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年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10-01
目前,深入开展的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生态因此而呈现出勃勃生机。探究性学习的引入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进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一、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区别
1.教师的作用不同。“探究性学习”大多是在教师精心预设下实施的,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但学生的活动是在教师控制下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研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指导不指令,参谋不代谋”。
2.选题的方式不同。在“探究性学习”中,探究问题大多是教师确定的,大多结果是预知的,教师对学习过程是可操纵的,对学习成绩的评定具有绝对的权威。而“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研究课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取直接经验,有助于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过程的控制不同。“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有计划的对过程进行调控。“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评价的方式不同。“探究性学习”的效果主要有老师做出合理的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主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
5.“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活动课程”的延续和发展。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会实际动手操作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总体说来,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都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之间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二、探究性学习既是教学理念,也是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创造学生探究的氛围和给学生提供可供探究的情景和机会。探究从问题开始,第一步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提出问题,而是呈现情景和阅读材料,增加学生阅读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同时,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有些问题需要每一个同学独立去探究思考,然后表达交流,有些问题需要同学合作,在合作中拓展思路,共同探究,实现同伴互助。有些探究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生成的,而且需要在课堂上及时解决,也能解决。有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随即生成,但是难度较大,在课堂上还不能及时解决,就放手让学生在课后去探究,需要查阅资料。有些问题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师生共同合作。有些探究的问题需要教师提前预设,提前布置,进行课前的准备。探究性学习绝对不能给学生生搬硬套之感,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种公式化的程序,而是一个不留痕迹、充满了探索与创新的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探究是思维火花的碰撞,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要去做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使探究成为一门充满艺术与个性化的探索过程。
三、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一优”、“二增”、“三多”的方法,来优化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一,“一优”。即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探究学习”铺路。
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探究意识出发,了解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经验,深入挖掘教材,根据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编排,并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其他教育资源,为学生探究新知识,发现新规律“搭桥”,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探究、发现、组合”的创新过程。
第二,“二增”。即增强情境性和增强民主性。
我们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民主宽松、追求真知的教学环境。
1.增强情境性,创设探究真知的环境。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好奇心,来鼓励学生的学习,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找准兴趣点,有意识地创造引人入胜的情境,诱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点燃探究新知识的思维火花,使学生愉悦地、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索之中。
2.增强民主性,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现代学生观、教学观要求实行民主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平等交流、合作伙伴的态度来组织教学,主动与学生进行情境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创设宽松融洽的、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见解,张扬个性,多一点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第三,“三多”。即多种学习形式,多向思维引导,多层练习训练。
1.创设多种学习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①在讨论中学。有些问题经过有效讨论,能够让学生明理、悟法,思维共震,心智互补,学得轻松。
②在尝试中学。在教学“我的发现”可以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地观察探讨、主动尝试、发展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探究心理,养成探究学习品质和能力。
③在操作中学。让学生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文字材料,通过多种感官活动,获得感性认识,独立思考,自主获得知识。
④在实践中学。通过调查、访问、参观、游览、欣赏、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多信息量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①鼓励求异思维。
②鼓励创新思维。
③鼓励质疑问难。问题是思维的发条,探究的动因。
3.设计多层次练习,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①设计探究性练习。
②实践性练习。
③操作性练习。
总之,探究性学习所涉及的面广,内容丰富,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总结出对教学有针对性、指导性强、有效性高的方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