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智障心理声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2016-06-16 16:09陈雨朦杨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听觉

陈雨朦+杨畅

【摘要】心理声学简而言之就是大脑对所得声音的解释,每个人听到的声音不仅由其物理性质决定,还包括传输的环境状态。普通成人在声音自身物理性质下,通过传递——包含复杂内容,产生多变效应;而大脑未发育完善或器质性受损的成人智障,他们对声音的解释方式就不同了:收获声音的过程、对其的分析。成人智障的心理声学——声音的内容、声学的效应固执而简单。

【关键词】成人智障 心理声学 声学效应 听觉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音乐治疗在成人智障社区康复中的作用(C-B/2013/02/030),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音乐治疗在成人智障社区康复中的作用(201512048013X)。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6-01

生来我们就有个器官——耳朵,它陪伴我们听完一生关于声音的故事:在妈妈肚里四月时的我们就能听见两个心脏的跳动;离开了羊水的安静和心脏的单声部来到复合声混杂的城市,感受声音,在认知后我们能对其解说;然而智力发育迟缓的智障,他们在听力无碍的状态下会感受到声音的存在却无法感受其具体属性。下面笔者将会分三方面进行分析成人智障与普通成人的心理声学:听觉、声音解释能力、实地调研比较。

一、听觉

1.耳部系统解析

“耳朵”术语总称“前庭蜗器,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外耳和中耳是收集声波和传导声波的装置,内耳才是真正接受声波和位置刺激的感受器的所在地。”[1]经耳廓收容和外耳道与中耳听小骨的高效率传递到达感受器的所在部位:内耳。在此,通过基底膜振动传入下丘脑颞叶引起听觉。

2.感受器

听觉感受器为“螺旋器”,不同感受器可将不同的能量转化为动作电位形式传导至大脑。“感受器对传入信息并于感受体细胞中进行加工后传递,处理并不是直接简单的传递到中枢,而是有选择的对传入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然后在传递到大脑。”[2]

每个成年人因需求不同,所以选择不同。普通成人会在所获音中主观地进行抽象挑选;而成人智障心智等同于一个孩子——客观倾听。“渐渐的共振环境中总是与声音、语音相伴随的变化不定的反射活动开始退却,或被有选择的遗忘,或被有意识地简化。”[3]笔者多次与智障成人接触,沟通中他们客观地收获了所有的声音信号,却不知晓处理,只知道全部接受,信号越复杂、内容越多,他们就会忘得越快,甚至自行简化到无信息,越少的内容越容易传送,感觉换能的成功性也就越高。

二、声音解释能力——智力

普通成人能从总体声音信号中进行加工处理并抽象挑选出可被个体利用输出与环境平衡的个体声音信号。而成人智障:无法适应新情况、没有抽象思维、无法处理和分析复杂的总体信号,也就无法得到平衡。他们的感知速度慢、范围窄;观察力需引导;注意力易被周边事物吸引;记忆力易消散;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的慢且弱——不善于分析、理解、概括……笔者认为感知、记忆、思维力是使成人智障的心理声学异于普通成人的重要点。

三、实地调研“成人智障与普通成人的心理声学”

1.声音的基本属性与听阈比较

心理声学研究的是大脑对声音解释的方式,即声音是怎样引起听觉。笔者采用抽样和典型调查法进入合肥市包河区残联抽取出青年社区与宁国新村两个社区,对部分的成人智障们进行了“成人智障心理声学调研”,并随机对同龄普通成年人进行对比。笔者分别对二、三、四级20——60岁的成年智障进行了相同声音信号刺激:振幅、频率。基本属性比较结论:(1)频率比较——纯音音调高低,成人智障相较反应慢;而复合音频率比较反应快;普通成人能说出更多内容……(2)成人智障的差阈等同于普通成人:有经验的情况下,差阈可缩小。但强度阈不同,程度较严重的成人智障需要声音很大、很久、音调很高才会感受到刺激强度,否则无法解释声音信号。

2.基础效应对比

心理声学中最为基础的声学效应是:余音、声掩蔽、非线性和双耳效应。笔者为此做出测试题给予对比。

(1)余音绕梁一词正是声学效应。余音由基波和谐波的复合声,余音是失去了原先的基频音调,虽有声,却没了原先的物理样式——声压、频率、频谱。“物理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4],失去原有音质。笔者做了余音比较试验——让其分别感受了纯音单簧管和复合音电子乐音,并使用不同频率和音量进行对比。总结发现,大多数成人智障不会感受到声音结束后还有延伸音存在,前文有提及因成人智障的感知和记忆力较差,所以余音效应在成人智障的群体很小;而普通成人则相反,除了声调直达的电子传输。

(2)掩蔽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谓噪声和信号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笔者设计了与其相关的声掩蔽效应比较试验——笔者对测试者们做出同样声音用同样音量敲击电子键盘中的高频复合音(三合音)并制造出低频噪音,要求测试者模唱出三合音大致旋律,再用同样的音量敲击电子键盘中的低频复合音(异于高频三合音旋律)并制造出高频噪音,要求测试者模唱出低频三合音。实验总结证明在双盲状态下智障成人与普通成人均存在掩蔽效应,而在有目的的倾听要求中,普通成人能够较好的完成。

(3)非线性即非直线、曲线或曲面。非线性的听觉感受会造成“合音”效果,既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减法感受,耳朵听到两个同时发出却不同频率的声音,在一定范围内,既可以感受到他们频率的相差也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相和值,即术语所说的“差音”、“和音”,笔者在琴键上同时弹奏两个音,成人智障感受不出差音的存在,哪怕是不协和音,而相比较普通成年人,他们甚至能感受出音的个数。

四、总结

成人智障较普通成人的心理声学,系统分析以及对声音解释后的这些复杂效应都是有所不同的。成人智障的生理感知缓慢,系统分析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弱,不同于普通成人能够感知到复杂多变的声音,成人智障对于声音的解释方式简单而固执。笔者在此只进行了初步的文字知识探索以及实验调研,深知文字知识不够深入、调研过程不够严格,为此笔者将会做更深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徐达传,《系统解剖学》第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260页

[2]《生理心理学》{摘要},南京师范学院教务处出版,80页

[3]Michel Chion著,《声音》(张艾弓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36-37页

[4]陈英旭,《环境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187页

猜你喜欢
听觉
准确的心理节奏带来听觉美感
汽车A柱盲区消除系统设计
如何让农村中学生有“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