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贺,李忠红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珠三角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实证分析
——基于2009—2013年东莞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研究
王贺,李忠红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指的是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大学生对工作感知满意程度高低。本文利用东莞理工学院于2014年进行的珠三角大学生就业流向研究的抽样调查数据,对东莞理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概括如下:找工作时间、岗位级别与月收入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都是显著的,单位性质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回归结果显示:岗位级别高、月收入高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找工作时间短、匆忙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相对低。可见,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作的岗位级别“高”“低”和月收入的“多”“少”,毕业生对所谓“好”工作的看法极其相似,反映出劳动力市场存在极度的不平衡。因此,建立公平、公正、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通过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因素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
[关键词]就业满意度;珠三角;大学生
一、概念及研究综述
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指的是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大学生对工作感知满意程度高低,它取决于大学生的感知与就业期望之间的差异程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可以归纳为以下公式:就业满意度等于就业实际感知减去就业期望。
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收入、升迁机会、同事关系以及工作本身的性质等,每个人的心理预期不同,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也会不同。从上述公式来看,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在就业期望一定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实际感知是不同的,即同样的毕业生对不同工作的感受有显著的差异。另外一类是非工作因素,包括毕业生的人口学特征、毕业生的人力资本、个人和家庭的社会资本、所在高校特征、求职状况等因素。在就业实际感知一定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是不同的,即不同的毕业生对于同样工作的期望值可能会有显著的差异。高学历、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往往有较高的工作期望值,在面对同样的工作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国内外有关就业满意度的研究非常丰富。特罗( Trow)和桑亚(San-yal)对高等教育与就业问题进行了国际比较,发现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阶段后,大学生就业状况越来越差、就业满意度越来越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1]鲍尔(Ball)和奇科( Chrk )对马来西亚本国培养的毕业生与在美国和英国留学的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没有发现不同就学地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2]弗洛里(Florit )利用计量回归模型分析了教育年限、教育与工作匹配程度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3]沃顿(Wharton)基于多水平线性模型研究了社会关系与就业满意度之间的联系。[4]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涂晓明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个体特征,研究显示,越是凭借非自主就业方式(学校推荐和家庭社会关系)帮助其落实工作,大学毕业生越难达到较高的满意度;大学毕业生对起薪的期望值和签约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也是影响其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5]刘雪莲从大学毕业生职业期望对就业满意度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高。[6]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与其性别和专业显著相关,与家庭背景、生源地无显著相关。黄平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方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7]研究显示,就高校就业工作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来看,情况不容乐观,表示“不满意”的比例与表示“很满意”的比例相当。特别是在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总体评价时,表示“不满意”的比例比表示“很满意”的比例高。王一兵采用半参数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女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同时分析了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提高女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及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提出了一些建议。[8]曹雪莲使用“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均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显著因素。[9]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特征、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以及目标工作特征的各个维度均是对就业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
二、样本基本情况
(一)样本说明
在本研究中,因变量为珠三角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2977份,其中有效问卷2807份。在有效样本中,问卷调研样本毕业生为2009年至2013年,学历为本科和专科层次,年龄介于20至30岁之间,整体来看,样本包含毕业生在年度上分布较为均匀,其中2009年为547人,2010年为442人,2011年为510人,2012年为598人,2013年为710人。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为2226人。性别基本上平分秋色,男性为1525人,女性为1282人,年龄呈现一种较为典型的正态分布,其中平均年龄为25.50岁,基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可以较为客观地对自己就业满意度做出评价。样本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调研样本描述统计图
(二)变量说明
本研究调查问卷第18个问题涉及珠三角高校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状况的总体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5个类别,按李克特量表从高到低分别赋值5―1。从统计描述的结果来看,2009—2013年的东莞理工学院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的整体评价得分为3.36,处于整体偏上水平。解释变量为影响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各种因素,本文将其分为工作因素和非工作因素两大类。具体来说,影响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工作因素包括月收入、就业城市、单位性质、就业行业、岗位类型、雇佣形式等。
三、数据分析及基本结论
(一)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与年龄、学历、性别的关系
