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 军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 400031)
外语院校移动图书馆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佘军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 400031)
摘要:为了顺应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移动访问需求,作者结合外语院校的特点,对外语院校移动图书馆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其发展方向提出若干建议,希望有利于外语院校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外语院校;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图书馆建设;短信服务;图书馆宣传;用户服务
2014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同步获得首批4G牌照,我国的移动网络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另外,各种类型无线网络建设也日渐成熟,为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外语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国际化、综合性、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任,为了便于师生使用图书馆资源,我们应当加快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为了解我国外语院校移动图书馆建设情况,探寻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策略,笔者特撰此文,以期与同行探讨。
1移动图书馆的含义
移动图书馆是指依托无线技术、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使读者能够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手持阅读器等,随时随地访问、查询、浏览、获取资源与信息的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服务包含了三种模式:SMS短信服务模式、WAP 网站服务模式和APP移动应用程序模式。
1.1 短信(彩信)服务模式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短信服务对软件要求低,读者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1)短信定题。读者通过注册、创建定题,移动图书馆可依据读者的需求发送匹配信息。这种方式用在借阅提醒(含预约、到期、超期、违规提醒等)、馆内信息通告等方面。(2)请求应答。读者向系统发送服务需求代码和文本组合,而后通过短信接收实时的反馈信息。这种方式用在书目查询、图书借阅等方面。短信(彩信)服务模式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及时、快捷、便宜、技术要求低等,劣势在于传输的信息较简单,多文本类信息,因此读者无法获取图书馆的庞大资源,互动交流差。
1.2 WAP 网站服务模式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网站服务模式即无线应用协议。通过移动设备( 如手机、PAD、MP4、MP5 等) 就可以享受海量的网上信息资源。随时随地访问、查询、浏览、获取图书馆资源与信息,包括OPAC查询与利用、数据库的检索与浏览、图书馆信息获取与反馈、读者学习与交流等。优势在于可以全面地获得图书馆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服务并实现交互,劣势在于实现技术有难度,访问和使用受制于网络与收费,读者需要学习才能全面了解各项功能等。
1.3 APP移动应用程序模式
安装在智能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作为独立的应用程序使用,可以实现WAP网站服务模式的功能,相比WAP网站服务模式,可以将反复在浏览器中加载的操作简化为网络数据连接和传递,从而降低上网数据流量。在收费较低或免费的网络环境中,读者可以通过缓存和离线阅读,从而控制上网流量费,在无网络环境下,依然可以进行阅读等操作。因此,国内APP模式较WAP模式可更便捷地提供更多的内容,例如视频、公开课等,同时,APP移动应用程序模式也便于与更多的功能相结合,例如个人书架离线管理、条形码读取、二维码的“扫一扫”等。
2国内移动图书馆发展状况
我国的移动图书馆始建于2003年,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2007年间的短(彩)信移动图书馆。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正式推出手机短信通知系统,提供的服务包括图书短信提醒、图书预约、短信息续借、图书催还[1]。这是国内首家短信服务移动图书馆,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建设迈出了第一步。第二阶段是2008—2010年间的WAP移动图书馆。2008年6月,湖南理工学院开通了全国高校图书馆第一家WAP服务模式的手机图书馆[2]。第三阶段是2011年以来的WAP+APP移动图书馆。2011年超星公司成功推出移动图书馆应用平台,从此我国移动图书馆APP模式进入快速发展期[3]。以上三种模式的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现今的应用情况如下:(1)短消息服务曾经是高校移动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模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已经逐渐淡出了移动图书馆主流服务模式的视野[4]。(2)WAP网站服务模式成为高校移动图书馆主流的服务模式。(3)APP移动应用程序模式,发展迅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过仕明和梁欣针对34所985院校图书馆的调研中发现,73.53%的院校图书馆采用了WAP网站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47.06%的院校图书馆采用了APP网站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5]。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智能设备的普及率越来越高。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6]。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图书馆必须加快移动图书馆建设。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特别是重点院校在移动图书馆建设方面投入较大。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李玉红曾对国内110所 211 高校图书馆进行调查,到2013年6月,有 62 家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所占比例为 56.4%[7]。但是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整体建设情况仍显不足。2013年2-4月期间,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明均仁老师以教育部批准的 820所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发现开通短信服务的有38所,开展WAP服务的有59 所,开展移动参考咨询服务的高校共计201 所,总的来看,经济水平较高、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高校手机图书馆的开通率较高,而经济欠发达、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如青海、西藏、贵州、甘肃等几乎没有开展手机服务[8]。在2015年7月,笔者通过电话电邮针对超星进行调研了解到,到2014年12月,全国有超过50%的图书馆已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而超星移动图书馆系统在全国图书馆有1080家正式订户、1400多家试用户。
