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讨论法为支架促进学生拿起笔来,快乐写作
——高中英语案例分析

2016-06-16 08:41:00安徽省淮北市第十二中学夏素云
疯狂英语·新策略 2016年3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建构主义

安徽省淮北市第十二中学 夏素云



以讨论法为支架促进学生拿起笔来,快乐写作
——高中英语案例分析

安徽省淮北市第十二中学 夏素云

摘 要:本文从分析高中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尝试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来建立以课堂讨论为支架的写作教学模式。文章以高三年级议论文写作课为案例,分别从写作前的导入环节、词组建构环节、组建句子和语篇连接环节,初稿写作、修改环节论述了不同类型的讨论在写作教学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阐述了有效的讨论法可促进高中学生拿起笔来,快乐写作的观点。同时,笔者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写作教学中运用讨论法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讨论法支架教学;建构主义;快乐写作;案例分析

对于大部分中国高中学生而言,英语写作是使他们普遍头痛的问题。但对于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写作这一基本语言技能是列入高考考查范围,并占据了整个卷面16%分数的重要题型,所以只能迎难而上。在高考进入冲刺阶段,笔者所在的高三英语组在集体讨论后列出一些今年的热点话题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雾霾天气”“低碳生活”“校园文明”等等。

写作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往往唉声叹气,“写什么”“怎么写”就成为他们所要面临的困惑。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内容贫乏,因达不到规定的字数而被扣分;还有不少学生知识面狭窄,其中书面表达“光盘行动”(提倡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反对浪费)被学生理解为“光盘是电脑的重要部分”,写出“要充分利用光盘提高我们的学习”等令人啼笑皆非的句子。

教师要如何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快乐地写作呢?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同一班级中不乏语言能力强、表达流畅的学生;有的学生虽然写作上表现平平,却拥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如何使班级成员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如何克服个人思维的狭隘?笔者认为在写作中可将讨论引入课堂,使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全班之间互促互动,促进集体成员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与多向信息交流,相互弥补所欠缺的语言形式(主要是句式和词汇)。

笔者运用讨论环节作为设计主线,优化写作过程,促使学生在层层讨论的引领下,克服写作各个环节的障碍,从而体验到英语写作的快乐。

1.讨论法作为支架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及其设计原则

1.1 讨论法与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是支持、引导、协助,而不是包办、代替和灌输,教师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而非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传授者;“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支持、引导、协助下逐步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层次活动的思维能力、技能,以及对事物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路世英 2009)。

对于写作教学也是如此,写作前学生并非脑袋空空,每个学生对写作体裁、内容、要求都会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建构起自己的独特意义,但不少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与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客观现实就需要教师在二者之间搭起支架。支架作为一个建筑隐喻,是Wood等人(1976)最先借助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有成就的人在另外一个人学习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这种支架根据学生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Pressley et al 1996)。支架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理论引发的教学模式之一,可以帮助学生体验一些更为有经验的学习者(如同伴或教师)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学生通过内化支架,可以获得独立完成任务的技能。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着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耿泉香 2000)。将讨论法作为教学支架应用在写作中,思路是:通过教师所精心设计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建构起写作任务的基本框架,即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写作任务加以分解,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搭建概念框架,以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经过进行剥笋式的层层讨论后,教师辅之以启发点拨。当学生建构起自己的认识并形成观点时再下笔,就会游刃有余了。

1.2 讨论的分类

从讨论的组织形式看,常见的有座谈式讨论和分组式讨论。依据讨论目的又可分为有意讨论和启发性讨论,这两种讨论在中学教学中常被采用:有意讨论指教师对问题的答案是清楚的,只是希望借助讨论这种方式促进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启发性讨论指的是一种集思广益型的讨论。

依据师生在讨论中的主体地位,讨论形式可分为研究式讨论、答辩式讨论、指导式讨论等。研究式讨论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相互质疑,彼此争论;答辩式讨论则侧重于个体学生在查阅资料后,进行有准备的发言,师生边听边议,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1.3 设计讨论的原则

英语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教师设计的讨论应在关键点、易卡壳处给予学生有力的支撑,帮助他们一步步突破词汇建构、句型搭建、观点形成等环节。每个讨论环节既要激发起学生的讨论欲望,又要能引导他们在讨论中去解决问题。

