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的思考

2016-06-22 09:11强国
江苏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均衡义务教育优质

【摘 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相较于基本均衡,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在硬件设施、办学条件基本均衡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师资均衡、校干均衡、生源均衡乃至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优质均衡,贵在优质,重在均衡,坚守义务教育的本质,牢牢把握优质均衡的正确方向,在推进优质均衡的过程中,高扬素质教育的旗帜,并且要升华对义务教育极端重要性的认知,为加快优质均衡进程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优质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2-0025-02

【作者简介】强国,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江苏徐州,221000)原局长。

在江苏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的初始阶段,我们有必要对其做一些适度超前的谋划和思考。

一、准确把握优质均衡的丰富内涵,全方位提升义务教育整体水平

如果说基本均衡相对偏重于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硬件设施、办学条件的均衡,那么优质均衡则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师资均衡、校干均衡、生源均衡乃至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如果说基本均衡主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财政投入的到位,那么优质均衡则要更多地依赖教育人理念的更新、素质的提升、教育方式的变革和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后者比前者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按优质均衡的要求分析,我们在师资、校干、生源以及教育教学质量均衡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苏南与苏北地区之间整体的差距相对更大。在上述诸多差距中,当前亟待解决、且又较难解决的问题是师资的均衡和生源的均衡。

先说师资均衡。师资素质状况的相对均衡,是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题中应有之意。而师资素质的优质均衡,才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本质要求。这些年各地通过加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师资定期交流等办法,有效缓解了一定区域内校际间师资不均衡的矛盾,但是城市中名校、热点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师资素质的差距依然存在,特别是城乡学校之间师资整体素质的差距更大。因此,提高现有教师的整体水平、提升城乡优秀教师的比例与有效推进区域内师资的高位均衡,就成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点和难点。

再说生源均衡。《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若各地都能严格执行这项法律规定,根本就不会存在生源均衡不均衡的问题,但由于热点小学、名牌初中的客观存在、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和择校热的居高不下,使得“免试就近入学”只能成为薄弱学校施教区学生和热点学校施教区部分学生享受的待遇,特别是名气较大的民办学校,考试录取已成为常态。在多种力量的复合作用下,校际间生源素质不均衡的矛盾已凸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具体说就是学业成绩和家庭背景较为优越的孩子相对集中到为数不多的热点学校、优质学校,而学业成绩或家庭背景较差的孩子大都集中于一般学校和薄弱学校。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既有违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又损害了义务教育良好的校园生态,同时也给优质均衡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很大困扰。

当然迈向优质均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远非这些,但这两方面的问题若解决不了,那么优质均衡将会依然离我们很远。因此,在集中精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义务教育的改革创新、整体优化,将是迈向优质均衡的必然选择。

二、坚守义务教育的本质,牢牢把握优质均衡的正确方向

义务教育的本质在于为少年儿童的终生成长、终生发展、终生幸福奠定身体之基、人格之基、文化之基、文明习惯之基。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第一,为亿万家庭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第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第三,为高一学段培养优秀的生源。如果再加一条,就是要为民族振兴奠定人才之基。义务教育的本质和任务决定了优质均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优质绝非单纯学业水平和考试成绩的优异,均衡也绝非升学率高低的均衡。然而,当下的家长、学校和社会普遍将能否升入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作为孩子成功、学校有为的重要乃至唯一标准。由此引发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择校热居高不下已成为教育久治不愈的顽疾。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扭转这种有违义务教育本质的局面,那么“优质均衡”还要在“基本均衡”的路上徘徊较长一段时间。

三、高扬素质教育的旗帜,塑造江苏义务教育的高贵品质

江苏历史上就是尊师重教之地,人文荟萃之地,今天的江苏也是中国的教育大省和教育强省。在江苏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新起点上,更高地举起素质教育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是迈向优质均衡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塑造江苏义务教育高贵品质的关键所在。

优质均衡,贵在优质,重在均衡。离开了绝大多数学生主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优质均衡将无从谈起。

在推进优质均衡的过程中,高扬素质教育的旗帜,就是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使学生心灵更阳光、人格更健全、身体更健康,学业更扎实、行为更文明,使广大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会崇高、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并养成礼貌待人、文明做事、热爱阅读乃至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标准太高或过于理想化,但笔者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不断向理想靠拢、不断将理想化为现实的伟大事业,特别是作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认定的江苏,更应该有这样的志向、胸怀和境界。

四、升华对义务教育极端重要性的认知,为加快优质均衡进程创造良好的环境

与近年来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相一致,推进优质均衡同样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支持和通力配合。人们对一项事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的理解深度和认识高度。义务教育作为国家依法统一实施,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的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完整链条中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环节。说其极其重要,原因有三。一是人的成长犹如建造高楼大厦,根基坚实至关重要。义务教育阶段恰恰是一个孩子思维习惯、行为习惯、人格养成的起始和奠基阶段,若是基础不牢,必然会地动山摇。二是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带有较强的不可逆性,在这一阶段,如果孩子人格、性情、行为习惯等出现偏差,今后纠正起来难度很大,甚至可能贻误孩子的一生。三是义务教育的优劣及区域间、校际间的差距关乎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一切社会公平的基础,而教育公平首先要保证义务教育这一起点的公平。既然义务教育如此重要,优质均衡要求又如此之高,实现这一目标单靠江苏教育人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赢得更多方面、更大力量的重视、支持与配合。因此,教育人在升华认知、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的同时,必须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智慧,去宣传领导、启发家长、教育学生、强大自身、引领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为推进优质均衡集聚更强大的力量、提供更可靠的保证。

猜你喜欢
均衡义务教育优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法则
浅析均衡与非均衡的证券市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膳食营养合理性分析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