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起共鸣,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课堂活动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给出以下三点切实有效的策略:
一、诱发情感,让学生“迫切参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可以根据不同课文采用适宜的方法诱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设计精心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充满魅力的课堂导入,能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引领到主动求新知的情境中。
1.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特别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实际,从文中“主人翁”的逸闻趣事或取材原型等方面入手,有意识地讲述动听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迫不及待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如笔者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时,表演兔妈妈采蘑菇的动作,并娓娓动听地导入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翻开书本一探究竟。这样的导入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乐于探究的动力之源,是提高课堂的参与度的基本要求。
2.发挥语言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有其特殊性,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教师在导入时,可以发挥自身语言魅力,拨动学生的心弦,或幽默风趣,或低沉平静,或激情澎湃,或娓娓道来,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诱发其情感,激起学生的探究心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设置悬念导入
在导入语中设置悬念是利用学生的期待、渴望和追求的心理,使他们产生急于求知的冲动,从而能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和思维力。例如笔者在教授《月亮和云彩》时,出示丁大勇和李小文观察月亮和云彩的图片,并设计了如下导语:小朋友们见过这样的场景吗?你有什么发现吗?聪明的大勇和小文啊,告诉了老师,他们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秘密。你想知道吗?那赶快学习今天这篇课文。这样具有悬念的导入自然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冲进《月亮和云彩》中一探究竟。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参与度提高,那么这节课必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传递情感,让学生“争相参与”
1.朗读知情
叶圣陶言:“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恰当的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朗读时,要感情充沛,轻重得当。笔者在教授《钱学森》第一自然段时,笔者先用低沉而略显平静的语调朗读,使学生们脑海中浮现出一位40多岁的老师眺望远方的情景;在读到“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时,语速加快,语调上扬,让学生体悟到钱学森归心似箭的心情,以读促教,朗读知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讲解激情
教师对课文的讲解过程,是一种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上课时,教师要保持自然的教态,热情地讲课,同时借助声调、表情来辅助讲解。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让笔者印象深刻,再谈《钱学森》一文:
师:留学生的劝导成功了吗?(提高音量)美国人的阻挠成功了吗?
生:(不由自主提高音量)没有!
师:(慷慨激昂)对,我听到了同学们骄傲地说没有!是啊,在钱学森的努力下,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谁来读好这一段?(学生跃跃欲试)
此刻,在教师激情的讲解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体会到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读出了对钱学森的崇敬之情,品味到语言文字的无穷感染力和魅力。以情激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3.电教唤情
电教媒体能将光、形、声结合起来,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如笔者在教学《燕子》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在教学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春天美丽景象的视频,学生们被美景所吸引,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再反复朗读,品评语言文字的美。将文字符号转化为可观可感的图像,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
三、触发共鸣,让学生“快乐参与”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课文都是作者情感体验的产物。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运用多种方式深入文本的形象和情感世界,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触发共鸣,达到知情同育的效果,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1.拓展延伸,融情于景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学生的一系列形象思维活动,使课文中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例如,在教学《怀素写字》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用怀素的方法在《习字册》上书写生字,再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怀素写字的刻苦和认真。再如教学《春到梅花山》,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习:如果你是这赏花人中的一员,面对这美丽的景色,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融情于景,触发共鸣。
2.课堂表演,寓教于乐
课堂表演的形式能让学生主动站在课文角色的立场上,深入体会角色的情感,形成共鸣。如笔者在教《蚂蚁和蝈蝈》课文时,就采用课堂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深入蚂蚁、蝈蝈的情感世界中去,体会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恰当的课堂表演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走入文中形象的情感世界,而且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快乐地参与课堂活动中去。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针对课文中的某一个观点开展“小小辩论赛”,再如针对课文中的某一主题开展演讲比赛等。学生在进行这类活动中进一步得到了情感上的共鸣。
课堂教学是学生为本的教学,情之所动,心之所向,只有我们调动情感,激起共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