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婷
浅谈1927
—1937年开封服务业的发展
纪晓婷
摘要:开封作为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服务业一向发达。1927—1937年,开封的服务业呈现出畸形的繁荣,传统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都获得较快发展,并有着服务行业层次不一、服务周全、地点分布广泛等特点。开封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是由开封的城市特性、政局的的相对稳定、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开封回民众多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1927—1937年;开封;服务业
一、1927—1937年开封服务业的发展概况
(一) 传统服务业
1、饮食业。“民以食为天”,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封,饮食业在其城市经济中向来占有较大比重。北宋时,开封的饮食业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味菜系。民国以来,开封作为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封的风味菜系仍是豫菜的代表,是豫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特别是30年代,河南政局渐趋稳定,饮食业获得较快发展。
据1931年的《社会各业调查统计表》统计,当时开封的酒馆、饭庄、饭馆等共计1146家。而各类商业店铺总数为6621户,餐饮业占总数的17.30%左右。当时开封的人口约为25万5千人,平均每千人就有约4.5个饮食网点或摊贩。至1936年初,“仅30万人口的开封,其大小饭庄、饭铺、流动摊贩总数则达1528家,占全市商业总户数6824户的22.29%,平均每千人就有5.09个饮食网点或摊贩”。①可见,开封饮食业之发达程度。
2、旅栈业。开封的旅栈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可查资料,战国时期作为魏都的大梁(今开封)就有“客舍”的出现。清末民初,随着河南省铁路的通车,开封南关被辟为“商埠”,商旅往来增多,旅馆业有了新的转机。至20年代末,新开旅馆、旅社、客栈近30家,其中比较有名的河南大旅社、大梁旅社、大金台旅馆和群贤旅社等。30年代,开封的旅馆业进一步发展,在数量、设施、服务上都有所提高。据统计,1931年开封共有65家旅馆,职工304人,至1936年初,开封的旅馆客栈增至88家。
3、浴池业。北宋时,开封就设有公共浴池,同业形成行会名“香水行”,《夷坚志》记载:“北宋京师浴堂颇多”,反映了北宋时开封浴池数量的确不少。及至近代,从事澡业的日益增多。在清末时已有“沧浪亭”、“汇芳泉”、“兰花溪”、“天香泉”、“德华池”等15家澡堂相继开业。20世纪初,由于交通便利、学堂林立,又有十几个不同规模的澡堂开张营业。20至30年代中期,开封澡堂生意一直十分兴隆。查民国二十年(1931年),开封市商会各业会员清册中,浴池业十三户澡堂总计533人。②1935年的开封调查统计资料中显示,开封浴池共17家,从业者多为回族。
(二)新兴服务业。除了传统服务业的繁荣,随着经济的近代化,一些新兴的服务业产生并发展,下面仅以照相业、理发业为例。
1、照相业。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封市开始有照相馆,后渐次增加。开封作为河南省会,达官贵人众多,照相虽收费虽较高昂,却不乏招徕一些有钱人的光顾,多以先照为快,并借此炫富耀阔。但受近几年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照相业营业户有所下降。据统计,民国二十一年有35家,民国二十二年只20家,民国二十三年有23家。③照相业在当时虽没有饮食业、旅栈业生意兴盛,却仍胜于其它行业。
2、理发业。民国元年,开封出现了第一家新式理发店——河南新又新高等理发店,此后,新式理发店纷纷建立。此时,多为小型理发铺和整容堂,门面狭小,设备简陋,门面上没有字号,只挂一束长发,作为理发的标志。经过二十年的发展,1930年以后,先进的美发技术传入开封,“新世界”、“欧亚”、“大陆”、“中南”、“全世界”等中型门店相继开业,门面由狭小改为宽敞,设备也趋向讲究,发式逐渐多样化。据统计,1938年元月开封理发店铺达190户。
二、1927—1937年开封服务业的特点