2.运用讨论法作支架的案例分析

以下将以本校高三年级学生参与的皖北协作区高考模拟考试中的英语议论文教学为例,说明怎样将建构主义下的支架式教学理论应用到写作教学中。

模拟考试的原作文题目:近年来,“光盘行动”悄然流行,这一行动引导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气。其实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也存在一些浪费现象。请简述几个浪费现象,并就如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2.1 写作导入时,以自由式讨论明确写作背景

自由式讨论是在基于学生原有的英语和认知水平基础上,对要讨论的问题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也就是说,学生的回答不存在正确、谬误之分,而是观点和思维的碰撞,学生踊跃回答,教师一一给予充分肯定。

过程1:教师先展示一组图片:

图片1:豪华餐馆里,顾客剩下大量的精美菜肴,有的甚至未动筷;

图片2:本校学生食堂里餐桌上随处可见扔下的馒头、饭菜;

图片3:一组数据:The annual amount of grain waste in China in one year is estimated to be 5,000,000 tons, enough to feed about 200,000,000 people.(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达500万吨,可作为2亿人一年的口粮。)

过程2: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Question 1: Have your family invited friends or relatives to feasts? Have you left dishes practically untouched?(你家是否宴请过亲朋好友?宴客结束时是否会有未动筷的饭菜呢?)

Question 2: Many Chines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host will lose his face if the guests fnish all the food,which suggests the host is mean. What’s your opinion?(很多中国人认为宴客时客人将饭菜吃得一干二净,主人会很没面子,因为这说明主人很小气。你的观点呢?)

Question 3: Do you know “Clear Your Plate Campaign” that advocates eating up all the food in the plate?(你听说过倡导吃光盘中食物的“光盘行动”吗?)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将学生引入到概念框架中的节点,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同时也帮助学生建构起“光盘行动”的基本涵义,因为写作要求里没有明确说明“光盘行动”到底是什么,考场上部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以为指的是电脑光盘,导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失分严重。

2.2 写作前发起“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建构词组

头脑风暴是讨论法的一种变形体,其关键在于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研究目标做出快速反应,尽快说出自己的感觉,并将它们记录下来,然后教师让全班评价这些直观感觉是否准确,犹如一场课堂上的思想“风暴”(王重力,秦君怡 2002)。

过程1:教师可指定学生或实行自愿原则,将全班划分为ABCD四大组,每组发一张纸,各组限定3分钟,写出书面表达中可能涉及的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及其用到的相关结构。

过程2:各小组讨论、记录并选出代表完成黑板上的词汇表。教师可先给出一些范例词组,开拓学生的思路。(以下加粗单词为教师给出,其余单词则由各小组经过头脑风暴写出的。)

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在协作讨论中,大脑能快速搜寻信息,搭起写作需要用到的砖瓦。学生很容易发现,A、B、C三组的词有很多可以互相匹配,构成相应的动词词组、名词词组、形容词词组,为下一步组句环节打下基础。

2.3 以启发式讨论帮助学生搭建句子结构和语篇连接

启发式讨论指的是在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集思广益的形式来给予学生点拨和诱导。

在本例的组句和语篇连接环节,笔者从提取要点、组句、用过渡词连接句子和语篇等三个步骤来运用启发式讨论,给学生搭起支架。

过程1:分组、明确讨论任务

(1)分组:每组4~5人,便于讨论的深入和细化;

(2)讨论:从写作要求中,下笔时应涵盖哪些内容要点?

教师要启发各小组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讨论,并列出要表达的内容要点,如:何为“光盘行动”;几个校园中的浪费现象;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建议。

过程2:组句

这个环节可能是整个写作中最关键的,也是学生容易卡壳的地方。一旦得到突破,学生的语篇写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教师可启发学生使用在词组建构环节积累的词汇,尤其是动词。因为在英语中,有些动词总是与一定的名词连用或受副词修饰,从而构成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这些短语只要加上动作的执行者就可构成句子。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的结构:

( ) draw our attention to the wasting on campus

( ) fght against wasting

( ) arous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aving

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从词汇表得到启发,经过小组讨论后,写出以下句子:

“Clear Your Plate Campaign” advocates saving against wasting.

