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式艺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研究

2016-06-18 17:54丁瑜
成才之路 2016年15期
关键词:艺术活动自主性策略

丁瑜

摘 要:围绕“如何激发幼儿艺术领域学习中的自主性”展开论述,以“走班式”艺术活动的开展为背景,从活动形式、内容选择、组织实施三个方面研究“走班式”艺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艺术领域学习自主性的有效策略,从而有效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自主性,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走班式;艺术活动;自主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2;G3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5-0062-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对于艺术领域的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自主性,如自主感受、自主参与、自主表达、自发的表现和创造。

如何激发幼儿艺术领域学习中的自主性,使其获得个性化、多元化的提升和发展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让艺术领域的学习活动“走”起来,能有效地激发幼儿艺术学习的自主性。“走班式”是指教师按照学生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兴趣特长确定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我发展需要、自身的兴趣选择班级参与活动的教学形式。“走班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适应环境、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走班式”艺术活动是指幼儿园打破原有的“班级授课制”限制,在固定的时间内,在中大班幼儿中以“艺术工作坊”为单位,以走班形式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活动,包括艺之舞(舞蹈)、艺之声(唱歌)、艺之创(创意)、艺之乐(表演)、艺之墨(国画)、艺之彩(水粉)、艺之乐(打击乐)。通过统整化的活动场地设置,发挥教师艺术教学特长,给幼儿提供自主选择艺术活动的机会;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活动设计,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走班式”艺术活动的特点是:关注幼儿个体需要,尊重幼儿选择,内容丰富,重在体验。“走班式”艺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艺术领域学习自主性的有效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选择,取舍中明确自己的需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在艺术领域的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需要以及个体差异,做到有的放矢。

1. 宣传在前,帮助幼儿了解各艺术坊

开展“我喜欢,我选择”的宣传活动,结合ppt、绘画作品、视频展示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各艺术坊的特点,感受艺术表现的多样化。

2. 填写选项卡,自主取舍

宣传后,幼儿根据兴趣需要,在标有图片的选项卡上标注自己最想参加的艺术坊。当同时喜欢多个时,要进行取舍,取舍的过程是引发幼儿思考最喜欢什么、最需要什么的过程。对于部分拿不定主意的幼儿,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建议作为参考。每个阶段都将提供一次选择的机会,以满足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

3. 汇总分班,商议中进行协调

结合幼儿的选项卡,教师进行汇总分班,对于个别人数特别多的班级,教师应该与幼儿当面进行协商,获得同意后进行适当调整。

这一策略的运用,确保了每个幼儿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自愿地参与到“走班式”艺术活动中。

二、双向预设,挑选中体验参与决策的快乐

幼儿园艺术活动应“源自于幼儿生活,服务于幼儿生活”。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生活情趣,挖掘幼儿潜在的艺术能力。在“走班式”艺术坊的内容选择方面,遵循“源自生活”“源自幼儿”的原则,运用师幼双向预设的方式,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符合其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做到内容、难度适宜,价值多元。

1. 教师预设,幼儿挑选

各艺术坊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发展水平选取活动内容,并分组商讨进行初步论证,按难易程度进行分档排序,形成一个阶段的艺术坊活动资源库。活动中教师将同一难度的多个内容呈现给幼儿,供其选择,进而开展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关注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参与率非常高。这一环节对于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树立艺术表达中的自信心具有积极的影响。

2. 幼儿收集,教师筛选

幼儿结合自己所参加的艺术坊,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教师汇总后,从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生活经验,是否健康(内容、思想)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做出筛选后纳入资源库。比如,在艺之声工作坊中,幼儿收集了动画片的插曲、经典儿歌、流行歌曲,教师进行了分类取舍。幼儿收集歌曲,不仅丰富了音乐资源,而且使教师捕捉到了幼儿对歌曲风格的兴趣偏好,引起了他们对不同音乐风格的关注,是发现美的开始,有助于形成对生活的积极情感,自然地提高了参与艺术活动的自主性。

艺术教育的任务是:创造机会和条件满足每个幼儿艺术活动的需要,激发幼儿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提升幼儿对周围世界中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双向预设这一策略的运用,正是基于幼儿的需要和教师的把关来进行取舍,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又具有其独特的个性,体现了艺术的多元化特点。

三、倾听、接纳、欣赏中萌生创作表达的自主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感受力各不相同,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欣赏和接纳他们不同的艺术感受和艺术表现,创造条件让他们自主表达、自主创造,逐步萌发对艺术的兴趣,建立艺术表达表现的自信。

1. 艺术作品欣赏中表达在前

“走班式”艺术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艺术体验,欣赏是一个重要方面。不同人群对于同一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和理解,这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经历等密切相关。因此,在艺术作品欣赏中要强调“表达在前”,即让幼儿充分感受艺术作品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在前”能有效培养幼儿欣赏、解读艺术作品的兴趣,进而肯定和接纳,使他们感受到表达的乐趣,逐步建立表达的自信。

2. 艺术作品创作中思考在前

在艺术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因此,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创作形式,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选择,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即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比如,在打击乐活动中,为乐曲选配乐器,让幼儿“思考在前”,教师指导在后。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择、匹配,通过对乐器音色的听辨来进行组合、演奏。教师在选配后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幼儿在聆听中感受乐器音色与音乐风格的匹配程度,在比较中感受“美”。

3. 艺术作品评价中交流在前

理念引领行动,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对于幼儿创作的艺术作品,如果只着眼于结果,对作品评价必定落在单一的技能上;如果着眼于过程,对作品评价就会着眼于作品的各个方面,重视聆听创作者的心声。开展“走班式”艺术活动的目的是给幼儿创造更多艺术体验的机会,因此,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应更多着眼于创作过程。采用“交流在前”的方式,创设介绍自己作品、解读他人作品的机会,体验艺术创作传情达意的功能,体验被人关注、重视的积极情感,激发不断创作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走班式”艺术活动是以满足幼儿个体发展需要为前提开展的一种活动方式,为幼儿创设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机会。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阶段性地选择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学习、体验和积累。教师的开放、欣赏、接纳,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邱艳静.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学习[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2]苗曼.教育塑造:一个需要审思的教育元命题[J].学前教育研究,2012(01).

[3]孔起英.论同时作为目的与手段的幼儿艺术教育[J].幼儿教育,2005(11).

猜你喜欢
艺术活动自主性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让幼儿园成为幼儿艺术创作的摇篮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Passage Four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