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没有人是孤岛——专访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2016-06-16 06:00采访刘婕高冬梅翻译李雯佳
中欧商业评论 2016年1期
关键词:杰里米里夫同理

采访/刘婕、高冬梅翻译/李雯佳



这个时代,没有人是孤岛
——专访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采访/刘婕、高冬梅
翻译/李雯佳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科技理性是现代文明的主要表达方式,同理心则是感性的部分,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感性总是作为理性的补充而存在。你却把“同理心文明”置于拯救人类的高度,这是为什么?

杰里米·里夫金(以下简称:里夫金):我认为同理心文明可以很好地帮助理性,不然的话,理性更像是一种工具。我们是社会性生物,天性就是互相关联,建立关系,进行创造。如果仅仅用理性来思考,那么每个个体就像是一台自我控制的计算机。这并不是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发展的方式。我们的想象来源于我们的疑惑,来源于能够感知他人,与他人交流互动的能力。一个孤立的人是不可能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总是分散的,我们的创造性和激情总是依赖于我们所创造的关系。从某些方面来看,这也是东西方文明的一种差异。

从启蒙运动时期开始,美国和法国都出现了自由意识,人们认为自由就是能够进行自治的能力,不受制于人。而现在,互联网上的年轻用户认为自治意味着与外界失去联系,而自由是更好地与他人互动,这是互联网上的社会资本,与孤立的自治自由完全不同。他们的动力就是能够为群体做贡献,能够分享自己的才能——这是他们认可自己人类属性的方式。这就与儒家和佛教思想不谋而合。儒家思想认为自由就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依赖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和我们对所居住的社区所做的贡献。同理心作用越显著,人类个体越是受到尊重,越能保障自己的权利。

人类是社会性生物,只有拥有了想象力和创造性才能够运用理性作为一种工具。而孤立和流放是对一个人最残酷的处罚方法,一个人被流放后,他的大脑就会“死亡”。

CBR:科技文明和“同理心文明”二者是什么关系?

里夫金:首先,电子技术革命并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动力和煤炭;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集中供电系统和石油;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60年代电脑的发明。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只是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补充和完善,将我们交流、运输的方式全部电子化。是电子化将交流媒介、能源和运输的边际成本降低,变成几乎为零。

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美国著名经济和社会学家、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FOET)创始人兼主席。著有《同理心文明》、《第三次工业革命》、《零边际成本社会》、《工作的终结》等。

电子化使得人们能够直接参与别人的社会经济生活:你可以在网上制作自己的视频、进行写作等等,几乎都是零成本的,你还可以将自己的创作分享给数百万网民。而有了能源互联网,人们可以用自己的太阳能光伏板生产电能,再卖给电力公司。你还可以共享你的电动汽车,甚至是无人驾驶汽车,这都是零边际成本的。又一次,通信和运输技术压缩了人类的时间和空间间隔。举个例子,学生坐在课堂里通过互联网上课,同学可能是德国人、法国人或者美国人,课后大家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交流,每个人都认同自己是这个虚拟大家庭中的一员。海地或者菲律宾发生地震后的短短数分钟内,受灾地区的人就将现场视频发送到网上,数百万网民看了实时的视频,他们的邮件、推特的内容都是关于地震的。这时,同理心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这种对灾难的恐惧,大家想为灾民提供帮助……科技让我们能够实时参与其中。

新的科技使人们能够实时参与所有人的生活,从而促进了同理心的发展。人们突破了原有的血缘、宗教和国家的关系,变得更加开放。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以一个整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作为愿景。

CBR:如果说《自私的基因》里讲述的进化故事让人绝望,那你的《同理心文明》则让人从绝望中看到希望,可以这样理解吗?

里夫金:我正在读一本书,《嵌合体与意识——自我感觉的进化》(Chimeras and Consciousness:Evolution of the Sensory Self) ,这本书是由几位科学家共同创作的,他们的结论是,《自私的基因》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这几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起进行了研究,他们并没有看到“自私的基因”,相反,他们看到了“自我意识”,一种与他人一起构建更大的社区的能力,共同构建生物圈的能力。我在《同理心文明》中的观点是从意识和哲学的角度来总结的,而这些科学家从生物学的角度得出了同样的观点。

我并不是完全的乐观主义者,但对未来抱有希望。历史见证了同理心意识的进化,这点毋庸置疑。我们从血缘关系逐步发展至宗教、国家和生物圈关系,其间确实也经历过黑暗和倒退,但人类的发展史并不是自私、冷漠、毫无目的的历史。

对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来说,生活都是非常艰难的。但无论是一只蚂蚁还是一只蜘蛛,它们都渴望活着,渴望繁荣。随着人类不断进化,我们越来越能够感知别人的感受。我们完全有理由赞美生命,见证生命,完全有理由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并构建生态文明。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类发展的同时,不仅是技术在发展,我们的同理心也在不断地进化发展。仅仅依靠经济发展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同理心意识。

所以,孔子的思想让我非常惊讶。在如此久远以前,在与现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孔子就提出了要换位思考。佛教中也有同样的思想,将人类视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不是拥有自私基因的人类。一个物种是否能够发展壮大,取决于它与周围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儒家思想和佛教虽然没有对此进行完整的阐述,但提供了一种基本观点。

CBR:你把热力学理论中“熵”的概念运用到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同理心”与“熵”存在悖论关系,你对二者关系的阐释是什么?当代社会“同理心”与“熵”之间的矛盾呈现什么特点?

里夫金:人类的发展确实存在一个深层的悖论。随着媒介、能源和交通系统越来越复杂,人类的同理心意识在不断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消耗了更多的资源,造成了更大的熵(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总和)。这就是历史的悖论——同理心越来越多,熵也越来越多。

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第一次可以打破同理心和熵的悖论,更少地利用地球资源并且不断地重新分配,构建更复杂的媒介、能源和交通系统。

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互联网+”的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最终改变这个悖论的机会。因为新的媒介、能源和交通技术可以让人类在价值链的每一步都利用大数据、运算方法和应用软件等移动技术大幅提高效率和生产力,同时减少了生态足迹。现实社会中,总效率约为生产力的85%左右,而电子化的时代可以大幅提高总效率。由于我们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也就减少了对地球资源的使用。当人们通过太阳能和风能进行发电,获得的能源几乎是免费的,零边际成本的。太阳依旧在那里,风也会继续吹,这种能源是可持续的。而当人们完全实现了交通运输互联网,共享车辆,在未来20年中,可以减少现有车辆的80%。我们的孩子们不会再拥有车辆。人们还会有利用回收材料制成3D打印车辆。带有无人驾驶系统的车辆还会减少消耗的劳动力。人类将大幅降低了对地球资源材料的总体使用量。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第一次可以打破同理心和熵的悖论,更少地利用地球资源并且不断地重新分配,构建更复杂的媒介、能源和交通系统。

猜你喜欢
杰里米里夫同理
鲁道里夫忧
善良的战争:在支离破碎的世界中建立同理心
老来更明同理心
避免同理心耗竭
伊朗外长请辞引舆论哗然
滑落还是攀爬
杰里米的白色波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