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校园暴力现象探析

2016-06-16 06:02陈晓霞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日本

陈晓霞

(泉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日本校园暴力现象探析

陈晓霞

(泉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校园暴力问题是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而日本的校园暴力更是由来已久,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从日本校园暴力频发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了解日本社会的对应举措,以期对我国在防患校园暴力现象方面的教育工作有所警示。

[关键词]日本;校园暴力;日本教育

校园暴力问题是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那到底什么是“校园暴力”呢?

日本文部科学省对校园暴力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的“校园暴力”是指“儿童或学生在校内外受到与自己有一定关系的人心理、物理上的攻击,造成精神上痛苦的行为。此外,还做了如下注释:(1)“站在受欺负儿童或学生的立场”指的是,要考虑到受欺负儿童的心情;(2)“有一定的关系的人“指的是,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比如,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或者同一个团体活动的人、即和该儿童或学生有关的人或集团等、和该儿童或学生有任何人际关系的人;(3)所谓的“攻击”,不只是指“被同伴孤立”或“被集团忽视”等直接行为,而是包含通过心理压迫使对方造成痛苦的行为;(4)所谓的“物理攻击”,指的是不只是身体攻击,还包括藏匿、勒索财物;(5)不包括打架等。*http://www.mext.go.jp/ijime/detail/1336269.htm由此可见,在日本,对“校园暴力”的判定, 在于受害者精神、身体上是否遭受到的痛苦。

一、日本校园暴力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校园暴力现象就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校园暴力恶性事件更是日益严重。*http://matome.naver.jp/odai/21400769423531680012011年,滋贺县大津市内的公立中学2年级的一名男生,由于不堪忍受同学平日对他的欺凌,如“被强迫进行自杀练习”、“以玩摔跤游戏为借口每天都对其进行暴力侵害”、“运动会当天,全身被用胶布绑住”、“被迫吃死蜜蜂”等等,从自家住宅14楼跳楼自杀。*http://matome.naver.jp/odai/2140076942353168001

2008年—2014年日本中小学生因不堪忍受

校园欺负而自杀人数曲线图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2008年因遭受到校园暴力而自杀的人数有6人,2014年则增至11人,呈明显上升趋势,初中生、高中生尤其突出。*http://www.e-stat.go.jp/SG1/estat/NewList.do?tid=000001016708

二、日本校园暴力现象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近年来,日本校园暴力频发,且日益严重,其原因是什么呢?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校园暴力频发,家庭、学校、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家庭因素

审视一桩桩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总能发现家庭教育不当折射在施暴者和受害者身上的阴影。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偏颇主要表现在:(1)养在于家,教在于校。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父母亲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充分的交流;有的父母甚至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应该在于教师,作为家长,只需给孩子提供一个生活的空间就够了。因此,孩子们从学校回到家里,经常是在自己独立的房间里,玩游戏、看电视、听音乐,逐渐形成自我或内向的性格。自我的孩子当这种孤独的、郁闷的情绪无处发泄的时候,这些孩子便很容易成为暴力现象中的施暴者,向比自己弱小的人发泄不满,欺负他人甚至出现暴力行为。而内向的孩子便很容易成为暴力现象中的受害者,且不敢或无处倾诉,从而走向极端。在2012年10月,鸟取县某市立中学男生,因不堪忍受同学的欺凌从校内5米高台上跳下,所幸只是腰部受到重伤。这名学生只是在A4的笔记本上默默地记录了满满5页的平日受欺负情形,不敢向家人等倾诉。(2)迁就溺爱。父母亲对孩子只是一味地迁就溺爱。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一味地宠溺,甚至包庇。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往往为人比较跋扈,没有同情心,容易成为施暴者。2011年滋贺县大津市某市立中学二年级男生从自家楼上跳下自杀事件的施暴者有3个。其中之一的母亲便是该校的PTA(家庭学校联系委员会)会长,在此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上还叫嚣:“我儿子只不过是在学校跟同学友好地玩摔跤比赛而已,却被当做犯罪嫌疑人不能去学校了,如果我儿子因此事自杀,在坐的每一个人包括老师都有责任”。而该事件的另一施暴者父亲系京都大学医学部毕业,在京都大学研究生部从事病理研究,工作较忙,对孩子疏于管教,母亲过于溺爱。还有一个施暴者在受害者自杀后便举家迁往京都。据悉邻居经常向其父母投诉孩子经常从楼上扔烟头到楼下无果。在受害者自杀后,这三个施暴者还甚至在受害者的照片上挖洞乱写。在寻求自杀原因而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施暴者这么写道:“死了真高兴”“ 虽然死了,我听到还是笑出来了”等等缺乏任何同情心的话语。(3)家庭破裂,家庭教育缺失。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日本的离婚率剧增、家庭暴力、家庭关系不融洽等家庭问题给孩子带来了消极影响。日本单亲家庭等破碎家庭的增多,使得孩子在家庭中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遇到问题,家庭没能成为最好的倾诉地,也得不到监护人的正确引导,渴望得到关爱,却得不到,渐渐地就形成漠视亲情,漠视别人的思想,看到受害者处于悲惨的境地,受害者、旁观者都不觉得可怜。2011年滋贺县大津市校园暴力事件的受害者某市立中学二年级的男生便是来自单亲家庭。大津校园事件的受害者是和两个姐姐一起跟父亲住,父亲平常忙于养家,对孩子的事情无暇问津。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内部交流的减少和家庭教育的偏颇、缺失对日本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形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孤僻、性格内向、自控能力差,这些都是校园暴力现象多发的因素。为预防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日本政府呼吁,父母在家应该与孩子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以及心理成长。同时,还强化父母对孩子的监管责任。

