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的“案例化”和“项目化”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2016-06-22 07:55李永红张延琪侯金松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项目化问题

李永红,张延琪,楼 鑫,侯金松

“问题”引导的“案例化”和“项目化”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李永红,张延琪,楼鑫,侯金松

摘要: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施以“问题”引导的 “案例化”和“项目化”有机化学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解决理论与实际分离、教学与就业脱节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问题引导;案例化;项目化;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德国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1],其中包括“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这两种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案例或项目为主线,既强调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生物、医学、药学、农学、材料、环境等学科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甚至是核心课程。根据应用性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教师如何实时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更早地接触就业与岗位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里的,使学生对所授理论课程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掌握和实际应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问题”引导,将“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引入到有机化学理论课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案例化”和“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岗位意识、应用水平、就业能力,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深受学生的欢迎。

1“问题”引导的 “案例化”和“项目化”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1.1“案例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有机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讲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而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十几类,每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既多又繁杂,难学难记。该内容教学适合实施“案例化”教学模式。为此,每类化合物都需精心选择有实际应用的典型“案例”,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将该类化合物的主要知识点“集合”到典型“案例”中, 借助“案例”的讲解,真正把教学转变为导学,把传授知识转变为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教学内容的规律性,提高分析、归纳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例如: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是卤代反应,传统的教学是以甲烷、1-丁烷、2-丁烷为例。“案例化”教学是以2-甲基丁烷为“案例”,其优点是该化合物包含了不同类型的氢,可将卤代反应的反应机理、不同氢的反应活性与自由基的稳定性、卤素的反应活性与选择性等知识点“集合”到该化合物中。讲解时,针对每一个知识点,提出“问题”,如讲解反应机理时,先提出:卤代反应时,碳氢键以何种方式断裂?什么方法可导致碳氢键的断裂?产生何种中间体?卤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讲解不同氢的反应活性时,先提出:该化合物有几种不同的氢?卤代反应中的产物有几种?各种氢的活性如何?相应中间体自由基的稳定如何?从哪些方面解释自由基的稳定性?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讲解卤素的反应活性与选择性时,先提出:如何从机理说明卤素发生卤代反应的活性?不同氢的活性与卤素的选择性有何关系?教学中教师不断创造“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探索,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探讨,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完成教学任务。

又如,讲解烯烃的化学性质,则以合成塑料、合成橡胶的中间体1-丁烯为“案例”,将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的机理及反应规律、氧化反应、不同氢的活性、不同碳正离子的活性、α-氢的卤代、氧化等知识点“集合”到该化合物中。再如,讲解醛、酮的化学性质,则以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乙醛、丙酮、丙烯醛为“案例”,将亲核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醛与酮发生同类反应的差异、机理、醛、酮的分析与鉴定等;α-氢的卤代、缩合及缩合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α,β-不饱和醛、酮的反应,羰基对分子中其它原子或基团的影响等知识点“集合”到该化合物中。每一类化合物都选择1-2个“案例”,在此不一一举例。因此,“案例化”教学模式,就是通过“问题”引导,将知识点“集合”到“案例”中,每类化合物,学生只要记住一个或两个具体的“案例”,就可以掌握主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可起到化繁为简,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

1.2“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有机化学教学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有机合成,它是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综合运用,该内容的教学适合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选择、设计有实际应用的药物、精细化学品中间体及教师的科研项目,将有机合成原料的选择、合成方法、技巧、路线的选择及合成手段等“物化”到具体的“项目”中,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今后选择就业岗位提供参考。

如印染及医药化工中间体对硝基苯胺的合成,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以苯为原料,经过5步反应得到,涉及芳香烃亲电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律、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胺酰基化反应、酰胺水解反应等化学性质,涉及到有机合成中基团的保护、催化剂的选择、试剂的选择等,知识点很多,针对这一“项目”,首先提出“问题”:(1)合理的合成路线是什么?(2)硝基的还原有哪些方法?哪个方法更“绿色化”(3)如何减少氨基的氧化,降低氨基的定位能力?(4)如何选择芳胺酰化反应的酰化试剂?(5)硝化时如何减少邻位产物?(6)如何去除副产物邻硝基乙酰苯胺?等等。合理的合成路线是:

