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图景的三个层次

2016-06-21 09:41黄兴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庖丁解牛庄子

黄兴华

(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庄子思想图景的三个层次

黄兴华

(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试图通过对《庄子》内篇“天”字的语义分析和寓言“庖丁解牛”的阐释解读庄子思想图景的三个层次。首先对“天”字进行三个层次语义分析,接着结合寓言“庖丁解牛”和内篇文本,分析“天”的三个层次的含义、寓言的三个层次与庄子思想图景的三个层次的对应关系,由此展示庄子思想的完整图景。

关键词:天;庖丁解牛;庄子;思想图景

“道”是庄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思想图景就是“道”的思想图景。但是,庄子一书无不是“道”的显现,可以说,作为庄子思想核心的“道”遍布全文。庄子的“道”是非常复杂的,而且“道可道,非常道”①,更加剧了庄子思想的理解难度。庄子的思想图景内容丰富,意蕴深远,如何切入和把握是个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庄子》内篇“天”字的语义分析和寓言“庖丁解牛”的阐释解答这个问题,解读庄子思想图景的三个层次。

根据学界较公认的看法,《庄子》的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所著。本文讨论的是庄子的思想,所以本文所讨论的文本仅限于《庄子》的内篇②[1]。

一、从“天”字的语义分析来看庄子的思想图景

首先我们来看看《庄子》内篇中的“天”字。

庄子思想中对“天”的认识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对“天”的认识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思想图景呢?为了寻求解答,可从《庄子》内篇中的“天”字入手进行一番考察。

根据笔者的统计,内篇中的“天”字共出现了120次。

其中《逍遥游》中出现了19次,依次出现在“垂天”“天地”“天之苍苍”“青天”“天池”“天下”和“大浸稽天而不溺”中。其中“垂天”“天之苍苍”“青天”和“大浸稽天而不溺”这几个短语中的“天”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自然界的天空的意思,“天地”“天池”和“天下”这几个已经固化成为词,但仔细分析其中的“天”,依然可归于自然界的天空的意思。可以说,本章中的“天”都是自然界的天空的意思;

《齐物论》中出现了12次“天”,依次出现在“仰天”“天籁”“照之于天”“天地”“天钧”“天下”“天府”和“天倪”中。其中“仰天”“天地”和“天下”中的“天”可以归结为自然界的天空的意思,“天钧”“照之于天”和“天倪”中的“天”是天生自然的意思,“天府”之天亦如是;

《养生主》中出现了7次“天”,依次出现在“天理”“天与?”“天也!”“天之生是使之独也”“知其天也,非人也”“遁天倍情”和“遁天之刑”中。这里出现的“天”全都是天生自然的意思,而且细加分辨,除了“遁天倍情”和“遁天之刑”之外,其余的“天”的“天生自然之意”是消极否定的,有命定之意,下面称为“天然命定”。这一分辨很重要,它揭示了庄子之“天”的其中两个不同层次;

《人间世》中出现了17次“天”,依次出现在“与天为徒”“天子”“天之所子”“白皋天不宜”“为天使”“天下”“天地”“天杀”“天年”和“指天”中。这里“与天为徒”“天之所子”“白皋天不宜”和“为天使”的“天”是天生自然的意思,“指天”“天下”和“天地”的“天”是自然界的天空的意思。值得分辨的是这里的“天子”“天年”和“天杀”。这里的“天子”是“天之所子”的意思,所以“天”指天生自然,“天杀”和“天性”之“天”意指天性,也可以说是天生自然的意思,而其中“天杀”的“天”是取消极否定意的;

《德充符》中出现了19次“天”,依次出现在“天下”“天地”“受命于天”“天无不覆”“天刑之”“天子”“天鬻”“天食”“受食于天”“独成其天”“天与之形”和“天选子之形”中。其中“天下”“天地”“天无不覆”之“天”是自然界的天空的意思,这里的“天子”虽然比《人间世》的“天子”离天生自然稍远一些,但终归可算。“天刑之”“天与之形”和“天选子之形”是表示天生自然的消极意,“天鬻”“天食”“受食于天”“独成其天”是积极意。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受命于天”的“天”,“受命于天,为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笔者认为这个“天”字必须放在这句话中来理解,它提示了“天”的另一种意思,揭示出庄子思想图景的另一层次,意味着从天然命定向天生自然的历练过程;