(二)学校因素

(1)重智轻德的学校教育

日本是学历社会,学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为进入名牌大学,学生从初等教育阶段就开始了激烈的考试竞争。而这种典型的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学生的考试技能,忽视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被父母带着穿梭于各种补习班, 就为了能进好的中学,进而为进名牌大学做准备。教师和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使学生过早承受过重的学业负担,当紧张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以校园暴力的形式反映出来。

此外,激烈的考试竞争和高淘汰率,必然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实现其理想,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因此而产生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厌学情绪以及学校恐惧症,进而通过校园暴力的方式释放出来。

因此,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学校在教授学生文化课的同时,也应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不能一味地强调文化课成绩,单纯地以文化课的成绩作为孩子的唯一评价标准;否则即便有教育成果也是残缺的。

(2)教师对校园暴力事件支援力度不够或处理不当。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对2008—2014年的统计,学生受到欺负后,有七成左右会向学校老师或班主任倾诉并寻求帮助。如果学校老师能够及时地帮助受害者适当地开解、疏导,对校园暴力现象进行合理地调解,很多恶性事件是可以防范于未然的。据悉,2011年滋贺县大津市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的调查问卷里,曾有学生反映,受害者在学校常被强迫“练习自杀”,而教师则熟视无睹。而受害者在受到同学的欺负后也曾向老师报告,希望老师能给予帮助,但老师置若罔闻。之后,受害者姐姐也曾向该校校长汇报弟弟被欺负一事,校长也不予理睬。

学校教职工是预防、制止校园暴力的主要力量。为了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各校配备应对校园暴力的专职教师,并成立“校园暴力应对委员会”, 致力于早起发现和解决暴力问题,防患于未然。各市教委还配备一名“应对校园暴力对策专家”,为直接面对校园暴力问题的教师提供咨询。此外,日本还设置了“儿童安全对策支援室”以便对因遭受校园暴力而自杀事件及时提供支援措施,包括到学校现场进行支援。

(3)因忌惮社会舆论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在暴力事件发生后采取或隐瞒或否认校园欺负存在。从根本上2007年,大阪府茨木市的追手门学院的某印度籍留学生在神户市自住的公寓跳楼自杀。遗书上写着“在学校受的欺负已经是我能容忍的底线。我已经无处可去”。尽管有这张遗书,校方还是以“受调查的学生父母表示不满”为由不予实行调查。受害者父亲,在一年后,说完“我要去见我儿子”,便从同一个地方跳楼自杀。直至2010年,大学才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就此事发布了调查报告书,正式承认“校园欺负事实不容否定”,并谢罪,处分了8名干部。自杀学生所属的经管系系主任引咎辞职。

为杜绝校园暴力发生后校方采取消极懈怠的态度,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2年9月出台了《关于欺凌和学校安全的综合处理方针》,详细规定了对学校和教育委员会的支援措施,构筑国家积极应对校园欺凌的综合体制;并于2013年5月6日,发出《关于应当早期向警察咨询通报的欺凌事案的通知》,对应向警察通报的欺凌事件具体的适用例进行了归纳,供学校和教育委员会参照,以便学校发生恶性校园暴力现象后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等等。

(三)社会因素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处的环境、交往的人群有关。*师艳荣:《日本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原因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7期。日本社会对欺负行为的“纵容” 也是造成欺负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2006年,时任东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在记者招待会上被问及对北海道滝川市某小学六年级女生因不堪忍受同学的欺凌而自杀的看法时,这么说道:“孩子有什么事情,连父母亲都不敢告诉,确实很可怜。但是,我觉得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打架的方法以防被欺负。记得我小的时候转学时,也有过被同学欺负的经历。不过,我还是觉得自己战胜比较好。因为只有不怯弱,有斗志,去哪儿都不会被欺负。”*http://members.jcom.home.ne.jp/u33/i%20think%20061205ijime-isihara-takesi-1.htm可见,在日本社会,甚至存在这样一种观点:人之所以被欺负,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甚至可以这么说,比起欺负者,被欺负者才是有问题的。

此外,漫画、游戏、网络、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体宣扬的暴力文化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很多学生成为这种暴力文化的牺牲品。很多学生的暴力行为就是对网络游戏中打斗、枪战等暴力场面的简单模仿。

由于青少年学生心智还不健全,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对孩子身心的成长将会起到积极作用。2013年6月,日本参议院还出台了旨在创造儿童安心学习和开展其他活动的环境以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

校园暴力在很多国家都存在,我国也不例外。据闽南网报道,2015年8月,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某小学女生被打视频流出,父亲认出女儿后报警。视频中,这段流出的视频,时长共3分40秒。视频显示,女生扎着长长的马尾辫,白衣黑裙,被10多个学生围着,两名女生断断续续、前后共朝受害者前脸部扇了25巴掌。

我国的校园暴力问题也日渐凸显,吸取日本的教训,重养轻教的家庭环境、重智轻德的学校氛围以及宣扬暴力的社会风气都会对校园暴力起到“推动”作用。“校园暴力” 的减少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舟舵]

[收稿日期]2015-10-28

[作者简介]陈晓霞(1980-),女,福建泉州人,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日汉语言文化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6)01-0134-03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浅析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
从中美校园暴力案件报道出发思考相关法律问题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