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伍
摘要:农家书屋建设面临着农民读书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完善和管理人员匮乏的现状,需要通过加大对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完善管理体制、培养有能力的管理人员与改革创新等手段相结合来清除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的障碍。
关键词:农家书屋;现状;体制建设;人员培养
农家书屋是党和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一项文化建设工程,该工程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群众“读书难、看报难”问题,还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科技致富本领,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 管理好、发展好农家书屋,对于推动新时期新农村全民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一、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
农家书屋是专门为农民提供图书、报刊、光碟等出版产品的服务场所、阅读阵地和信息平台。国家投入巨资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一贯理念。但由于一些地方在集体建设过程中,重形式轻内容,重建设轻服务,重数量轻质量,农家书屋建了不少,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农家书屋成了摆设。我对农家书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农民读书意识淡薄
自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以来,对于地处中部的驻马店市来说,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均有很大的差距。如今虽已实现了农家书屋的全覆盖,但因宣传、经费、人员素质和认识等不到位,加之城乡一体化的实施,大多数文化层次稍高的青年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幼人员,使得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再加之各级部门对农家书屋工程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群众对书屋的认知度不高,只有一些种养能手、中小学教师、儿童或乡村干部偶尔光顾农家书屋,大多数人对书屋知之甚少。
(二)农家书屋管理体制不完善
因受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制约,农家书屋要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还有一定的困难。有一些基层的领导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认识不足,由于农家书屋本身就是一项纯公益性的事业,它不仅不产生经济效益,而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维持正常运行。从而使得基层组织对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并不热衷,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效率低。管理制度的缺乏很容易导致许多借出的图书遭到损坏、缺页、乱涂乱改或者流失的现象常有发生。
(三)管理人员匮乏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家书屋均是采用“自管自用”的管理模式,在“自管自用”的管理模式之下,大多数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都是在义务工作,并没有什么实质工资或报酬,多数人的奉献都只是短期行为,而并没有人真正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做这份按时上下班却没有工资的服务性工作。再者,还有一部分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是由村干部等兼职的,由于这部分人群本身就事务繁忙、精力有限,对图书管理知识和业务流程并不熟悉,因此往往难以很好地发挥出农家书屋的作用,也难以将农家书屋进一步推广。
二、农家书屋未来发展对策
(一)加大对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
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坐等”式服务观念,主动深入田间地头,深入企业、商户等,调查农民需求,主动将知识信息送到农民手中。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召开经验交流会、编制宣传栏、印发“农科简报”、播放电教片、开展专题跟踪服务等方式,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农家书屋。还可以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等进行共建共享,形成网络化的服务体系。
此外,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农村大学生普遍返乡的机会,发动大学生自愿者分期分批到农家书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举办阅读班、故事会等活动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寒暑假期间在书屋开设少儿美术班、作文班、英语班等方式[2]。激发孩子们的读书热情,以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兴趣。让农家书屋成为留守儿童的学习乐园,精神食粮的补给站,从根本上解决下一代农民对知识和阅读的认知问题,同时阅读带给孩子们的变回也会影响着当代农民对阅读的认识。
最后,针对农民观念陈旧与落后问题,要将解决重点放在宣传上,用看得见的利益吸引并提高农民对农家书屋的光临次数,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其养成用知识武装头脑的良好习惯。利用演讲、讲座等宣传方式的感染力,使广大农民认识到知识匮乏也是生活贫困的根源之一。在各地农村树立依靠知识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的典型,召开现场会,让其现身说法,鼓励农民以他们为榜样,通过阅读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可以直接通过利益驱动,让书籍带来的好处成为一种现实的利益,这样才能逐渐转变观念。
(二)规范农家书屋管理制度
结合有关省、市农家书屋管理工作情况,建立健全 《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相关制度,用制度管好农家书屋,达到规范化的要求。村委及相关人员必须要完善农村书屋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例如,农家书屋中必须要健全借阅制度,要合理控制好借阅者的借阅册数和借阅期限,并详细登记做好相关借阅信息,尽量使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另外,书屋还应当要保持有效的开放时间,并且开放时间可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可以在农闲时期多增加一些开放时间,而在农忙时期适当减少开放时间,具体依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样就能够更加方便农民朋友调整自己的借阅时间。
(三)挑选好管理人员,加强培训
要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选用一批有文化、素质好、能奉献、责任心强、群众认可的同志作为农家书屋管理员。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聘请专职人员管理,也可由乡镇图书管理员兼管;可协调乡村共青团、妇联共管,也可由乡村志愿者无偿代管等。同时,还要注重管理的“可持续性”,政府适当地给予管理员必要的经费和待遇,这样才能更有保障。
由于农家书屋在农村是新事物,管理员缺乏经验,对书目分类、借阅登记等业务工作不熟悉 ,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县级图书馆充分发挥这一方面的优势,定期组织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同时要指导好读书用书,真正把农家书屋办成“致富屋”“希望屋”“和谐屋”。
(四)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农家书屋是一个社会公益文化事业,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通过图书、报纸、音像等向农民群众提供“借得到、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出版物,是一项民心工程,因此,政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多给政策,简化手续,减政放权,允许农村经济能人通过市场调解,因地制宜,在乡镇或人口稠密的行政村办县乡人家图书出租出售综合文化经营站点,并给予扶持和行业优惠,让农村经济能人引领农民多学文化,走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胜男.农家书屋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5(3):18-19.
[2]朱晓颖.浅谈农家书屋建设成果[J].理论探索,2015(1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