年龄、学历和性别是分析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参考性指标。从图2可以直观看出,不同年龄阶段的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的评价在“满意”以上水平的占绝大多数人;不同性别的毕业生,其就业满意度评价呈现一种典型的正态分布形态,大部分人对就业评价在3分(满意)以上;从学历上来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对就业评价的情况基本一致,即对就业情况“满意”的是多数人。
图2 大学生就业落单度与年龄、性别和学历的关系
图3 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年度变化情况
(二)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年度变化情况
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年度变化情况来看,5年间(2009-2013)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状况,具体来看,2011年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调研样本评价均值为3.38,2012年的就业满意度最低,只有3.25,但是,这5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变化不大。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调研问卷包含了17个问题,经过SPSS22.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发现问卷的KMO和Bartlett检验,KMO的值为 0.832,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21.72,P值为0,问卷具有良好效度。在旋转成份矩阵表中的4个成份中,发现月收入、岗位级别、单位性质和找工作时间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主要因素,四个因子的整体解释程度为72.33%。为进一步客观解释这四个因素在对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将调研数据导入Minitab16.0分析程序,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回归方程(公式1)和回归系数表(表1)。
Y=2.36-0.112X1+0.149X2-0.0205X3+0.103X4
(1)
其中,Y为就业满意度,X1为月收入,X2为岗位级别,X3为单位性质,X4为找工作时间。
表1 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回归方程系数表
图4 就业满意度、交互作用图
进一步来看(图4),在月收入、岗位级别、单位性质和找工作时间四个影响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因子中,一方面,找工作时间与单位性质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同时单位性质的P值为0.129,远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可以说大学生就业的单位性质对就业满意度没有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岗位级别对月收入影响较为显著,在交互作用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随着岗位级别的提升也不断的上升,就业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四、结论及展望
本文利用东莞理工学院于2014年进行的珠三角大学生就业流向研究的抽样调查数据,对东莞理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概括如下:找工作时间、岗位级别与月收入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都是显著的,单位性质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回归结果显示:岗位级别高、月收入高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找工作时间短,匆忙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相对低。
可见,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作的岗位级别“高”“低”和月收入的“多”“少”,毕业生对所谓“好”工作的看法极其相似,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极度的不平衡,市场分割现象严重。有家庭资源和父母帮助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拥有明显的优势,更容易获得“好”工作。
上述实证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一,就业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因素。珠三角的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分割现象,具体表现在城乡差异、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岗位差异等方面,这些差异造成了显著的收入差异。能够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普遍较高,而只能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低。建立公平、公正、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通过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因素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放开高校毕业生的户口限制,增加毕业生就业的流动性。同时,制定更有利于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制度,让毕业生不再分担档案存放的成本。第二,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显著地影响就业满意度,因此,进一步加强学校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网络信息是公平性和竞争性更强的求职渠道,以这种求职渠道获得工作机会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更高,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网络就业渠道的服务。
[参考文献]
[1]Trow, M. (1974).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Paris: OECD; Sanyal, B. (1987).Highe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Falmer Press.
[2]Balf & Chile.(2001).Early employment outcomes of home and foreign educated graduates: The Malaysian experience. Higher Education, 42(2),X71-189.
[3]Florit, E. F., &Vila Lladosa, L. E.(2047).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 on job satisfaction: Independent single-equation v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 12(2)157-170.
[4]Wharton, A. S., Rotolo, T., &Bird, S. R. (2000). Social context at work: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job satisfaction. Sociological Forum. 1(1), 65-90.
[5]涂晓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7,(2):117-119.
[6]刘雪莲.大学毕业生职业期望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 2007.
[7]黄平.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
[8]王一兵.女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半参数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11下):71-74.
[9]曹雪莲.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大学,2012.
[责任编辑:董士忠]
[收稿日期]2015-11-22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珠三角大学生就业流向研究” (GD12XJY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贺(1978—),男,河南许昌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忠红(1965—),男,广东兴宁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6)01-01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