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商的哲学思考

2016-06-21 18:15张煦春张增常
关键词:行商哲学思考

张煦春++张增常

【摘要】用来评价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发展前景的智商、情商的概念和测试量表为大家所熟悉,近年有专家从心理学脑科学的角度提出行商概念,认为智商、情商外,还应有行商才能建立完整的心理评价体系,提出行商反映行为习惯、技术素养、实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行商 哲学 思考

【基金项目】2009年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技术教育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中图分类号】F820;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9-02

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期,心理学家分别提出了智商、情商的概念和测试量表,并用智商和情商来评价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发展前景。但吴祖仁教授等在《行商概念的科学背景及其意义》一文中从心理学和脑科学两个方面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行商,该文章认为,为了全面地评价人的心理品质,在对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心理品质进行量化评价的同时,也应当对行为领域的心理品质给出相应的评价,因为这是建立完整的心理评价体系的需要。

1.“关系存在”使人的行商成为可能

1.1人的能力和素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有向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求知求解的天性,外部的自然和社会对人有极大的诱惑力,人自身的内部世界同样深邃奥妙,人正是在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求解过程中,形成和建立了人与世界的物质和精神关系。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人的关系世界也是多方面的。单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就会让人眼花缭乱。人从出生开始,就处于一个复杂多维的关系系统之中,而人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也人的社会关系不断变化和拓展的过程。法国管理学家格兰库纳斯曾提出一个计算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公式,人际关系=n(2n-1+n-1),(其中n指一个群体的人数),按照此公式计算,5个人的群体有100种关系,10个人的群体就会达到5210种关系。可见人的社会关系有多么复杂。无论人与世界的关系多么复杂,人总是处在中心位置,世界其实是一个以人为原点的坐标系,“人是关系之网的网结”。

1.2能力素质关系决定和主动选择的辩证统一

人的能力和素质不是由社会关系被动决定,不是像爱尔维修所说的“人是环境之子”,也不是像华生所说的“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将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和富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 的机械决定,而是会像“出于污泥而不染”那样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创造的结果,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认知、遴选和铸造着自己的本性,并不断实现着对本我的革新和超越。“孟母三迁”则说明人可以选择甚至改变社会环境,以利于人的成长。

1.3能力素质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变化

人的能力和素质会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都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所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不仅复杂多维而且不断发展变化。人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物,人会随着人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就像天真活泼的闰土三十年后变得只会“磕头”和“摇头”,“豆腐西施”却成了刻薄贪婪的“圆规”,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荀子曰:“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正因为人是“能群”的关系存在物,就弥补了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而且这种群体之间的联系比起个体之间或者其他动物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广泛。这种紧密、广泛社会联系和相互作用使人由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一个能够秉承社会文化,掌握生存技能,从事社会实践,履行社会角色的社会人,因此,人的“关系存在”使表征人的实践能力的“行商”的形成成为可能。

2.“对象化”活动使人的行商成为现实

人“是从事活动的”,活动是人的根本存在形式,人的各种关系都是通过活动来展开和实现的,离开活动则无法认识人、理解人和说明人。因此马克思强调的,关于人的科学本身是人在实践上的自我实现的产物。关于人的科学都应该是探究人的关系和活动,特别要探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研究人的活动的实践科学。

实践只是对象化活动的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的类本质和一般本质”, 是人的特有存在方式。实践——这一人的最基本活动,其本质是以人自身为目的的对象化活动,是人的对象性关系的展开和表现形式,是主体——活动的人和客体——活动的对象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马克思指出:“环境改变与人的活动的一致性,只能被看作是合理的理解为革命的实践”。人的本质不是在人的自然天性,也不在人的超验意识,而是在于基于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人作用于对象,在对象上烙下人的文化印记,并在被改变的对象世界中实现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另一方面人又从对象世界中获得知识、信息和能量,从而丰富、充实和发展人自身,强化自己的本质。

3.“超越性”使人的行商得以拓展

人是现实的存在物,又是超现实的存在物。人即是以自然物质为基础的有限生命存在,又是超越有限,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追求无限和永恒的超越性存在;人立足于形而下,却追求着形而上。超越性是人的本性的特有逻辑人的生存和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的超越“形而下”,追求着“形而上”的过程。因此,哲学家马克斯·舍勒指出:“人,只有人倘使他是人本身的话能够自己作为生物超越自己”,人是超越的意向和姿态,人是生命超越本身的祈祷,人是一个不断开放、不断生成的X。

实践的本质在于它的创造性,实践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否定性、超越性的开创性活动,自我建构的活动,实践需要是一种主体性的批判性活动。体现超越精神的实践活动,能够突破生命本能的封闭、宿命和既有逻辑,冲破客体既有规定的限制,开放、发展和创生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的改造、发展和完善,使主客观世界能够不断朝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方向发展。恩格斯曾说过,历史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神圣事物的亵渎。不能对现成事物的批判和质疑,不敢怀疑经典、挑战权威、突破规范,就不能对社会的超越和引领,人类的思想就会僵化和停滞,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就会裹足不前,生命个体就会失去诗性和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只能成为空谈,人类自身也只会在因循守旧、循规蹈矩、故步自封中走向退化和灭亡。人不是动物般的存在,只追求“饱食、暖衣和逸居” ,人如果只是满足于“饮食男女”的片面自然物质需求,人早晚会感到迷茫、空闲和无聊,感到生活乏味和失去光华,甚至会颓废、沉沦和堕落。这种状态实质上是一种对有限的不满和对无限的渴望,而只有超越性的追求,才能获得自救和圆满。

猜你喜欢
行商哲学思考
在日升月落时
十三行行商与清代戏曲关系考
广州十三行同业管理法律研究
“行商”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