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龙
摘要:文章利用2002-2012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具有正向影响,农业保险弹性系数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农业保险产出效应要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并且平均而言,投保后农业产出增加值大于农业保费增加值。政策含义是应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加强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基层建设。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业产出;广义矩估计;地区差异性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国家的根本。“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历届政府关注的焦点,已出台的2015“一号文件”已经是连续第12年聚焦三农,其中就特意强调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农业生产类似于其他经济活动,同样也面临着风险,不仅有市场风险也有自然风险。农业保险正是为了应对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业生产资源在整个区域内的有效配置而产生的一种重要金融制度安排。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农业保险作为基本的农村金融制度之一,对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于农业保险产出效应作了大量的研究,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均没有达成共识。农业保险产出效应主要是指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水平。从农业保险产出效应理论研究文献来看,首先在农业保险影响机制和社会保障职能方面:Nelson 和Loehman(1987)[1]从农业保险风险分摊机制层面进行研究, 阐述了政府在农业保险合约上的设计投入比直接给予农业补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大。Babcock 和Harti(2000)[2]阐述了美国较高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能有效增加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预期边际收益,从而整体提高了农业保险绩效水平。周稳海、赵桂玲、尹成远(2014)[3]从灾前效应和灾后效应分别研究了农业保险对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灾前效应和灾后效应对农业收入分别有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宗国富、周文杰(2014)[4]对农业保险和农户生产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农业保险有助于分散农户收入风险,对农户生产行为具有固化作用。张国海(2007)认为农业保险具有分散农业自然风险的作用,将农业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能有效的应对农业自然风险的冲击,农业保险屏障的建立有助于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张跃华(2009)认为如果把农业保险当作一种农业救灾的工具,那么农业保险会更多的具有社会保障的功能。庹国柱(2006)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具有社会保障和促进农业发展的双重功能。
其次,由于农业保险具有低保费和高赔付率的特点,国际上通常采用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农业保险的运营模式。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主要表现在:Smith and Glauber(2012)从农业保险发展的轨迹研究发现,没有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发展就难以持续进行。段学慧(2006)认为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提供社会保障的作用,应该要将其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张跃华、何文炯、施红(2007)认为实施农业保险必须要有明确的政策目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种重要的分散农业风险的工具。聂荣、闫宇光、王新兰(2013)通过研究发现,高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会改变农户的种植决策,例如,美国政府在1999年提供给北科达他州生产小麦的农户以较高补贴的农业收入保险,导致该地区小麦种植面积相对于没有补贴的情况大幅增加。同年,农业收入保险也使得该地区的西瓜产量、马铃薯产量和棉花产量有所提升。
农业保险产出效应实证研究方面: Orden(2001)总结了1998—2000年美国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结果后,发现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增长的幅度保持在0.28%—4.1%之间。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2007)利用河南省2005年11个村的农民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田野调查法实证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有效地分散系统性较强的农业生产风险,有利于维持农户生产的稳定和福利水平的提高。王向楠(2011)利用2005—2009年中国307个县市的大样本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研究发现农业保险的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农业产出的增加,且在农业生产风险越大的地区作用越大。蔡超、孙倩(2014)利用河北省1985—2012年农业保费收入与农业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保费收入与农业产出之间没有协整关系,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影响不大。
相比于研究农业保险收入效应,农业保险产出效应能有效的剔除价格和分配制度影响,能更好的度量农业保险的社会效用水平。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农业保险产出效应水平。与以往研究模型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利用已收集到的最新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提高数据有效性、扩大样本容量、提高估计结果准确度。第二,分别构建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并用不同方法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增强模型的多重解释性。第三,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将总样本划分为三个子样本,研究农业保险产出效应的地区差异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水平、规范农业保险赔付程序、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第二,推动农业保险制度创新,促进政府政策性农业保险与企业农业保险相结合,构建农业保险法律框架新体系,创新农业保险运作新模式。第三,考虑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差异性较大,应允许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地区多样性,加强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基层建设。第四,增加农村地区固定资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而促进农业扩大再生产。(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A02),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0A128)
参考文献:
[1]Carl H.Nelson, Edna T.Loehman. Further Toward a Theory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J].American Agricultural Economic Association,1987,69(8):523-531.
[2]Babcock B, C Hart. A Second Look at subsidies and Supply[J].Iowa Agricultural Review,2000,(01):305–378.
[3]周稳海,赵桂玲,尹成远.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动态研究——基于面板系统GMM模型的实证检验[J],保险研究,2014,(5):21-30.
[4]宗国富,周文杰.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影响研究[J],保险研究,2014,(4):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