又如抗炎药尼美舒利合成,这也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以苯为原料,经过6步反应得到,涉及到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律、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硝基的还原反应、胺的磺酰化反应等化学性质。针对这一“项目”, 首先提出“问题”:(1)合理的合成路线是什么?(2)反应的第一步为什么是溴代,而不是氯代?(3)为什么先硝化再成醚?(4)为什么先成醚再还原?(5)为什么先磺酰化再硝化?等等。合理的合成路线是:

通过所有“问题”的解决,使枯燥乏味、繁杂的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物化”到具体的“项目”中,变得生动化、实际化,学生真正感受到各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联,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此类“项目”在有机合成教学中有很多,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乙酰苯胺类止痛药的合成、胃溃疡药奥美拉唑中间体1,2-二氨基-4-甲氧基苯的合成、有机玻璃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树脂中间体季戊四醇的合成、香精香料肉桂醛及肉桂酸的合成、葡萄糖酸酯的合成等等。在一个个“项目”的解决中,充分展现有机化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可以选择从事有关医药、农药、香精香料等精细化学品合成方面的就业岗位;可以考虑通过对分子结构的修饰,改变合成产品的性质,提高产品的性能,开展科研攻关;可以在有机化学方面进一步求学深造。

2“案例化”和“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2.1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案例化”和“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问题”引导,按照设计、分析、解决等环节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导,“案例”、“项目”辅助,将复杂枯燥的化学性质“集合”到典型的“案例”中,将综合运用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进行有机合成的方法、技巧、技能等“物化”到具体的“项目”中,生动、实际、有效。通过鼓励学生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

2.2解决理论与实际分离、教学与就业脱节的问题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融合的过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渗透。通过选择、设计有实际应用的具体的典型“案例”与“项目”,强化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有机化学教学与实际应用、岗位及就业相结合,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因此,专业理论课教学注重以“问题”引导,以“案例”、“项目”为出发点,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使课程建设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非常有效的。

2.3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时数大大减少的情况下,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通过“案例化”和“项目化”教学模式可节约教学时数,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的实效性。特别适合短学时有机化学课程教学。

3实施“案例化”和“项目化”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3.1“问题”的提出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启发性

“案例化”和“项目化”教学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模式。“案例化”教学模式主要用于讲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项目化”教学模式主要用于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有机合成中的运用。因此,“问题”的提出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把所有的知识点包含在内,同时“问题”之间要有关联和递进,有启发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讨论和探讨,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思考、分析、讨论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3.2“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案例”的选择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既能比较全面地涵盖所授的教学内容,又能起到化繁为简、以点带面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立起适合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思维方式。

3.3“项目”的选择要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针对有机合成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关键是理论和知识的运用。因此,“项目”的选择要有较强的综合性,既能反映各类化合物的性质运用,又能体现有机合成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术完成“项目”。同时,“项目”的选择要有应用性,选取有实际应用的精细化学品、药物及中间体等进行合成,实现从理论到实际的转化,反映专业学习的岗位落脚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4结论

“问题”引导的 “案例化”和“项目化”有机化学教学模式,并不是“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只是吸取了这两种方法的“精华”并用于有机化学的理论课教学,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向应用型转变。通过“问题”引导的“案例化”和“项目化”教学实践,深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也明显增加,学生充分感到学习有方法、有思路、有乐趣,更感受到有机化学知识的魅力,对今后选择深造的方向、就业的岗位很有帮助。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由于有机化学内容的繁杂与多样,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只有把各种教学方法合理配合并灵活运用,才能在教学中起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易守华.项目教学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8):148-149.

责任编辑:刘海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6)02-0114-03

作者简介:李永红,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延琪、楼鑫、侯金松,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12)。

基金项目:安徽省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项目(20101035);滁州学院有机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基金(2014gxk04)

收稿日期:2016-01-23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项目化问题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