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角色及其实现路径

2016-06-20 12:31艾阳明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艾阳明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全方位发展型人才的引路人,在大学生心理疏导、解决心理困扰、保持身心健康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研究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疏导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心理疏导过程的方法及心理疏导实现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C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价值观也在一步步影响着原本生活在校园的学生,他们中的有些人不再单纯,而是变得功利激进。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大学生的认知出现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慢慢变得明显起来,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高校辅导员是和大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一类群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要群体,他们作为大学生心理疏导过程中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巨大。[1]

新时代下高校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辅导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掌控心理疏导的方法,以及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步发展会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但是,从多项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即使辅导员都很优秀,大学生心理也还是有问题,并且越来越严重。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已经成为辅导员工作中不可轻视的关键部分。[2]

二、大学生需要心理疏导的原因分析

1.外因

(1)国家因素。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也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和经济增长点。

在利润的驱动之下,唯利主义、享乐主义开始兴起,“一切向钱看”“为人民币服务” 等不正之风逐渐进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中。一些大学生更加看重现实利益,校园之外的引诱和不正之风加快了一些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化,致使这些大学生缺少伟大理想,缺少健康心理,缺乏正确价值观,非常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2)社会因素。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毕业的人数也随之增长,造成学历的含金量下降,大学生面对的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巨大。学生就业遇到困难却无法解决,在理想和现实生活的强烈对比下出现心理问题,感到迷茫无助,从此一蹶不振。现实世界的多种压力不断冲击着学生的心理,从而使其紧张迷茫、焦躁抑郁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3]

(3)学校因素。大学校园不再是学生躲避的港湾,高校也不会实施封闭式的教育管理方式。在比较自由的校园环境下,社会的不正之风进入校园,就会影响学生生活和心理健康。另外,大学生各项学科学习压力的增大,人际关系复杂程度的加深,学习成绩、感情生活、就业等压力的产生,都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4)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另一个方面,过度的家庭教育、溺爱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比如,有一些学生是农村户口,农村来的大学生往往背负着整个家庭的期盼,身上压着摆脱农村人标签的使命,多重责任会增大心理压力;又比如,有一些学生家庭中存在一些不好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价值观等,使学生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2.内因

现在的社会中,存在这样一部分大学生,他们的家庭很富裕,生活条件较好,从来不缺金钱和物质,在娇惯和宠爱中长大,不懂得勤俭节约和吃苦耐劳,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朴实无华的品质,他们一般都比较脆弱和敏感。他们从小到大都比较顺利,没有经历过过多的挫折,所以心理承受力不强。

大学生只有积极锻炼自己的意志,不被苦难吓到,才能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但是目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都较弱。比如某高校大三学生,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宠爱他,造成了其嚣张无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某次和父亲吵架却被父亲严厉责骂后,这名学生跳河自杀。这个案例虽然比较极端,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弱。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指导是必需的。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角色定位

我国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团队由高校辅导员组成,他们的任务是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高校辅导员还承担着管理人员的角色。辅导员在现实生活中不单单要管理学生,还要具体负责学院各种普通的行政任务,比如针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任务进行有规律的指导,积极建设学生党支部与各班级委员会,组织各种各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培训学院的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等工作。高校辅导员作为管理者的同时还是教育者。大学生的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社会现实的变化速度飞快,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教育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是引导教育工作,第二,是接受咨询和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此外,高校辅导员还承担着传播者的角色。辅导员必须主动传递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将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传递给大学生,并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和培养良好的心态,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4]

高校辅导员在明确一定的角色定位后,再进行相关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就会游刃有余了。高校辅导员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内心需求,可以更好地掌握大学生的爱好和相关情况,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高校辅导员一般都很热心,能够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成为关系密切的朋友。高校辅导员就可以利用其优势和大学生共同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从而轻松有效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四、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实现路径

1.坚持人性化心理疏导,注重个性化心理帮助

拥有人性化生活是现代人最核心的需求,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从互相尊敬、互相关心、互帮互助中开展起来的。目前,我国的社会状况正发生改变,大学生在经济、就业、学习等多个方面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特别需要得到心理疏导和帮助。这也意味着辅导员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实际问题互相融合,遵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要解决问题,就需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这是长久以来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有效方法。

此外,每个大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拥有单独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从每个学生的身心问题出发,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不能把所有学生都当作是一样的,采用一样的方式。把培育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发掘每个人的潜力,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具有创新的能力,利用每个人的特点和优点,培养其独立个性和品质。

2.坚持生活化心理疏导,从生活方面提供帮助

生活的基石是生命,生命展现的内容是生活。注重生活就是珍惜生命。不考虑生活的关心会使得心理疏导效果很弱。辅导员重视学生的现实生活,深入开展思想工作,通过有关举措,协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减小大学生经济、就业、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提升大学生面对生活压力的能力。

此外,服务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对人的服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种充满爱的教育,在强化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时,重视关爱教育和心理疏导,这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最有用的办法。使学生了解幸福的意义,体会幸福的感觉,拥有实现幸福的力量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变成一个高生命质量和品质的人,促使人健康与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认清本身的职责和工作目标,自发地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快乐生活,提升自我。

3.重视网络平台心理疏导,让学生体验温暖尊重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高校校园也在进行网络化建设,很多学生都用电脑或手机上网。但是网络是虚拟世界,具有虚幻的、自由的、隐蔽的特点。如大学生经常会不做任何掩饰地在网上发表文字或图片,来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抒发自己的心情等。现在最平常的平台就是贴吧、QQ空间或论坛等。大多数学生较愿意在互联网上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而且这样的抒发方式具有随机性,不管是开心还是难过,或是普通情况,都可以书写自己的状态,就算遇到很大的问题或困难,都会先在网络上表达,较少告知老师。辅导员在学生抒发开心快乐等内容时进行激励和分享,抒发负面情绪时马上进行疏导和关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注意,也能感受到大家的关心。

4.重视多方心理疏导结合,协同工作

辅导员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时,因为自己力量不够,就很有必要寻求帮助,因此,应建设高校、学生家庭、社区三方面的合力疏导体系。在高校内建设一体化的疏导系统,不单单有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疏导,还有全校教师员工一体化的思想观念教育等。学生家庭状况的改变,比如父母出现离异情况、去世情况或是重新组建家庭等情况,都会干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心理,这就要辅导员提早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学校也要和家长加深了解和联络,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通过短信、微信、微博平台和学生家长保持有效的交流和联系。此外,也要注重社会氛围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现实社会是学生发展的大平台,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会在社会进行消费生活、情感生活等,受到社会风气、风俗习惯等干扰,所以要构建文明平等、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注重学生与社会成员间平等交往。

部分大学生会因各种原因引发心理问题,这需要辅导员充分发挥疏导作用。辅导员应扮演好心理疏导者的角色,通过不同的方式与途径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峰.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疏导内容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3):52-53.

[2]李 勇.心理疏导方法对高职学生思政工作的发挥作用[J].东方教育,2015,(4).

[3]伍宇翔.彰显人文关怀 加强心理疏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元素[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127.

[4]成 敏.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1):117-119.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