Some students throw away a lot of food in the canteen.

Some lights are still on with nobody in the classroom.

Some students waste money on unnecessary items.

We should fght against wasting.

We should arous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aving.

We should make some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punish those who waste food.

Let’s form the habit of saving from now, starting with us.

过程3:讨论可能用到的关联词、过渡语来增进连接语篇的连贯性

在列举浪费现象时,应该怎样表达?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例词firstly来启发学生,学生自然想到secondly,thirdly,fnally。

继续启发学生讨论表示事物顺序和意义递进的过渡语:first of all,above all,additionally;表示转折或对比意义的过渡语:the negative aspect,the positive aspect,for one thing;表示观点和看法的过渡语:from my point of view,in terms of,as far as I’m concerned;表示例举的过渡语: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等等。

经过以上层层剥笋似的讨论,学生对写作的框架逐渐清晰,具备独立完成写作的能力,这时,教师可适时撤去支架,放手让学生完成初稿。

2.4 初稿环节以指导式讨论引导学生互改互评

指导式讨论是当学生通晓了学习课题之后,由教师引起讨论,使学生共同参与某个课题或问题的教学活动,学生经过提出质疑、互相交流看法及共同讨论做出评价。

讨论支架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独立运用目标语完成语篇,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一切智力资源和手段来直抒胸臆。在学生初稿完成时,教师要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互改互评,同时教师把评价标准交给学生,提高互评的可操作性和互评意义。

3.反思总结

3.1 讨论前师生都要做好充分准备

讨论前教师一定要明确讨论目的,对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课前也应该布置学生去搜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调查研究,做好讨论准备。比如本案例中,笔者事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讨论前教师通过给学生呈现食物浪费惊人的画面和数字,刺激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思考,使随后的讨论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在话题的选择上也要反复斟酌,以讨论法作为支架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任何写作话题,譬如“雾霾天气”这样的话题就很难驾驭。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讨论的内容,最好是学生想知道却又了解不多的话题,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的讨论欲望。

3.2 讨论进行中教师要掌好舵,提高讨论效率

高三年级的课时非常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达成一定要有时间观念。每一个讨论步骤,教师都要给出规定时间,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紧迫感,从而积极行动起来,避免漫无边际的瞎

扯。讨论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当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时,容易游离主题,这时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中心进行讨论,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教师不要固定在某一小组,可以来回巡视,必要时要查看一下学生的讨论稿,这样也能起到督促作用。

3.3 初稿后,鼓励学生多向同伴讨教学习

学生们经过层层讨论后,大多都能写出初稿。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案例的写作课没能做到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修改稿再上交教师批阅环节。笔者想到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无论平时作文训练还是考场作文都能做到语言流畅、结构清晰,有的甚至达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第一等文章的要求,就鼓励其他学生课下读读他们写的作文,与他们讨论写作思路,进而相互分析出他们的作文好在哪里,并比较自己写的文章与之差距。写作能力薄弱的学生在从教师的课堂讨论教学中得到启发的基础上,又以同伴的思维过程为支架,在相互讨论中体悟和理解相关知识,就能愉快拿起笔来,写出基本达到要求、分数在合格以上的文章。

参考文献

鲍勤. 2007. 支架式教学模式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9(1):53-55.

耿泉香. 2000. 讨论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尝试[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1):111-112.

教育部. 2012. 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路世英. 2009.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11(4):40-44.

宋志平. 2001. 美语路路通——写作通[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王重力,秦君怡. 2002. 讨论法的新形式——头脑风暴法[J]. 中学生物教学(2):10-11.

姚宝梁. 2004. 预制语块与中学英语写作教学[J]. 中小学英语与研究教学(11).

张大均. 2011.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Pressley M, Hogan K, Wharton-McDonald R, et al. 1996. The challenges of 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 The challenges of instruction that supports student thinking[J].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 Practice, 11(3) 138-146.

Wood D, Bruner J S, Ross G. 1976.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7(2): 89-100.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中国新通信(2022年4期)2022-04-23 23:04:20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研究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20:10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20:46:09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2:37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