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2016-06-16 10:01牟秋菊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工业经济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城镇化

牟秋菊(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牟秋菊
(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破解贵州省当前发展中若干问题的关键环节。文章从分析贵州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现状入手,选取ALP、 URB、IND指标,对三者间的两两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根据实证分析发现的问题结合现实提出了促进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一、引言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地区欠发达的省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都较低,这影响到全国小康目标的同步实现。2012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贵州省既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差距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和困难,又面临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要求贵州省应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把后发赶超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起来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二、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现状

1.贵州省工业化发展现状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和财政税收的重要源泉。自1950年起,贵州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业持续增长,实现了全省经济总量的扩张。工业化过程中随着现代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提高、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上升。“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贵州工业增速不断提高分别达11.6%、14.4%,工业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尽管贵州工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国际上有较多的衡量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标准,如以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进行判断。

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标准判断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变的结果,结构转变与人均收入有着规律性联系。根据钱纳里的多国模型,即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可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的发达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6个时期。以1982年的不变价计算,人均GDP在728~1456美元为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贵州省2013年的人均GDP 为3691.47美元,1982-2013年我国物价指数的平均水平为0.055,以1982年的不变价计算,2013年的人均GDP相当于1370美元。根据经济学家钱纳里的多国模型进行判定,贵州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1.2产业结构标准判断

西蒙·库兹涅茨认为,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二元转化”。当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并且第二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三产业,即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到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此后第三产业比重逐步高于第二产业比重,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若第一产业比重大,则产业结构水平低;第三产业比重大,则产业结构水平高[1]。贵州2009年到2013年三次产业比重如表1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贵州省2009年到2013年三大产业的比重由14.06:37.74:48.2逐步调整为12.35:40.51:47.14,产业结构由改革开发前的“一、二、三”变为“三、二、一”,产业结构由低向高演变并逐步趋向合理。以2013年为例,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2.35%、40.51%、47.14%,根据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三阶段理论,贵州似乎已接近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实际上第一产业比重低是由于贵州的农业生产条件差,而不是工业发达的结果。由此可见,贵州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仍不够协调、合理,工业化进程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2.贵州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贵州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逐步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为30%-70%的阶段是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开始贵州的城镇化率已超过30%,即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是与全国相比贵州省的城镇化率还是较低。2009-2013年贵州省的城镇化率为分别为29.9%、33.8%、35.0%、36.4%、37.8%,虽然逐年提升且与全国的差距也逐步缩小,但是与全国及西部地区相比贵州省城镇化水平仍处较低水平。以2013年为例,贵州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表1 贵州省2009-2013年三大产业比重

表2 贵州与全国及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比较

3.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生产结构也逐步得到了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逐步形成了特色优质农产品区域化发展格局,农产品市场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贵州农业仍处于相对落后的传统状态,60%以上的人口仍滞留在农业,农村经济仍十分落后,仍存在着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等问题,总体来说,贵州农业现代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2]。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缓慢也使得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悬殊较大,以2013年为例农民人均纯收入仅565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8896元低3246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3.51%,在全国31个省(市、区)排名最后。

三、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1.指标的选取以及变量的说明

对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者的评价指标及体系,既有以单个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表示其发展水平的,也有一些学者通过一系列综合性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操作的可能性和比较分析的简化,本文采用单一指标来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指标选取标准如下:

农业现代化衡量指标(ALP)的选择:以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进行衡量。农业现代化包含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还包括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定义上看很难用单一指标来衡量。但从结果上来看,农业现代化一定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可以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即农业部门产值比重与农业部门就业人口比重之比来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城镇化衡量指标(URB)的选取:通常以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和表示城镇化水平。

工业化衡量指标(IND)的选择:对工业化水平的衡量,以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衡量工业化水平,既可反映工业化的进程,又可克服工业化偏差带来的影响,也利于进行国际比较。

2.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两两关系实证分析

2.1贵州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实证分析

2001-2013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

通过EVIEWS6.0软件模拟贵州省城镇化与工业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消除序列相关性,得到模拟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回归分析结果可得到贵州省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模拟回归方程式:Y=0.07796+0.791543X,又由R2=0.931398可以看出方程消除序列相关性后的拟合优度很高。以上回归模拟结果显示,贵州省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工业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应地城镇化率将会提高0.79154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贵州省的工业化进程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3 2001-2013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统计表

表4 EVIEWS6.0软件模拟贵州省城镇化与工业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Y(城镇化)与X(工业化),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具体的检验结果如表5。

表5 Y(城镇化)与X(工业化)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IND does not Granger Cause URB的Probability为0.5322,URB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ND的Probability为0.2243,这表明贵州省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不显著。

2.2贵州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分析

2001-2013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统计如表6所示。

通过EVIEWS6.0软件模拟贵州省城镇化与工业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消除序列相关性,得到模拟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回归分析结果可得到贵州省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模拟回归方程式:Y=0.07796+0.791543X,又由R2=0.931398可以看出方程消除序列相关性后的拟合优度很高。以上回归模拟结果显示,贵州省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工业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应地城镇化率将会提高0.79154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贵州省的工业化进程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Y(城镇化)与X(工业化),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具体的检验结果如表8。

表6 2001-2013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统计表

表7 EVIEWS6.0软件模拟贵州省城镇化与工业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表8 Y(城镇化)与X(工业化)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

