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康斯贝 刘猛 唐塞丽
2015年世界“军工100强”企业军品业务分析及启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康斯贝 刘猛 唐塞丽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发布的世界“军工100强”是全球国防工业领域较为知名的榜单,由《防务新闻》杂志评选,每年度发布一次(其中未统计中国的数据),类似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该榜单以军工企业上一年度军品收入(防务收入)为排名依据进行相关数据统计,便于大众从全球角度了解各国核心军工企业的布局、能力以及全球军工经济的发展态势。
1.分布情况
2015年,共有来自22个国家的军工企业进入世界“军工100强”排行榜(见表1)。美国上榜企业虽然比2014年减少4家,但仍以42家的总数高居榜首。此外,乌克兰和南非的军工企业首次入围。
从表1可以看出,国际一流军工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其中美国企业2014年军品收入占“军工100强”企业军品总收入的58.52%,欧洲企业占26.53%,俄罗斯企业占7.26%,亚洲企业占6.99%。
2.经营情况
2015年世界“军工100强”上榜企业2014年的总收入与军品收入呈现“双降”态势:与2013年相比,军工企业总收入由1.29万亿美元降至1.23万亿美元,降幅4.74%;军品收入由3954.62亿美元降至3856.6亿美元,降幅2.25%,这是世界“军工100强”企业军品收入连续第四年下降。榜单中有56家企业2014年的军品收入较2013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美欧多国继续削减国防开支,以及美国从中东大规模撤军导致需求减少,但军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与2013年相比有所增长。
2015年排行榜整体格局变化不大,新上榜的企业有11家(2014年为5家),部分企业通过并购首次入榜。美国上榜企业的军品收入和其在军品总收入中的占比继续下降,退出排行榜的企业较多;欧洲上榜企业的军品收入大幅下降,但进入榜单的企业数量多年保持不变;俄罗斯上榜企业的数量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是榜单中的主要增长力量。
表1 2015年世界“军工100强”企业分布
3.排名前10名企业情况
2015年世界“军工100强”排名前10名的企业军品收入情况见表2。
与2014年排名相比,2015年世界“军工100强”排行榜中前10名依然由欧美企业占据,2014年排名第九位的泰勒斯公司降至第十二位,其军品收入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合资企业收入计算方式的改变。
前10名企业2014年军品总收入为2017.65亿美元,较2013年减少4.18%,占“军工100强”企业军品总收入的52.32%。其中,仅有排名第八位的联合技术公司的军品收入有所增加。数据表明,世界一流军工企业正将战略中心向军民结合以及民用产业倾斜。
1.美国
近5年,美国上榜企业的军品收入和其在“军工100强”企业军品总收入中的占比一直呈下降趋势,上榜企业数量也在逐年减少,仅在2014年有所增加。入围2015年世界“军工100强”的42家美国企业的军品收入总计为2256.74亿美元,较2013年的2365.25亿美元下降了4.59%。为遏制由于国防经费削减、撤军等因素导致的行业下滑态势,美国军工企业实施了重组和并购等战略措施。
一是对内部进行调整优化,达到适应各类业务发展需要,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例如,洛马将其电子信息系统业务拆分为导弹与火控业务、任务系统与培训业务;波音对其防务产业的核心部门——防务、空间及安全系统部进行重组,进一步加强了导弹与无人机系统业务;L-3通信公司将业务部门调整为航空航天系统分部、电子系统分部、通信系统分部和国家安全解决方案分部。
表2 排名前10名企业军品收入情况表
二是大力实施重组与收并购,作为拓展业务、巩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14年,美国军工企业收并购对象主要聚焦在无人机系统、情报、电子战和网络安全等领域。例如,洛马通过并购Astrotech公司完善了在卫星设计、生产和集成等方面的能力,拓展了空间系统服务的工作范围;联合技术公司通过收购Goodrich公司增强了在宇航与国防工业中的地位;通用动力公司通过收购美国部队防御公司与Metro机械公司,改善了装甲车业务能力和海军舰艇维修服务。
三是剥离非核心业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例如,作为美国空军认证的承担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计划中军事发射任务的唯一公司,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在2014年进行了大规模重组,目的是削减商业和政府用户的发射任务成本,将发射准备时间缩短一半,以提高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2.欧洲
2015年“军工100强”排名前10的欧洲企业分别是BAE系统公司、空客集团和芬梅卡尼卡公司,3家公司的军品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国防预算持续削减导致国内采购减少以及出口下降是欧洲军工企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应对预算持续削减的影响,欧洲军工企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推进内部重组,聚焦核心业务。与美国军工企业相同,为了规避行业风险,突出核心业务,多家欧洲军工企业对内部资源进行了重组,将与自身主营业务关系不大、利润较低的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剥离,以增强核心技术优势,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2014年,空客集团宣布出售阿特拉斯电子、AvDef、ESG等6家子公司,并将公司核心业务集中在军事作战及导弹方面;芬梅卡尼卡公司聚焦国防和航空航天业务,剥离了Ansaldo公司等运输基础设施领域非核心业务。
二是开拓海外市场,寻求国际合作。近年来,欧洲军工企业普遍将关注点转向出口市场,以保持防务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海外市场收入已成为企业收入的重要来源。2014年,BAE系统公司储备的约650亿美元订单中非英美订单额已超过1/3。同时,多家军工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国际合作力度,借助全球资源服务自身发展需要,通过与国外企业联合研发或成立合作机构,以实现技术互补,促进市场融合。例如,空客集团分别与新加坡航空公司和金狮集团建立飞行训练联合公司;泰勒斯公司与印度L&T技术服务公司成立合资企业等。
3.俄罗斯