《大宗师》中出现了38次“天”,依次出现在“知天之所为”“天而生也”“天年”“天之非人乎”“人之非天乎”“天机”“以人助天”“天时”“与天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夜旦之常,天也”“以天为父”“天下”“天地”“生天生地”“云天”“指天”“物不胜天”“登天”“天之戮民”“侔于天”“天之小人”“厉乎天”“天一”“天乎人乎”和“天无私覆”中。天生自然之意的有:“知天之所为”“天而生也”“天年”“天之非人乎”“人之非天乎”“天机”“以人助天”“与天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以天为父”“天之戮民”“侔于天”“天之小人”“天一”;天然命定之意的有:“夜旦之常,天也”“物不胜天”;自然界的天空之意的有:“天下”“天地”“生天生地”“云天”“指天”“登天”“厉乎天”“天无私覆”;其中的“天时”有较大争议,搁置③;

《应帝王》中出现了8次“天”,依次出现在“天下”“天根”“天壤”和“尽其所受于天”中。第一个是自然界的天空之意,后三者的“天”是天生自然之意。虽然其中“天根”是个人名。

综上,内篇的“天”字可以归纳成四个含义:一个是自然界的天空的意思,一个是积极意义上的天生自然的意思,一个是消极否定意义上的天然命定意,还有一个意味着从天然命定向天生自然的历练过程[2]。

第一个天空的意思不在我们主题讨论的范围内,因为庄子的思想图景关乎庄子的价值关切,而第一个天空的意思没有价值意味。其他三个“天”的意思构成了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天然命定。此时展现的是一幅天对万物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必然性力量的图景;

第二个层次:意味着从天然命定向天生自然的历练过程。此时,人有了思想以及实践,人开始与世界和自身作斗争,图景变得不一样了,在庄子这里主要表现为一个“为道日损”的历练过程;

第三个层次:天生自然。这是一个“道通为一”的图景,“自在的同一”已经因为人的思想历练和实践历练变成了“自为的同一”了,达至的是一个以游无穷的境界[3]。

笔者发现,庄子的思想图景便相应着这三个层次。以下一个部分将清楚看到。

二、从寓言“庖丁解牛”的解读和其他文本来看庄子的思想图景

《养生主》一篇中的“庖丁解牛”的寓言中有言“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④,笔者发现,这则寓言确实为我们理解庄子的思想提供了一幅全景。

庞朴先生曾略带提示过一相似思路:譬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故事,其“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和“游刃有余”三部曲,便是绝妙的三分的故事[4]124。

寓言文本不长,现摘录全文进行分析:

下面,笔者将结合上面所作的“天”的语义分析以及此一“庖丁解牛”的寓言的阐释和内篇文本,试图揭示庄子的思想图景。

“天”的第一层次和“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表明了庄子思想图景的第一层次:天然命定而来的无奈和人间世的艰辛。

自然而然的一切都是人力所无可奈何的,庄子所谓自然实含有必然之意。天对万物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必然性力量,这种必然性力量不是神的意志,也不是事物的内在规律,而是一种抽象的自然而然的必然性[1]128。比如“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⑥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一般人在人间世一生磕磕碰碰、跌跌撞撞难以终其天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⑦

这一层次是庄子对“方今之时,仅免刑焉”⑧的人的生存境地的切实体悟。庄子的哲学是以生命为主题的,关于生命的哲学必是来自于生存的切实的感觉。这只有在人间世中才可以获得[5]208。

“天”的第二层次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谷阝,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言桀然已解,如土委地”相对应,是在人间世的历练,在庄子的思想图景中,它是一个“为道日损”⑨的阶段。