以上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AL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URB的Probability为0.9884,URB does not Granger Cause ALP 的Probability为0.2153,这表明贵州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不显著。

2.3贵州省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分析

2001-2013年贵州省工业化率与农业现代化率统计如表9所示。

表9 2001-2013年贵州省工业化率与农业现代化率统计表

通过EVIEWS6.0软件模拟贵州省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消除序列相关性,得到模拟结果如表10所示。

由表10回归分析可得到贵州省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模拟回归方程式:

]Y = 0 .1 7 6 9 0 2 + 0 .2 5 4 3 9 1 X,又由R2=0.863622,方程消除序列相关性后拟合优度很高。以上回归模拟结果显示,贵州省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农业现代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工业化率提高0.25439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贵州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对工业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Y(工业化)与X(农业现代化),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具体的检验结果如表11。

表10 EVIEWS6.0软件模拟贵州省城镇化与工业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表11 Y(城镇化)与X(工业化)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

以上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AL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ND的Probability为0.1234,IND does not Granger Cause ALP的Probability为0.0216,这表明贵州省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原因。

以上实证分析显示,贵州的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一种经济联系。贵州省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均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并且,由自变量X的系数可以发现贵州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中是最为强烈的,比较而言,贵州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之间以及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不够明显。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目前贵州的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拉动力不强,工业化没有有效地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没有明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的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工农产业之间的产业链接难以形成;城镇化的带动方面,由于小城镇的发展尚未形成全面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得农业生产的生产、运输成本较高、市场信息不畅,并且由于在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不能让进城务工农民完全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这些因素不但制约了城镇化的进程也使农业的发展难以带动[3]。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贵州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需要继续维持贵州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较强作用关系,同时,对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之间以及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较弱的相互作用现状,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的加强并深化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以此来促进三者的协调发展。

四、促进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以“大数据”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贵州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大数据”产业也稳步快速的发展,并将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理念,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方面,可通过“大数据”促进山地旅游、山地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大数据与现代物流、金融业等融合,以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其次,可利用“大数据”培育新的经济业态[4]。贵州省要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后发赶超,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优势产业,应利用“大数据”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培育新型产业,推动工业聚集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

2.依托农业走特色工业化道路

目前贵州部分产业资源依赖性强,许多产品只经过简单加工就被投放市场,农产品深层次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很低,使得工业对农业的拉动不足,严重制约着特色工业化道路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贵州省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资源的比较优势,并以信息化为依托,准确把握市场导向,走特色工业化道路。首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使农副产品加工业成为贵州的重要工业支柱。例如:目前贵州省大力发展的核桃产业,可进行多环节、多品种的加工。其次,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州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要科学规划,选择符合贵州资源条件的农业主导产业进行发展,推动农业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最后,是要转变产业结构,通过合作社、农业产业化、农业园区等吸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吸引本地青壮劳动力回乡就业,带动农村人口向乡镇转移,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带动农村的发展[5]。

3.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动农民市民化进程

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但是要使农民在城镇稳定下来,转变为真正的“市民”,需要在入城政策上提供各种支持。2015年5月贵州省颁布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6月1日起,贵州省的居民在户籍证的“户别”栏不再登记农业或非农业,统一登记为家庭户或集体户。但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份转变,需继续推进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创新[6]。因此推动农民市民化进程,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配套制度。如进一步统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子女教育权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基本住房需求、就业制度等纳入城镇保障体系的制度改革,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加快推动农民市民化进程。

4.破除农业现化发展的障碍

破除农业现化发展的障碍,矫正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其关键在于,一是改变过去以传统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战略。提倡发展新型工业、特色工业,强化工业与农业的联动关系,利用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形成以工促农的生产关系。二是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应基于各地的现实情况构筑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产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化建设[7]。三是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应积极探索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一方面使农民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农民畅通农产品销售。四是完善农村金融对农业的支持体系。引进和培育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化资本,灵活多样地创新农业投资形式,加快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对农业的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涂文明, “三化”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实现路径的重构[J].求实,2014(1):53-57.

[2]夏春萍.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0):125-127.

[3]尹成杰.关于“三化同步”推进的理性思考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8-12.

[4]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三化”同步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4-7.

[5]徐大伟,段姗姗.“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协同和机制设计理论[J].农业经济问题,2012(2):8-13.

[6]曾福生,高鸣,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3(1):25-39.

[7]陈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14(3):112-115.

Evidence-based Study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Qiuju Mou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iyang, Guizhou, 550004, China)

Abstract:Currently, it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for Guizhou Province to coordinate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three factors tha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ddressing the existing challenges.Based on such indicators as ALP, URB and IND, the article makes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Granger Causal Relation Test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the agricultural sector.With the issues identified through evidence-based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it furth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better achiev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Industrializ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866 (2016) 03-335-10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DOI:10.11970/j.issn.2095-7866.2016.03.011

课题来源:

贵州省工业发展研究中心2 0 1 4重点课题“贵州省三化协调发展研究”(GZGY20140705)、贵州省教育厅2014规划课题(14GH036)。

作者简介:

牟秋菊(1977-),女,汉族,贵州织金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贵州理工学院教授,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E-mail: 50933239@qq.com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城镇化
家乡的城镇化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