3外语院校移动图书馆发展状况
3.1 外语类院校总体情况
2015年,笔者针对国内10所重点外语类院校开展了移动图书馆的调查,调查的方式主要是网络、电话。通过调研发现,10所重点外语院校仅50%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在移动图书馆建设方面,由于技术、设备、人员、开发与维护费用等限制,建设主要依靠一些专业的系统开发商来完成,较少自主开发。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情况见表1:
表1 我国10所重点外语院校移动图书馆情况一览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国内10所重点外语类院校中5所高校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比重为50%;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的5所图书馆,均采用了数据库厂商提供的服务,个别图书馆同时采用了与数据库厂商合作开发的模式;在5所未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图书馆中,有2家直接试用数据库厂商所提供的服务。湖南大学图书馆员夏桢在2012年11月针对正式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24所985高校图书馆进行调研,其中采用超星解决方案的14家,书生解决方案的5家,汇文解决方案的3家,订制开发的2家[9]。由此可见,直接采用数据库厂商提供的服务是我国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的主要途径。借助国内超星、书生、汇文等成熟的移动图书馆系统,图书馆可以快速实现移动图书馆服务。
3.2 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 (见表2)
表2 我国10所重点外语院校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一览表
在表2中,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5家图书馆与2家试用图书馆同时开通了WAP和APP移动图书馆服务,开通了短信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家。这主要是因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采取了合作开发的模式,在采用超星系统后,保留了原来的短信移动图书馆服务。短信服务模式由于自身的劣势,政策对信息群发的限制,微信与微博等服务的出现,以及WAP网页服务和APP移动应用程序模式的替代作用,使短信服务模式将会逐步弱化。在调研已开通或试用的图书馆中,WAP和APP移动图书馆服务占100%, WAP和APP成为现今主流,由于数据库商已经搭建了成熟的系统,便于帮助图书馆快速实现WAP和APP移动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员夏桢在2012年11月针对正式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24所985高校图书馆调研,采用WAP模式与APP模式相结合方式的22家,采用纯APP模式的2家[10]。WAP 网站服务模式和APP移动应用程序模式各具优势,由于数据库厂商提供系统的时候,可以同时激活2种模式,因此当前多数图书馆都同时提供这2种模式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4外语院校移动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移动图书馆平台建设的制约
受技术、经费、内容获取等原因的限制,现在高校很少自建移动图书馆系统。通过对10所重点外语类院校的调研发现,目前主要采用超星解决方案,也有部分学校采用书生解决方案,这和国内其他高校所使用的移动图书馆系统的情况相同。笔者针对上述两套解决方案进行调研,主要功能如表3:
表3 超星移动图书馆和书生移动图书馆功能列表
系统提供商构建一套成熟的系统,所有参与高校共用同一套系统,可以大幅度节省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建设费用,但也有局限,主要表现在:(1)高校采用统一的系统,无法体现自身的需求,比如高校图书馆座位预约、储藏柜预约等;(2)系统缺乏兼容性,在移动图书馆系统中无法呈现其他资源;(3)缺少交流模块,无法满足创建图书馆学习社区的要求;(4)缺少空白格式模块,无法快速创建学科服务等;(5)系统完全依赖系统提供商创建,图书馆缺乏话语权。
4.2 移动图书馆中的资源整合与版权问题
由于超星移动图书馆系统方面具备更多功能,因此大多数高校采用了超星移动图书馆系统,主要资源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超星移动图书馆优势在于发现OPAC馆藏系统和超星的学术资源,以及超星能提供的公开课、视频、报纸等资源,另外还提供了图书上传和文献传递等资源共享方式。从中可见我国移动图书馆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移动图书馆中的资源主要来自系统提供商,无法体现自建的特色馆藏;(2)系统缺乏兼容性,在移动图书馆系统中无法体现其他资源;(3)国内移动图书馆系统主要来自超星、书生等,由于国内系统商在与外国出版社合作方面不具备优势,因此在自身的学术资源中仅有很少的外文资源,通常只能对二次文献进行检索,而无法提供全文检索;(4)上传图书所涉及的版权利用问题;(5)系统商针对第三方文献开展文献传递的合法性问题。
图1超星移动图书馆系统WAP版和APP版主要资源
4.3 用户使用成本过高
用户在使用移动图书馆服务中主要涉及到三部分费用:(1)智能设备购买费。中国互联网络中心《2012-2015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数为6.98亿。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已经实现了人手1机。(2)资源使用费,通常由图书馆或院系出钱订购,终端用户在IP范围内可免费使用,也有通过用户名/密码的方式免费使用。(3)通信流量费,如果使用WIFI无线网络,这部分费用占比很低,如果通过高校或公共场所的WIFI,甚至可以不用花任何上网费。如果使用3G/4G访问资源,那么通信流量费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现在国内通信运营商都推动用户过渡到4G(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上。2015年7月中国移动的官网查询[11],4G收费情况如表4:
套餐外上网流量0.29元/M。如果按照套餐外的流量费计算,考虑到外语院校资源的特点,用户多使用文献类数据库资源,其中包括期刊、电子书、论文等;另外还有多媒体资源数据库,其中包括教学资源、影视资源等。以ProQuest平台为例:1篇来自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的文献平均为0.5MB,对应0.145元流量费;1篇来自PQDT北美博硕论文的文献平均为5MB,对应1.45元的流量费;1本来自ebrary电子书数据库的文献平均为60MB,对应17.4元的流量费;1个来自LION英语文学数据库的Shakespeare Audio Plays的广播剧平均为300MB,对应87元的流量费;1部120分钟标清电影(含公开课视频)平均为600MB,对应174元的流量费。考虑到外语专业终端用户多使用多媒体资料,通信流量费的支出费用会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用户对资源的使用。
表4 2015年7月中国移动4G收费情况
4.4 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培训和宣传问题
大多数高校WAP和APP移动图书馆系统是在近3年内开通的,属于全新的服务。如何发挥移动图书馆的各项功能,使其有利于图书馆资源利用、有利于教学服务、有利于终端用户获取资源和服务成为重要的课题。如果单纯地借助外力,依赖系统商进行培训和宣传,移动图书馆所发挥的作用必然会受到限制,逐渐沦为单一数据库商的检索门户,或是可以休闲阅读的网址。如何更好地发挥移动图书馆的作用,这就需要很好地解决系统培训宣传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针对图书馆员的培训,包括馆员对系统功能的学习、运用与开发;(2)针对终端用户,即高校的师生、研究人员等,包括宣传推广、组织讲座、操作演示等。
5针对外语院校建设移动图书馆的一些建议
5.1 建设有特色的移动图书馆平台
5.1.1 加强与系统供应商合作,推动平台建设
考虑到目前国内外语院校大多数直接使用系统供应商的移动图书馆系统,首先应当考虑解决兼容性问题。这样图书馆可以依靠自身力量或借助外力,创建个性化的服务系统,并融入到移动图书馆系统中。例如在移动图书馆中体现微信和微博,加入图书馆特色系统,创建学习兴趣小组系统,融入学科服务体系系统等。目前由系统商提供的图书馆还无法显示这些功能,需要推动现有移动图书馆提供商提供系统的兼容性,这样可以在其系统中添加其他移动服务;同时单纯的WAP或APP模式系统都存在彼此兼容的问题,例如ProQuest的search.proquest.com检索平台提供自适应网页的移动服务,不提供APP服务,那么就不可能添加到单纯的APP模式系统中,因此加强Hybrid App混合模式系统将是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5.1.2 加强内部合作,创建联系人和负责人机制
图书馆依据自身功能划分出了许多的部门,例如采访部、咨询部、技术部等。采访部经常面对系统和数据库供应商,咨询部经常面对终端用户,技术部长于系统管理和维护。在移动图书馆平台建设方面,应当在各部门设立联系人,并在技术部设置专门的负责人,这样的机制便于咨询部基于行业认识和用户实际需求提出移动图书馆服务和功能方面的改善需求;采访部可与系统商协商,提出更新或升级系统的需求;技术部负责人则可贯穿整个流程,针对需求进行评价、提出可操作性建议、方案评估、方案实施的馆方协调人、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等。考虑到众多外语院校都采用了相同的移动图书馆系统,因此可以成立移动图书馆技术小组,针对一些相同的平台功能,小组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
5.1.3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拓展平台功能和服务
移动图书馆服务需要明确服务的定位,必须从用户需求出发,寻找服务角度。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是师生,他们参与到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中,系统建设可以从实际需求出发,终端用户需要什么,服务内容就开发什么内容。比如在移动系统中还可以增加针对外语教师/研究人员的课题信息推送服务、学生课后资料检索作业布置服务、教参共享、学科资源服务、兴趣小组交流平台、图书馆预约服务、资源推荐等。
5.2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推动资源整合、共享
5.2.1 推动资源整合和共享
目前外语院校订购的移动图书馆系统,往往只能检索到馆藏书目与来自系统提供商的资源,而高校购买了许多电子资源,由于资源格式、标准不统一,因此无法实现跨库检索。在移动图书馆系统中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工作:(1)目前仍然有众多的数据库没有实现可移动访问,图书馆可以向数据库商提出需求,加快数据库移动化访问进程;(2)外语院校目前采用的超星或书生移动图书馆系统,由于国内数据库商在获取国外出版文献方面没有优势,因此可以考虑组团订购国外的知识发现体系。例如来自ProQuest的Summon知识发现体系,这种知识发现体系,由于获取了大量国外出版商提供的全文元数据,并且可以按照学校订购资源情况进行激活,也可以和360、SFX这样的链接服务器兼容,便于用户获取本校资源;(3)将外语院校图书馆间的馆际互借系统、区域图书馆间馆际互借系统、CASHL馆际借书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CALIS的e读等系统进行整合,便于在移动图书馆中建立通畅的馆际互借渠道,实现国内资源的共享。
5.2.2 保护知识产权,避免侵权
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有《著作权法》以及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订购数据库的合同中也有相关的版权保护条款。由于移动图书馆更便于信息传播,随之产生了很多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例如针对个人所上传信息资源的传播限定、离线存储应用的定义、文献传递中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我国应当加强移动图书馆方面的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便于指导移动图书馆建设。同时,从技术方面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例如数字加密技术、访问限定技术、阅读时效控制等。另外,高校应当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教育,提高终端用户的法律意识,做到合理合法使用移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
5.3 提高网络速度、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5.3.1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和社会应当加强无线网络WIFI建设,便于读者在一定使用范围内通过移动设备 WIFI 免费下载使用图书馆数据资源。目前高校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WIFI系统,地方政府在众多的城市公共场所也建立了免费的WIFI,一些企业也加速了免费WIFI布局,例如百度牵头的公交免费WIFI进入了快速发展期。WIFI的建设将有利于降低用户使用数字资源的成本。
