主要建筑、构筑物含蓄地联系起来,形成全园的主体观赏空间,即一个露天开敞的文物展示平台(图4)。

图4 塔前广场主要建筑物轴线

2) 北门入口。由北门进入方塔园是一条林荫路,通过高低变化的石板铺路到达方塔广场,途中由于高差变化,方塔时隐时现,离方塔越近越显得塔高大肃穆,石板路的结束伴随着一种柳暗花明的开阔感。

3) 东入口堑道。东部入口的堑道标高不断变化,设置目的与北入口的石板路相同,都是为了模糊游人对塔基绝对标高的概念;但堑道的建筑性强于石板路通道,高于人的墙体遮挡了周边的景色,当到达开阔处之后,会有明显的场所转换的感受。

4) 何陋轩。位于园东南部的何陋轩虽然只是一个小茶室,却在意境上成为了全园的第2个主体。由小桥过河,穿过坡地和植物的遮挡,由光线引导到达何陋轩,既是空间的暗示引导,也是人生哲理的内涵意境。何陋轩采用青瓦钢架结构,覆盖以草垫,新型结构与传统形式相结合,内部空间富于变化,表现出了独特的园林建筑气氛。

5) 西南部草坪。河南岸大面积草坪缓坡逐渐入水,气势开阔,隔河观望对岸的木塔及其倒影,视野极佳,形成了一种开阔、平静、贴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感受,并与其他区域形成了鲜明的旷奥对比。

6) 南部山丘。方塔园南部的一处山丘并未辟为游览区。这与传统的公园功能分区有所不同,因为方塔园的主要目的和设计初衷是对文物的保护。此处的山丘便是这样的用意,并不是公园的每一个角落、片区都要作为游人使用的空间,静置也可以是一种好的处理方式。

3.1.3 空间转换

不同的游线串联各空间,形成不同的空间序列,丰富了游览体验,例如从北门和东门进入到达方塔广场的2条主要游线都是由奥到旷的豁然开朗。全园通过调节标高、围合空间、塑造环境,在不同的空间转换过程中烘托出主要的中心方塔组景。

3.2 情感空间的构建

人们以物质空间为背景,将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置于背景之中,创造空间时不仅要考虑活动的进行,还要考虑到活动中产生的特定感受和体验,对情感空间的构建需要对空间中发生的情节进行创造和联想,以此引起人们的共鸣[10]。

3.2.1 游线的情感传达

历史上的方塔园所在地是一座兴圣教寺,然而冯纪忠先生没有选择直观的复古,而是通过2条游线来传达方塔园的“禅意”,分别是“北门—通道—照壁—方塔—南岸草坪”和“东门—堑道—照壁—方塔—南岸草坪”,以空间转换为基础,产生情感体验的转换。柳暗花明的体验既是对宋代文化的感知,也是对人生意境的感悟[11]。

3.2.2 堑道的情感传达

堑道作为主要游线中的一部分,同时也自成一体,有其独立而完整的体验。步入堑道,被两侧限定严密的高墙所包围,林荫遮盖,只能随着堑道标高和方向的变化;而当堑道结束时,展现出前方开阔的景象和主体建筑物,是完全不同的画面,从被严格限定的控制当中突然转化成开阔自由,在感受上的巨大转变也蕴含了人生的寓意。

3.3 精神空间的构建

意境其实是无限的精神空间。人们在物质空间中经过真实的体验产生情感,受到原型激发延伸到无限的精神空间当中,形成根深蒂固的集体潜意识。精神空间的构建可以说是景观设计中的最高目标,其提取的元素已经超越了物质本身[12]。

方塔广场上4个朝代古建筑的存在是对逝去的辉煌年代的见证,其沉稳肃穆不言自明。何陋轩所传达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对方塔园整体气质的升华,在细部处理上也体现了对于历史文物的尊重,包括亭、墙、园林家具等都在传统文化的韵味中渗透出现代的技术理念和智慧,服务于整体场所精神的形成[13]。

方塔园在传统审美的“意境”原型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取向,积极传达了中国园林现代审美的精神特征;通过建筑、构筑物、植物配景、空间营造,紧紧围绕宋代方塔,诠释了宋代的文化与精神和禅意的意境,突显了典雅、朴实、宁静、明洁的气质。

4 方塔园的影响

冯纪忠先生规划设计方塔园的精神是“与古为新”,“为是成为,不是为了,为了新是不对的,它是很自然的,它是与古为新,也就是说今的东西可以和古的东西在一起成为新的”,汲取中国传统园林和外来文化思潮的精华,形成了新的园林规划设计模式[14]。

方塔园在中国现代园林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在空间营造上采用了传统和现代规划设计手法的融合,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和变化的空间序列;在场所精神传达上突显了宋代精神和禅意,引起游人共鸣,并将其融入集体潜意识当中,使方塔园与当地文脉紧密融合;在生态环境塑造上,方塔园地区生物数量增加,生态效益提升,是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优质公园绿地。

5 结语

选择和提炼适应当地文脉的特色原型,通过转译原型落实到景观空间,创造物质空间、情感空间和精神空间,塑造出极具当地特色、使人们产生精神认同感的景观,是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设计创作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基于景观原型理论的方法分析方塔园的设计,旨在探索原型设计的方法和实践,为设计具有特色的景观提出指导。

参考文献

[1]夏秀.荣格原型理论初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0.

[2]吴人韦.梦的逻辑:方塔园创作[J].建筑学报,2000(1):51-52.

[3]金云峰,方凌波.基于景观原型的设计方法:探究上海松江方塔园地域原型与历史文化原型设计[J].广东园林,2015(5):29-31.

[4]李正胜.方塔园设计思想与造园手法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5]冯纪忠.方塔园规划[J].建筑学报,1981(7):40-45.

[6]同济大学建筑系园林教研室.公园规划与建筑图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

[7]金云峰,周晓霞.上海近现代公园的海派特征[J].园林,2007(11):34-36.

[8]叶朗.说意境[J].文艺研究,1998(1):16-21.

[9]金云峰,项淑萍.基于原型的设计[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64-268.

[10]金云峰,俞为妍.基于景观原型的设计方法:以浮山“第一情山”为例的情感空间塑造[J].华中建筑,2012(10):92-95.

[11]胡晓青.方塔园的意境生成[J].华中建筑,2010(9):174-176.

[12]金云峰,项淑萍.原型激活历史:风景园林中的历史性空间设计[J].中国园林,2012(2):53-57.

[13]吴人韦.正本清源:方塔园创作诠释[J].新建筑,1999(6):61-62.

[14]冯纪忠.与古为新:谈方塔园规划及何陋轩设计[J].华中建筑,2010(3):177.

Modern Garden Space Design Analysis Based on Landscape Archetypes Design Method:Fangta Garden as an Example

Jin Yunfeng Chen Ximeng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With a view to finding an efficient design method to create featured landscape, the paper starts from the archetypes theory and bases the design of Fangta Garden to analyze the archetypes from 3 different levels of spaces, i.e., physical space, emotional space and spiritual space so as to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landscape archetypes design.

Key words: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archetype, design method,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Fangta Garden

收稿日期:2015-02-08

*基金项目: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点项目研发基金,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与开放课题(2015KY06)

作者简介:金云峰,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与工程技术、公园绿地与开放空间、中外园林与现代景观、风景旅游区保护与更新,E-mail:jinyf79@163.com

DOI:10.3969/j.issn.1672-4925.2016.02.007

猜你喜欢
设计方法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基于康复养生理念下的景观设计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让灵活精悍的微课程成为初中语文课堂的左膀右臂
浅析儿童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
如何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