2015年上榜的俄罗斯军工企业军品收入持续上涨,2014年军品收入总额达到280.43亿美元,较2013年的214亿美元上涨31.02%,与“军工100强”企业军品总收入整体下降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俄罗斯军工企业2014年军品收入持续增长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
一是俄罗斯国防预算的增长稳定了国内市场。2014年俄罗斯国防采购创纪录地达到了438亿美元,尤其加大了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以及导弹防御系统和卫星的采购,为俄罗斯军工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保障。
二是俄罗斯武器出口的稳定增长拓展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2014年,俄罗斯的武器出口总额超过155亿美元。目前,俄罗斯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获得的国外军品订单已达480亿美元,约60%的订单来自亚洲地区,超过30%来自非洲地区,5%来自拉美地区。
4.亚洲
2015年上榜的亚洲军工企业由2014年的15家上升到18家,2014年军品收入总和为269.61亿美元,占“军工100强”企业军品总收入的6.99%,高于2013年的6.01%。
日本通过调整防卫政策,加速了武器装备发展和国防工业能力建设,促进了部分企业业绩的大幅增长。其中,排名第46位的川崎重工公司(2014年排名第66位)军品收入增长了90%,是榜单中排名上升最快的公司,也是日本上榜企业中军品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最大的企业,达11.2%。
日本企业上榜数量的增加和排名的提升,体现了日本政府军事战略转型的决心和军工企业的研发实力、生产及市场开拓能力,表明日本军工企业正在复苏,并向世界军贸市场大步迈进。相关预测表示,日本一旦大规模进入世界军贸市场,其军工企业将控制世界军用电子市场40%的份额、军用车辆市场46%的份额、舰艇市场60%的份额,2016年进入世界“军工100强”名单的日本企业数量或将继续增加。
通过对2015年世界“军工100强”企业排行榜的相关数据,以及各国核心军工企业的最新布局、具备能力、未来发展态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来转型发展进行了思考:
1.军民深度融合成为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
在主要军事大国国防开支普遍紧缩的情况下,实施以军技民用、民技军用为核心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国际主要军工企业的新战略。通过对2015年“军工100强”企业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多家上榜企业逐步加大了商用技术在军品中的应用,以缩减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2015年榜单统计数据也表明,国际一流军工企业正将战略重心向军民结合以及民用产业倾斜。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军民融合政策,为国内军工企业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开拓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方面,研究院首先要升级和完善军民结合技术交流平台,拓展平台功能的同时及时更新院属单位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优势信息,以更好地服务于研究院军民两用技术的推广与转化;其次要创新合作模式,建立院属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合作开发机制,形成产、学、研等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型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最后要充分利用国家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孵化器、技术交流平台、战略性新型产业基地等多种渠道,加速军品技术转化。
2.实施业务重组成为转型发展的战略抓手
2015年“军工100强”企业大多都进行了相关业务的重组,将核心竞争力聚焦于核心业务。在欧美国防支出不景气的形势下,为了集中优势资源、提升盈利能力,以空客、波音等为代表的多家军工企业均在近几年开展了新一轮的业务重组工作,进一步剥离了非核心资产、扩展了核心业务、缩减了流程成本。
在深入推进市场化转型方面,研究院应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坚持以国为重,坚持战略引领,充分认识自身主要业务定位、市场需求状况及竞争对手态势等情况,优化体系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效率,探索研究相关单位业务之间的共有属性,推进同类业务的拓展和整合。进一步强化军品任务能力,确保完成国家重大工程;巩固导弹武器、航天运输领域的绝对优势,抢占领域和技术制高点;加快开展天地信息一体化集成应用领域的研究。此外,还要加大民用产业发展力度,使民用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据主导地位。
3.开拓国际市场成为转型发展的战略路径
目前,国际军品市场的佼佼者都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军工企业,尤其是在国内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空客、波音等军工巨头都加大了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配置资源、扩大投资等措施的力度,以迎合当地客户的需求,支撑企业的转型发展。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天产品和服务,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和国际市场收入,就要在积极谋划全球布局时,针对不同的主业产品制定区域和国别市场战略,研究各市场的规模水平、客户情况,明确开拓国际业务的重点目标国家和地区,提出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和推进策略。同时,建立覆盖全球各主要目标市场的营销网络,统筹设立境外代表处。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高效的国际市场信息平台积累、整合相关数据资源,逐步形成以各层级业务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国际化业务决策支持系统,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