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勤
【内容摘要】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和永恒追求,这需要教师不断积累,不断探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致力论述: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应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朗读,从反复朗读中体味文本;巧妙设计“主问题”,开启学生心智;教会学生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获得亲身体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合理进行拓展延伸,开拓学生视野;及时对学生回答作出评价,挖掘学生潜能等方法,有了这些课堂教学的制胜法宝,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力求语文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关键词】打造 优质高效 语文课堂 制胜法宝
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每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永恒追求。是的,教师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教师只有不断积累,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学生心灵的火花才能被点燃,学生才能获得美的享受,学生的生命才能因教师的教学而更加精彩。可见,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意义非凡!为此,我主要积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探索课堂教学的制胜法宝。
一、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朗读,从反复朗读中体味文本
语文课堂教学的显著标志就是书声琅琅。朗读,既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解读文本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而且要注重有效的朗读指导,要巧妙的点拨和必要的示范,让学生用心、用情去读,在反复朗读中,一次次达到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文本、体味文本。因此,我致力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朗读,让朗读卓有成效。如我在上鲁迅《故乡》一文时,对外貌描写的句子:“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注意特别是能突出人物特点的“紫色”、“灰黄”、“很深”让学生读重音,对这个语段的朗读,语气要稍微沉重一点。读“我这时很兴奋”到“隔了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这一部分,要注意抑扬,“我这时很兴奋”要读扬一点;“他站住了,脸上现出了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读得抑一点。“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要读出稍慢的语速。“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近况……”要把“叹息”的语气读出来。这样,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朗读,就会使学生渐渐进入小说的情境,获得内心体验,小说的一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巧妙设计“主问题”,开启学生心智
教师要用有价值的问题激活学生求知欲,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我在课堂上主要用“主问题”来“执一而驭万”,这样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设计的主问题恰好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答案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即,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最有吸引力,他们也就最乐意去探究回答。如我在上冰心的《纸船》一诗品味文本时设计主问题:我从_____中感受到_____。第一横线上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字眼,一个词,一句诗或一节诗。感受到的内容:可以是心情、色彩、画面或诗的情感、手法等。这样,我用主问题激活了课堂,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效维护了学生的“倾听”权和“言语”权,从而达到课堂的优质高效。如果用过杂、过碎的“满堂问”,就会失去启发性,就会平淡无奇,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大打折扣。
三、教会学生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获得亲身体验
教师要教会学生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使每个学生学会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在思考的同时阅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就是要具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必须让学生进行思考,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时,他才能掌握教材。并且它向你预示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欢乐——认识的欢乐,以及意识到自己能够驾驭知识与智力的自豪感。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时,应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不要总是教师在讲。如我在上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在学生初读感知这一阶段,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并思考:①小弗郎士生活的小镇原属____国,后被____占领。②后来来了命令,学校只准教____语。思考时要同学在书上圈点勾画。在品读文本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并思考:韩麦尔先生的话中蕴含着哪些情感?这些话使小弗郎士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并在阅读中让学生的笔真正动起来,把关键词句划出,做旁批,并且思考用了充足的7分钟,所以学生回答时就很有话说,学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可见,让学生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去独立解决问题,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上,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认识的欢乐,体验到自豪感,体验到自己对自己的尊重。
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才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如我在上《故乡》一文时,要求学生评说人物,就是怎样认识闰土这个人时用“三步法”。首先,从他的外貌、神态、习惯等内容说起。第二步,从他的变化、经历、命运来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三步,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点出人物形象的含义,他的代表性,他的典型意义。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开始就让学生有话说,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慢慢深入下去,居然后面两个问题也迎刃而解。可以想象,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说说塑造闰土这一人物的意义,那么学生一时觉得难以回答清楚,无法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课堂就会死水一潭,毫无活力可言,学生就会兴味索然。
五、合理进行拓展延伸,开拓学生视野
当学生学完新课,掌握了课文主旨、重点内容后,教师可合理进行拓展延伸。这样,既是对课内重点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又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如我在上《观刈麦》一诗时,当学生学完全诗,体会到诗歌通过观看农民割麦情景,表现农民生活的艰苦,揭露赋税沉重,表达诗人对农民的同情这一主题后,再拓展延伸,谈另外一首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让学生比较朗读后明确,这首诗同样反映农民生活辛苦,揭露赋税沉重。这样,对这两首讽喻诗的特点和主题都牢固掌握了。又如我在上冰心的《纸船》一诗时,当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到女儿对母亲浓烈的思念这一主题及写物抒情、展开想象、变换人称这些特点后,我就接着让学生看一首写“船”的小诗——沙鸥的《新月》,告诉大家这首诗与《纸船》的表达特点非常相近,请同学们朗读诗人沙鸥的《新月》,来进一步感受诗歌写物抒情、展开想象、变换人称的抒情手法,并让同学们思考这首诗的感情,学生朗读后明显感受到这首诗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学生反复朗读后就背下了这首诗,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给诗歌阅读教学增加了容量。就是这样把综合比较的方法用于诗歌阅读,有一种特别的乐趣。
六、及时对学生回答作出评价,挖掘学生潜能
“教学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恰当的课堂点评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欲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而教师的肯定、赏识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所以我在课堂上恰当使用积极性的课堂点评语,以获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如我在上《故乡》一文时,点评语非常及时有针对性,例如:(1)我觉得你的观点非常深刻。(2)这个重音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读一遍。(3)流畅的表达,充满情感的表达比老师品得要好。(4)我觉得这个词用得最好。就是这些富有针对性的富有情感的点评,把课堂逐步推向高潮。就是这些点评,让学生豁然开朗,真正学有所获,并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使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享受诗意的语文课堂,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可见,教师平时注重从以上六个方面加以训练,就往往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从朗读入手,学生就初步体味文本,随着主问题的出现,学生思考后急于想快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而让学生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更能获得亲身体验,老师由浅入深的引导,时时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课上及时拓展延伸,又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再加上老师充满激情的及时评价,又点燃了学生心灵求知的火花。这样,在你的课堂上,学生就会兴味盎然,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这样的课堂自然而然是优质高效的。一个教师,只有真正拥有了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制胜法宝,才能让学生在畅游学海时感受到无比的幸福,并能满载而归!
【参考文献】
[1] 张平. 文化为源,兴趣助力,打造优质高效语文课堂[J]. 科学教育,2012年01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