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孙文霞
摘 要: 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从“说”到“写”的发展;从模仿到创作的发展;在联想到想象的创新中发展;在养成习惯修改中发展。
关键词: 习作能力 从“说”到“写” 从模仿到创作 从联想到想象 养成习惯
习作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体现,是学生遣词说活、布局谋篇能力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学生的习作里,能集中体现他们的语文能力、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想认识等各方面的水平。因此,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从“说”到“写”的发展
“说”和“写”是表达的两种方式。“说”是口头语言而“写”是书面语言。也就是说,书面的“写”要以口头的“说”作为发展基础。因此,教学应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开始。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学生的语言发展看,口头语文先于书面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掌握两千个左右的口头词汇,这为书面写话提供词汇的基础。但是,要让学生连续地、有条理地、有中心地表达,做到说写一致,还需经过一番训练才可以达到。
2.从思维与语言关系的角度看,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说”得清楚,思维是清晰有条理的。“说”可以检查思考的结果,起到组织语言的作用;“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同时又能促进积极思考,有利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用连续性语言表达的习惯,让他们先有条理地想,然后有次序地表达。但要注意的是:“说”和“写”不能截然分开,它们是相互促进、交叉进行的。
二、从模仿到创作的发展
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表明,读写结合、片段训练,是培养学生从模仿到创作过程中的主要措施,有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它符合记忆的规律。把“说”和“写”结合起来进行片段训练,对课文中好词句、好写法、好意境,通过仿写、缩写、改写等方式进行练笔,起到及时巩固和运用知识的作用,不至于成为过眼烟云。
2.它符合学生善于模仿的认知特点。学生从说一句话到布局谋篇,许多写得好的地方都是依傍范文、脱胎范文的。
3.片段仿写从部分到整体,它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人把片段训练称为“小习作”,其特点就在于它侧重局部的、部分的练习。部分练熟了,就为谋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因为片段练习只写零星的一点,不求全面,大大降低了难度,学生易学易写,所以容易引起兴趣,而不会把习作当做一件“苦差事”。
三、在联想到想象的创新中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联想和想象的方式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
1.联想与想象既是开启写作的一把钥匙,又是拓展作文思路的羽翼。学生不是没有生活,是他们不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教师不是不会教作文,而是没有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教。所以,应该通过联想与想象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师的教学联系起来。教师要创造想象条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选材,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发展。
2.联想与想象应防止天马行空的乱想、空想。因为只有想象合理,才有意义。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想象合理的要求。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象。同时在非想象作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展开描写、叙述等时,不可脱离中心越扯越远。在纪实文章中,不可混淆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且联想与想象毕竟是文章的“枝”,不能喧宾夺主,要适度、恰当地为突出主题服务,不可滥用。
四、在养成习惯的修改中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说:“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建议”中说“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的修改作文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古往今来,有多少好文章都是在修改中诞生的。贾岛因“推敲”冲撞了韩愈而进行切磋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文章不厌百回改,璞玉雕琢可成器。所以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如果每位学生都像他们那样不厌其烦地修改,同样能写出好文章来。
总之,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既不是一日之功,又不是高不可瞻,关键在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杨国良.小学语文教学心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