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课堂疲沓难题的一剂良方

2016-06-21 18:15郑文庆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任后进生共同体

郑文庆

教师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这些现象:一是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常常看到小手如林,随着年级的递增,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乃至寥寥无几;二是在复习课中,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累得筋疲力尽,而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恹恹欲睡。一句话,这里的课堂静悄悄——讲台上依然是教师“独占一江秋”,讲台下的学生则是“万马齐喑究可哀”。那么,如何破解课堂疲沓的难题,激活课堂氛围呢?

一、敲门砖——打造学习共同体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成长中的学生。班、科任教师要“管”的事很多,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班级建设与发展,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习惯养成。如果班科任教师时时、事事无所不管的话,必定搞得自己身心俱疲。更何况生源绝大多数集中于城区的大班额管理呢?

如果班、科任教师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级,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就必须采取适合本班的“软管理”——构建学习小组共同体。学习小组共同体可以把全班学生按照不同性别、性格特点、文化背景、学习基础、能力差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一般每组4人(前、后桌的学生合在一起,方便易行,当然,如果其中一组是14人,则前两个小组每组4人,后一个小组每组6人),由优、良、中、后不同程度学生组成,变大班额班级为微型班级。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小组成员配置的相对合理,平衡了各小组之间的实力,有利于组际之间的实时竞争,又实现了优等生对后进生的帮助,对中等生的带动和促进。

尽管如此,学习小组共同体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组织模式,只有在赋予“捆绑式”管理内涵之后,发挥激励、监督、评价、互助功能,学习小组共同体才会具有新鲜的活力,才能显示出它的巨大潜能。

二、金钥匙——推行“捆绑式”管理

首先是责任上的捆绑。无论是组长还是小组成员,都要承担起各自的职责、义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如,每个小组常设召集人——负责活动的召集,组内事务的分工和协调;记录员——小组讨论时做记录;纠错员——负责本组成员错题的收集,共同订正;劝导员——劝导本组成员的不良学习习惯、违纪行为,等等。

其次是管理上的捆绑。班、科任教师要充分放权、授权,在小组内民主选举产生值周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活动等事务,并将要求落到实处,对班、科任教师负责。值周组长相对固定,一般半个学期换一次,一个学年后,每个成员都当过值周组长。在此基础上,小组其他成员轮流当值日组长,负责当天的所有事务。值日组长对值周组长负责,值周组长认真协调并督查值日组长履行各项职责。再加上专项任务定向管理,如,生字词听写、课文背诵、重点内容的默写、预习笔记、读书笔记、日记等,指定专人检查。全班学生相互制约,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形成“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的主动参与局面,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是评价上的捆绑。根据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班级学习小组共同体评价细则》,让每个小组成员分别从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目标达成等几个方面明确可操作的量化管理的要求,然后给他们划定一条起跑线,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记录与数据统计(见下面表格)。“个人得分”可以看出个人的努力情况,“小组得分”可以反映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情况,人数相同时看总分,人数不同时则看平均分。当然,除此之外,还应注重评价要分层次。例如:同样回答一个问题,同样回答得对,我们所加的分数无须相同。作业评价也一样,同一道作业题,同样做得对,我们所做的等级评价也无须相同。优等生做得对不足为奇,后进生做得对难能可贵,除了打“√”,还要注意使用鼓励性评语;后进生做错了,不打“×”,而是用批改符号“——?”,甚至用启发性批语为他们订正作业搭好脚手架。

三、导航仪——明确任务与目标

为了保证每个学习小组共同体课堂学习活动的有序、有效,必须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任务分工和期望目标。第一,主讲与补充相结合。每个小组确保有一个主讲人,每节课主讲人依次轮流担任,不得重复,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主讲的机会。若主讲人回答的内容不够完整或错误,小组的其他三名成员各有一次补充的机会。本组回答完毕,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小组成员的补充情况,分别记给相应的分值。第二,采取有效激励手段。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对其他小组成员也采取有效激励手段。主讲小组无法继续回答时,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主讲小组没有讲到的内容或对主讲小组的观点提出质疑。哪个小组成员每次回答内容有效,每次就给那个小组记1分。

在这种“捆绑式”目标的作用下,如果组内某个同学“磨洋工”,其他同学就会及时督促,适时提醒,实时帮助,克服惰性心理,防止滥竽充数。这样,使得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团体观念,增强学习小组共同体成员的凝聚力。

这时,你会发现,主讲小组成员积极应对、密切合作;其他小组成员聚精会神、认真倾听,看是否错误或遗漏,随时准备质疑或补充。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大大激发了大家的争优创先意识,各小组明比暗赛、你追我赶。课堂上常常呈现出一派群情激昂、热火朝天,组内紧密配合、组际你争我夺的景象。“老师,我来!老师,我来!……”声音此起彼伏,响彻教室,透过窗外,飘向远方……

四、助推器——实时评价与奖励

为了永葆全班同学的竞争热情,下课前,教师要实时反馈每个学习小组共同体的得分情况,评出本节课的先进个人、优胜小组。这些数据的记录和统计由值周组长负责,每节课、每天、每周及时把得分情况整理归类,上交学科代表。学科代表每周及时对每个成员、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进行汇总,并上墙公布,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这样的学习小组共同体,把个体量化与小组量化相结合。每个月月底统计一次,不仅统计出分数最高和分数最低的个人,还统计出分数最高和分数最低的小组。由科任教师协同表彰、奖励,且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派出先进个人、优胜小组参加。如,到德化太阳鸟工艺品有限公司体验陶瓷制作;参观德化陶瓷博物馆;走进德化武警营区,感受武警战士的生活和训练;拜访瓷雕泰斗邱双炯先生,欣赏研究所内珍藏的陶瓷瑰宝等。如此一来,就把个人表现与小组表现都纳入到量化管理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我代表的不仅是我自己,我还代表着我们的小团队,“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又如,某个小组率先解决了疑难问题、比赛获胜均进行当堂表扬,并请该组全体成员起立,接受全班同学的祝贺、致敬;反之,谁对小组争先夺冠拖了后腿、抹了黑,虽不指名道姓、量化上墙,但大家心知肚明。同学间的批评和埋怨,更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和发奋,这往往比那种“官打民不羞”的老师批评更有实效。当然,在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中,也要注意分层评价、标准如一、一以贯之、正面激励等原则,否则,很容易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

“办法总比问题多”,这句话说得好。遇到了问题,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金点子”。我想,学习小组共同体这一课堂组织模式的构建、打造、试行,不失为破解课堂疲沓难题的一着妙棋,无疑是打造有效乃至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举措。有了这一剂良方,有了充满人文关怀、焕发生命活力的学习共同体,这里的课堂不再静悄悄。

(作者单位:福建德化县尚思小学)

猜你喜欢
科任后进生共同体
科任教师的课堂纪律,谁维持?
一拉二挂三点赞,让学生爱上科任教师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