(一)行业门类齐全、层次不一。《河南通典》这样定义服务业:“服务业,是个劳务性行业,包括旅栈、照相、理发、浴池、洗染、织补、修理等业,它是以提供劳务和技艺进入市场,满足人民经济生活中的消费需求。”④笔者认为饮食业应包含在内。在1927—1937年,开封服务业门类齐全,层次不一。在饮食业方面,有大型的“饭庄”、中型的“饭馆”、小型的“饭铺”。
(二)服务周全。一个店铺生意的好坏,与其服务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商家尤其注重服务质量。如著名的“新华楼”浴池,除了设施豪华以外,帮脱外衣、代买食物、擦皮鞋、搓背、修脚、捏捶等服务项目应有尽有。并常有卖香烟、水果、食品的小贩,穿梭于浴客之间,还可以在楼内传唤菜馆名吃,非常方便。
(三)行业地点分布广。民国时期,服务行业遍布开封的每一个角落,分布广泛。大型的饭庄、旅馆、浴池等多选择繁华的闹市区,如著名的四大旅社,“大金台”在鼓楼街、“河南”在寺后街、“大梁”在书店街、“群贤”在马道街。著名的饭庄,新生饭庄、中西楼饭庄在鼓楼街,“稻香居”位于宋都御街。新世界理发厅和美光照相馆也都在寺后街,都是开封比较繁华的街道。其它店铺也多选择人流量大、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区。还有一些流动的小商贩和固定摊位的商贩,地点分布广泛,可以说遍布开封的大街小巷。
三、1927—1937年开封服务业发展的原因
(一)城市特性使然。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自己的文化符号和城市个性。从战国时期的魏都大梁到北宋时的东京,再到近代的中原重镇、河南省会,开封一直都是一个“消费性城市”,其消费经济大于生产经济。到近代,开封作为内陆城市,比较封闭,受外界影响较小,其工业经济比较薄弱,工业发展依然比较缓慢,而商业尤其是服务业却较之繁荣、发达,这显然是与开封的城市特点、历史传统分不开的。
(二)政局相对稳定。民国初年,新旧军阀混战,开封地处中原,历来为必争之地。作为河南省府的开封,天灾人祸频繁,主政者如走马观花,变更频繁,甚至一年内数易其主,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1927年6月,冯玉祥主豫以来,除中原大战以外,至日军占领前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社会秩序有所好转,商业特别是服务业一直保持着繁荣。
(三)交通条件的改善。频繁的黄河水患,已使开封失掉了水运的优势。及至近代,20世纪以前,开封对外交通以陆路为主,自开封北经卫辉、彰德至北京,西经郑州、洛阳、陕州至西安,南经许州、信阳至汉口,东经归德至安徽达南京,都通驿道。随着开封南关被辟为商埠,1915年陇海铁路的通车、1918年开封对各县公路的修建等都使商旅往来增多,促进了开封服务业的发展与繁荣。
(四)开封回民众多。回族人,头脑灵活,善于经营,有着极强的经商意识。开封回民为开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服务行业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在饮食业方面,回民善于经营熟食小吃,清真小吃店遍及开封各地回族聚居区的街头巷尾。在浴池业方面,回民更是独占鳌头。据1932年调查,位于开封的中心区的鼓楼街,在不足一里长的街道里,就有回民开设的商号30多家,可见回民经商者之多。
总之,在1927—1937年,开封的服务行业依然保持着繁荣的局面,促进了开封的整个经济向前发展。这与开封这个城市的特性、政局的相对稳定、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开封回族人的贡献显然是分不开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冀民国时期服务业的繁荣对当今和今后的服务业的发展有点借鉴意义。(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注解:
①程子良,李清银:《开封城市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30页。
②王命钦主编:《开封商业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51页。
③河南省统计学会、河南省统计局《统计志》编辑办公室,《河南统计》编辑部合编:《民国时期河南统计资料》(上册),1986年版。
④胡悌云,张文彬主编:《河南通典》,郑州:东方出版中心出版,1998年版,第451页。
作者简介:纪晓婷(1991-),女,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