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6-06-18 17:21蒋和平赵凤玉
成才之路 2016年15期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探索高职院校

蒋和平++赵凤玉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经历了从规模数量发展到质量内涵提升的转变,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办学实力得到增强,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有责任和能力参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在学生选拔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选聘、导师制度、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校际合作培养等方面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举措;探索

中图分类号:C961;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5-0005-02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积极参与。我国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紧迫任务,这不仅是普通高校的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任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经历了从规模数量发展到质量内涵提升的转变,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办学实力有所增强,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有责任和能力参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需要不断地实验摸索。

一、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

(1)因势而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职院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既是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培养的人才以一般性人才居多数,拔尖创新人才较少,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向大众化教育和英才教育并举转变。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历史机遇。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为了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我国在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同时还提出要探索高中、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要实施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组织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纲要的颁布实施,为我国各级学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条件。

(2)因力而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已具备了承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条件。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215所,在校生964.8万人。2004年,教育部发布《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并开始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目前已评估了近200所高职高专院校。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先后分3年在制造、建筑、能源化工、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农林牧渔和服务业等领域遴选了100所高职院校作为立项建设单位。同年,教育部将高职院校教师纳入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范围,目前共评选出57名高职院校教学名师。2007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评选工作,目前已评选建设86个高职教育国家级教学团队。

随着上述举措的实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逐渐走上了管理规范和注重质量的发展道路,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首先,教学条件得到改善。通过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央财政已分期投入25.5亿元专项资金,带动地方财政投入60余亿元,行业企业投入近15亿元。目前,高职院校中有博士学位或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也日益增多,教学科研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再次,部分学生天赋优越。高职院校不乏能力出众的人才,为了充分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潜能,对他们开展超常的现代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认为,可以在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实验探索,然后逐步推广实施。

二、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类型

拔尖创新人才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的人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在经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尤其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卓越。依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高职院校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大致应有以下几种类型:

(1)创业型人才。有些高职学生具有很强的策划和创意能力,学校可对这些学生加以重点培养,发掘他们的创业潜能,对他们进行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引导其走创业之路。

(2)学术型人才。有些高职学生希望能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这些学生学习刻苦努力、勤奋认真,除能高质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外,还能自觉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拓展知识结构。这些学生如能得到系统培养,将来极有可能考上本科或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贡献。

(3)革新型人才。有些高职学生天资聪颖,勤于思考,善于钻研,遇到问题总会不断探究。这些学生若能得到科学训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在工作后就极有可能成为技术革新能手。

(4)管理型人才。有些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干部或社团负责人,思维活跃,在同学中具有较高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在组织同学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华。这部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很有可能会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

三、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举措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遵循,需要项目实验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在以下方面不断摸索和试验。

(1)学生选拔方式。采取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具有培养潜力的学生。首先,在新生入学教育后就进行笔试综合测试,试题要涵盖高中主要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测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写作能力。然后,挑选笔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面试,面试侧重考查考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心理素质和英语听说能力。最后,按照笔试和面试成绩分别占60%和40%的比例综合排名,按一级学科分类选出大约20名学生编班培养,尤其要注意选出智商高、学有专长或特长的学生。这样的选拔方式打破了以分数衡量才能的简单模式,避免高分低能,能选拔到真正优秀的人才。

(2)课程体系构建。要打破学科界限、拓宽专业视野,由广博向专深发展。课程体系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突出外语和基础课程教学,实施通识教学,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基础;第二阶段,突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加强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第三阶段,根据学生在前两个教育阶段表现出来的兴趣、个性和特长,指导他们选择和确定不同的专业方向并分别制订以各专业核心课程为重心的专业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从以通识教育为重心转向以专业教育为重心,由共性教育向个性教育发展。

(3)教师选聘方式。既要充分发挥本校各学科优秀教师的作用,又要注意利用校外教学资源,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司企业选聘高水平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通过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4)实行导师制。在一年级就开始给学生配备导师,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学习。导师应是品德高尚、学有专长、教学科研成绩显著的专兼职教师。导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志向指导学生制订专业学习计划,开展富有成效的自主学习。通过实行导师制,学生的学习将不再局限在课堂上,课堂外的学术活动、课题研究、工程设计或社会实践将成为开发学生潜力、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5)社会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实训基地,实行开放性教学。学校要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和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和实习实训,引导学生在接触社会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在了解社会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考核评价制度。对实验班学生的考核,应坚持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学业评价与素质评价并重的原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测试。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应根据学生期末考试、课程论文、平时作业和表现综合评分;要尽力减少闭卷考试,增加开卷考试;要减少死记硬背题型,增加综合应用类题目。

(7)校际合作培养。学校要积极拓展学生国内外交流和学习的途径,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的国际、国内交流平台,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和体验多元文化提供更多的机会。例如,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内外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实施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计划,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等。通过校际合作、联合培养,使学生能接受名校文化熏陶,培养国际合作能力,实现从一般性教育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的转变。

四、高职院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认识到位。高职院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实验,要避免一个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只是重点大学的任务,高职院校没有能力参与。创新人才培养没有固定模式,创新人才层次和种类也不是单一的,应是多样化的。高职院校虽然在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不如重点大学优越,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高职院校只要认识到位、定位准确、敢于试验,善于整合各方力量,也能够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获得成功。

(2)依靠优势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属于精英教育,应当配备教学经验丰富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我国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般都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部分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另一些学科优势却不明显。因此,高职院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不可全面铺开,应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可考虑以优势学科为主开设实验班,同时整合其他学科教学力量参与,以增加成功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可能性。

(3)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激发兴趣,树立信心,获得最佳发展。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就要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引进超常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导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拟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帮助学生朝着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向发展。

(4)全面发展理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学校既要为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又要注意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很强的科学探索能力、健全的心理和思想素质。因此,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树立沟通、宽容、合作、协调和双赢的团队理念。

参考文献:

[1]潘云鹤,路甬祥,韩祯祥,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11).

[2]黄立宏,龚理专,李勇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06).

[3]秦书生,王迎春.高校拔尖人才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J].科学与管理,2006(04).

[4]张辉,吴松强.美、日、欧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亚太经济,2010(02).

[5]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德国高等教育十年改革重要举措[J].世界教育信息,2010(02).

[6]刘建平.构建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01).

猜你喜欢
拔尖创新人才探索高职院校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