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英,梁宗安,董 芸,周 平,陈友岱,章晓红,苏明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EICU,四川 成都 6007;.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內科,四川 成都 6004)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对创伤性大出血的疗效观察
李俊英1,梁宗安2,董 芸1,周 平1,陈友岱1,章晓红1,苏明华1
(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EICU,四川 成都 610072;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內科,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 观察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 治疗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30例创伤性大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止血治疗;观察组除给常规止血药物外,加用rFⅦ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2、4、8、24小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输血量、多巴胺用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使用rFⅦa后1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2、4、8、24小时PT、APTT降低;FIB在用药后2、4、8小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总输血量及多巴胺用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率降低、在ICU住院期间死亡人数减少。结论 在创伤导致严重大出血时,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能加强控制出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创伤性出血;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
创伤性大出血在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患者中较为常见。全球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超过300万,创伤性大出血导致的死亡占院前创伤后死亡人数的30%~56%。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大出血及严重颅脑损伤,后期主要是感染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研究证实,创伤发生后凝血因子在血液中的浓度呈下降趋势,严重者会导致凝血异常,增加出血和输血风险[1]。创伤性凝血障碍导致的出血是创伤后第一个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纠正凝血功能缺陷,对减少严重创伤出血具有重要意义[2]。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作为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制剂,通过对内外源凝血途径共同促进和维持凝血过程[3,4]。rFⅦa在血管损伤处与组织因子结合后产生足够的凝血酶,从而触发凝血瀑布。由于rFⅦa能迅速启动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可使局部迅速止血,为创伤性大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旨在探讨创伤性大出血患者使用rFⅦa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ICU收治的创伤性大出血患者130例,其中车祸伤87例、刀伤16例、高空坠落伤12例、钝器伤10例、手术后大出血5例,所有病例在入住ICU时估计出血量大于600 ml,且有血流动力学改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男45例,女20例,年龄(35.7±9.6)岁,包括车祸伤39例,刀伤10例,高空坠落伤8例,钝器伤4例,大手术后出血4例。观察组男48例,女17例,年龄(40.3±10.7)岁,包括车祸伤48例,刀伤6例,高空坠落伤4例,钝器伤5例,大手术后出血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止血药(氨甲环酸、卡络磺钠、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维生素K1)、积极的生命支持、控制性液体复苏、成分输血,并依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等临床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FⅦa(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商品名:诺其),首次给药剂量为 80 μg/kg 静脉推注,给药后观察1.5小时,如未达到出血量减少,则再给予40 μg/kg。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PT、APTT、FIB)、总输注血液制品种类及总输血量、多巴胺用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在ICU住院期间病死率。记录观察组使用rFⅦa前及使用后1、2、4、8、24小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与未使用rFⅦa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独立均数比较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及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凝血指标比较 两组在大出血时均存在凝血功能异常,PT、APTT明显延长,FIB下降。在使用rFⅦa前两组P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使用rFⅦa后1小时,观察组APTT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 P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rFⅦa后2、4、8小时,两组PT、APTT、FI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用药后24小时观察组PT、APTT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B在用药后24小时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使用rFⅦa前比较:PT在用药后4、8、24小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TT在用药后2、4、8小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B在用药后所有时间点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用药前比较,#P<0.05,##P< 0.01
2.2 输血量、多巴胺用量及预后比较 观察组共14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10例死亡;对照组20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15例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主要是并发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功能衰竭。观察组红细胞悬液、血浆及多巴胺用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输血、多巴胺用量及预后情况比较