2015年4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就“手机流量资费和网速”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宽带专项行动中“加快4G建设”“大幅提升网速”等重点工作的推进力度。这些措施也有利于用户降低使用数字资源的成本。
5.3.2 加强与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合作
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为了支持这一战略,长期以来国家向各高校提供了大量购买信息资源的资金,为了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各移动运营商应该响应科教兴国的战略。针对高校用来教学和研究的数据库资源建立服务器登记制度,在访问这些数据库资源的时候,应当给予大幅度的流量费优惠。
5.4 加强利用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培训和宣传
5.4.1 对图书馆馆员的培训
面对新的移动图书馆系统,馆员应该继续丰富自己的知识,弥补自身的薄弱环节,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充分理解和利用移动图书馆的馆员,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其中,技术部馆员需要深入了解移动图书馆的系统知识,便于帮助图书馆拓展移动服务和内容;采访部馆员需要认识到订购资源的内容构成及是否可实现移动访问,从而了解本馆移动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情况,便于制定下一步资源采购方案;咨询部馆员需要深入了解移动图书馆的功能和内容,便于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5.4.2 对读者进行线上和实地培训
首先,图书馆应该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做好了老师的培训,才能更好地通过他们带动学生利用移动图书馆。其次,图书馆要采取多种形式对用户进行培训,除了馆内每年的新生培训和日常培训外,可以申请系统供应商提供线上或实地培训,线上培训应当保障数据传输速度和质量,对于没有到场的读者,图书馆可以通过摄像进行即时传送,保障无法到达讲座现场的用户即时收看讲座视频,也可以通过回放功能,随时观看讲座。另外,可以建立微信推广平台,开展实时交互式服务。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开展及时语音留言、快速文字和图片展示,开展实时交互式服务。
6结语
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方式和发展方向。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日趋完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上网费和流量费的逐步降低,可利用的资源日益丰富,移动图书馆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潜在用户。外语院校图书馆应当抓住移动图书馆高速发展的契机,大力加强移动图书馆建设,积极研究移动图书馆新技术,如二维码的应用、射频技术图书定位、网络图书推荐订购借还、远程机房设备管理、云计算等,让读者真正享受到超越时空限制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鄢小燕,李名洋.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现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2):65.
[2] 孙学刚.中美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比较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0):46-48.
[3] 吕盼盼,张兰萍.基于APP的高校移动图书馆应用模式初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53-156.
[4] 梁欣,过仕明.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3,(9):58-64.
[5] 过仕明,梁欣.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现状与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1):90-96.
[6]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5-07/23/c_134438782.htm.
[7] 李玉红.国内 “211”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发展状况[J].现代情报,2014,(3) :78-79.
[8] 明均仁.国内本科院校手机图书馆的调查分析与建设对策[J].现代情报,2014,(1): 61-62.
[9][10] 夏桢.以应用为导向的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与研究——以湖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2):13-21.
[11] http://www.10086.cn/4G/zixuantc/bj/.
(责任编辑:朱爱瑜)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obile Library Co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ies
SHE Jun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400031,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bile library, and to meet the growing mobile access needs of users,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of mobile library co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ie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hopes that the paper is helpful to the mobile library construction work in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ies as well.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ies;mobile library;mobile phone library; library construction; short message service; library propaganda; user service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25(2016)02-0038-07
作者简介:佘军,男,副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