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鹏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团队精神在各行各业的分量逐渐凸显,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应担负起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任。《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如何在初中教学中给予合作教学法进行浅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教学法 应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该种教学方法能够改善课题气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其互助互爱、团结友善、互教互学的团队精神,同时也能够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使学生不仅“学会”、“会学”,而且“乐学”、“好学”。但现实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分组不当、学生参与不平衡、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等。这些问题需有效的解决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并兼顾到每位学生。
一、结合学生特点,合理分组
在教学中分组主要有随机法、兴趣爱好类似法、成绩排序法、自由组合法等,每种组建方法效果也不尽相同。笔者所处的学校为乡镇中学,生源多来自周边农村。但近年来由于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多,学生生活环境、性格、心理素质差异大。因此,笔者在分组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及性别等方面进行分组,让每组成员各方面尽量均衡,这样能够让学生尽其所能、尽其所用,避免组与组之间水平相差大而影响合作学习的进行。
二、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人类今后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单凭个人力量无法达到。因此,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去培养学生的沟通、组织能力,以提高合作意识。笔者的做法是在每个小组中根据其特点为每个成员设定相应的角色,让其完成不同的工作,让大家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同时在完成任务后给予相应的激励,使每位学生发现自己所长,且能体现其价值,给予其自豪感。比如在学习“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时,笔者将学生分为A、B组,A组学生独自完成,B组学生每5人一组共同完成,然后让两组学生阐述各自完成的情况及体会。结果发现A组学生进展较慢,且学习气氛沉闷,且参与积极性不高。而B组气氛热烈,互助性好,完成较快。
三、利用实物,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面对现在独生子女的个性,小组学习方式可以学到与人合作,听取别人意见,相互协调达到共同目标的团队精神。而利用实物,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更直接的参与学习中。比如在学习“圆”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笔者设计的学习流程为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系列活动,充分经历圆的概念,理解圆与直线,点与圆,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条件。课题上,笔者给学生带了不同实物的圆(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珠、儿童车轮胎等),将这些圆发放给每组,让每组得出圆与圆直接的关系。最后有的组得出圆与圆有相交的位置关系,有的组得出圆与圆有相切的位置关系,有的组圆与圆之间有不相交的位置关系,包括外离和内含两种情况。这样的学习能够让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检验自己的设想。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四、不同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给予课题新鲜感
一成不变的合作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教学中应根据授课内容适时的变动合作形式,给予学生新鲜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新内容时,可采用“独学——分组讨论——评价反馈——练习”的学习模式。独学阶段由老师提供自学材料,由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分组讨论主要是针对独学中存在的疑问,先在小组中交流探讨,并让其记录未能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授课,这样针对性强,学生接受度高。
在专题复习题课题,可采用“分组——任务分配——讨论总结——试卷检测”的学习模式。由于是复习课,知识点多,需要衔接的内容也较多,因此难度较大。在分组时,要根据复习题的结构分组,让每组都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能够获取一定的成就感。分配任务时老师应选取不同的题型做代表,并将每题疑点一一列出,让每组讨论有据可依,有向可寻。每组讨论结束后选派一名组员进行汇报,老师记录每组汇报存在的问题及突出点,给予肯定的同时让其明白未能解决问题的原因。最后老师可设计一套过关检测试卷,以检查学生是否过关,这样有利于老师查漏补缺。
在进行试卷评讲时可采用“典型错题集——分组——过关检测”的学习模式。老师在批改试卷时对错题进行归类总结,选择典型题供学生组内解决。再根据所选题型涉及的学生进行分组,让错题较多的学生分散在每个组,并在每个组中安排能够解决问题的学生。
总之,在学生数学能力“参差不齐”的客观状况下,要使所有学生均在最大限度内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出“天天进步”、培养合作能力的机会,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松. 中学数学教学中国的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与研究》,2009(8):54.
[2] 伍新春.《合作学习与技巧》,人们教育出版社,2005.
[3] 王军丽.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11 (92):52.
(作者单位:贵州省黎平县岩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