重症监护室常遇到各种创伤性出血,严重的创伤性大出血往往会并发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异常、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在抢救治疗时,除了尽快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外,主要治疗措施是控制性液体复苏、血液制品输入及止血药物。由于常规止血药物的止血过程较缓慢且疗效欠佳,导致对血液制品需求量增大,但目前血液制品资源紧缺,难以充分满足临床需求,且大量输注血液制品有较多急性及慢性并发症。严重创伤大出血由于失血性休克、血液稀释、低温、酸中毒、凝血因子缺乏、纤溶激活等又会导致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而凝血功能障碍又加重了出血风险[5]。凝血病、低体温、酸中毒组成创伤患者的致死性三联征[6~8]。因此及时补充重要的凝血因子对挽救患者生命极其重要。
既往研究证实人凝血因子Ⅶ(hFⅦ)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具有丝氨酸蛋白水解酶作用的酶原,是参与血液凝血级联反应的重要蛋白之一,半衰期2.5小时。天然hFⅦ在血浆中含量很低,难以规模化制备,还存在传播疾病等安全隐患。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1999年由美国FDA批准上市,2002年在中国获得临床批准。注射rFⅦa后,启动凝血瀑布阶段,血浆高水平的rFⅦa克服了hFⅦ的干扰,使组织因子与rFⅦa饱和,产生足够的活化血小板,另外rFⅦa不与休眠状态的血小板结合,只有在发生损伤,组织因子暴露并且血小板被活化后才能发挥凝血作用[9,10]。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已被广泛应用于有因子Ⅶ或Ⅸ抑制物的血友病患者的止血,也常用于其他凝血酶生成障碍性出血性疾病及脑出血患者,有报道rFⅦa可用于心脏手术及妇科手术后出血及创伤性出血[11~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创伤导致的大出血时,均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本文观察组使用 rFⅦa治疗后1 h较之对照组APTT有统计学差异的缩短,凝血功能开始出现好转;2 h后APTT及PT均缩短、FIB增加,三项凝血功能指标均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使用rFⅦa 治疗后总输血量及多巴胺用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多器官功能不全、病死率均较对照组降低。提示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能显著改善凝血功能,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创伤性大出血时积极使用基因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血液制品输入、减少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基因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 是一个高效止血药,但高昂的费用往往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往往成为难治性大出血的最后一个补救措施,所以在危及生命的大出血时可考虑早期应用,以期尽早改善凝血功能,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1] Lee AI,Campigotto F,Rawn JD,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agulation studies in predicting response to activated recombinant Factor Ⅶ in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J].Br J Haemotol,2012,157:397-400.
[2] Duan K,Yu W,Li N.the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tramatic coagulopathy[J].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15,2l(7):645-652.
[3] Vadivel K,Bajaj SP.Structural biology of factor VIIa tissue factor inifiated coagulationI [J] .Front Biosci,2012,17:2476-2494.
[4] Uber WE,Toole JM,Stroud MR,et al.Administration of 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fter complex cardiovascular surgery:clinical and economic outcome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1,141:1469-1477.
[5] Davenport R,Manson J,De Atll H,et al.Functional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J].Crit Care Med,201l,39(12):2652.
[6] Jansen JO,ScarPelini S,Pinto R,et al.Hypoperfusion in severely injured trauma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coagulation factor activity[J].Trauma,2011,71:435-440.
[7] ShazBH,Winkler AM,James AB,et al.Pathophysiology of early trauma induced coagulopathy:emerging evidence for the modilution and coagulation factor depletion[J].Trauma,2011,70(1401-1407)
[8] 窦东伟,薛寅凯,陈路佳,等.急性创伤性急性创伤性凝血障碍大鼠凝血因子Ⅶ的表达及其调节因素[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4):959-961.
[9] 饶绍琴,杨洋,腾飞鹏,等.不同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Ⅶ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2):90-91.
[10]Goudemand J,Caron C,Dreyfus M,et al.Standardization of factorⅦ/activated factorⅦmeasurement in plasma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factor activatedⅦ[J].Coagul Fibrinolysis,2003,14(5):505-511.
[11]Veldman A,Hoffman M,Ehrenforth S.New insights into the coagulation system and implications for new therapeutic options with recombinant factor Ⅶa[J].Curr Med Chem,2003,10(10):797-798.
[12]陈奇翰,周键.小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 治疗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临床效果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1):158-159.
[13]温红,郭碧赟.长期小剂量凝血因子Ⅶ预防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的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3,18(1):35-38.
[14]徐莉,王强,王东进.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在心血管外科术后止血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0):1727-1728.
梁宗安
R605.972
A
1672-6170(2016)06-0045-03
2016-04-23;
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