从“所见无非牛者”和“以目视、官知行”到“未尝见全牛”再到“以神遇、神欲行”,“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命定的成分越来越少,人越来越达到“万物与我为一”⑩之境。其间有“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言桀然已解,如土委地”的种种挑战。

虽然这一层次的“天”的语义只明确出现了一次,但是在内篇全文中却出现了很多,试举几例。

而最集中的体现则是《大宗师》篇中“南伯子葵问乎女亻禹”的寓言了,南伯子葵问乎女亻禹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从“外天下”到“外物”到“外生”到“朝彻”到“见独”到“无古今”最后达到“入于不死不生的‘撄宁’”,或从“副墨之子”到“洛诵之孙”到“瞻明”到“聂许”到“需役”到“于讴”到“玄冥”到“参寥”最后达到“疑始”的境地,“为道日损”,层层递进,都揭示了这一历程。

“天”的第三层次和“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砉然向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以及“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相应,“损之又损”之后已经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地了。这一层次在《逍遥游》一篇中得到了集中反映。

三、庄子思想图景的三个层次

综上可以发现:

第一个层次,我们可以说,这个“道”的图景就是“自然界”。一切都是命定的,人和万物在这一意义下是没有区分的,人的主体性看不见,只有一“自然整体”。万物似机械般被操纵着,这是庄子对当时生存境况的洞察。

第二层次,一旦人有了思想以及实践,有了觉悟,就有了很多东西。人开始与世界和自身作斗争,世界变得不一样了,在庄子这里主要表现为一个“为道日损”的历练过程。

第三个层次,“道通为一”,不过此时已经不是那种还没有主体性出现时的那种“为一”了,而是在人的视域下的“为一”,“自在的同一”已经因为人的思想历练和实践历练变成了“自为的同一”了,达至的是一个以游无穷的境界!

因为人(的思想)的出现(即人的觉悟),“世界原本”和“认识世界”划开成了“两个世界”,而这两个世界渐渐统一于庄子的“以游无穷”的历程当中。这种境界不单单是精神性的,而是一种开放的心灵的希望的世界。它需要“心斋坐忘”,去除伤害身体和心灵的各种行为,以游无穷。这是一个自由飞翔的开放心灵,一种博大无碍而与物冥合的精神境界[6]201。道家式的精神追求虽然重在心灵的解放与升华,但它同时可以身心共调,体智并举,不仅有利于心理的健康,而且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和增长[1]373。

注释:

①《老子》,第一章。

②详见刘笑敢的《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版)前编。

④《庄子》,“养生主”章。

⑤《庄子》,“养生主”章。

⑥《庄子》,“齐物论”章。

⑦《庄子》,“大宗师”章。

⑧《庄子》,“人间世”章。

⑨《老子》,第四十八章。

⑩《庄子》,“人间世”章。

参考文献:

[1]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陈鼓应.庄子浅说[M].北京:三联书店,2012.

[3]张默生.庄子新释[M].济南:齐鲁书社,1993.

[4]庞朴.浅说一分为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5]王博.庄子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陈鼓应.老庄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Zhuangzi’s Thought

HUANG Xing-hua

(SchoolofPhilosophy,Wuhan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2)

Abstract:The author of 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lucidate three aspects of Zhuangzi’s thought based on the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word“Heaven”in the Inner Chapters of Zhuangzi and the analysis to the fable“Paodingjieniu”.The author first makes a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word“Heaven”and the three aspects’ meaning.Then by combining with the fable“Paodingjieniu”and the text,the author analyses their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aspects’ meaning of“Heaven”,three levels of the fable and three levels of Zhuangzi’s thought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ree levels of Zhuangzi’s thought.

Key words:Heaven;“Paodingjieniu”;Zhuangzi;thought

收稿日期:2016-02-17

作者简介:黄兴华,1991年生,男,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6)03-0051-04

猜你喜欢
庖丁解牛庄子
对《庖丁解牛》一文几处细节的解读
好的评价如“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的双维解读与《庄子》的比较教学法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阈下的“解牛之美”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庖丁解牛:牛和马的较量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