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二期课改历史教材停用风波

2016-06-15 11:00郭志坤
世纪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教材探究性中学

郭志坤

我与中学历史教学有关的工作,除了参加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外,还参加上海中学历史新教材的审读。

1998年起,上海开始实行第二期课程改革,上海市教委制定了历史课程改革行动纲领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本)。2001年底,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苏智良教授承担历史课程二期课改任务,他和系内有关教师组成编写组,根据《课程标准》开始编写新课本。全市各中学2006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部试用二期课改的新教材。

我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王斯德教授以及两三位中学名校的特级历史教师受命组成专家组,负责审查上海版中学历史课本教材。

我们审读了这部新教材,认为它以文明为体系,一改以往以阶级斗争为线索、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阶段为框架的写法,颇具新意。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可以丰富人们的思想,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增添人们以古览今,鉴往知来,认识现实的智慧和能力。所以,历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学阶段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据2001年2月27日《人民日报》报道:对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若干重点城市14—28岁的“中国青少年历史知识现状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历史知识普遍呈现“两高一低”状况,即高兴趣度、高重视度、低认知度现象。调查问卷以初中历史课本为基本知识范围,仅有1.5%的青少年及格。可见问题之严重。

我热爱历史学,思考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于历史教学中没有倡导研究(探究)性的学习。有学者说,历史这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多被看成是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学生少的是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教师多的是将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而不要求知道是如何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也不要求学生了解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可信的、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和观点。检查考试也往往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没有提供足够的让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学生当然考完就忘。

《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2000—2010年)》就是这样出台的。这是把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到历史课程的设计蓝图。它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体系上的主要突破是:改革以往教学内容注重社会政治结构的变更,构筑以生产力发展为线索的文明史框架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起点就是以生产工具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发明。因此,通过对现行初一年级教材中有关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内容的整合,形成《中国古代劳动工具的演变》等专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提前渗透和体现历史学科二期课改的要求,使学生更全面地去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

上海新教材每课在课文后面还附有“史海拾贝”“史海指南”和“各抒己见”等栏目。我觉得这部教材有益于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在学习《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后,让学生们自选课题撰写小论文,如《活字印刷术回传之启迪》《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从徐光启身上得到的启示》《交流港口的独特文化》《明末清初的传教士与外来侵略者之比较》《漫谈闭关锁国》等,这就显示了学生初步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培养联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将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联系起来,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并运用于学习中。例如:《中日甲午战争》一课,引用屈原的《国殇》、黄遵宪在甲午战争期间创作的诗歌《哀旅顺》、丘逢甲的甲午诗词《春愁》等,创设历史情景;联系地理知识,从《马关条约》中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与两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不同,认识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步深入;联系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从近代中日两国不同的发展步伐,比较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显示了联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所以,我很支持这一探究性学习历史的教材。“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维就无所收获。重灌输轻思维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必须抛弃。新教材从时间上看,上下五千年,贯穿古代、近代、现代;从空间上看,纵横五洲四海,涉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科技文化、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个领域。历史的多姿多彩,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

我们认为新教材不论内容或形式都有所创新和开拓,唯因其创新,所以尚有不够完美之处,建议在试用中改进完善,必须改变在“左” 的思潮影响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将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写成农民战争史和中国革命史的偏向。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主持编写的新教材,根据要求,从文明史的角度出发,在新教材加了“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介绍,因为他是美国微软公司的前任董事长、首屈一指科技天才,大慈善家、环保人。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是值得介绍和宣传的科技人才和慈善家。

不料美国记者周看(Joe Kahn)就在这年9月的《纽约时报》发表《毛哪里去了?中国人修改历史书》(Wheres Mao? Chinese Revise History Books)一文。一些媒体和个人更以“比尔·盖茨代替了毛泽东”、“上海教科书是中国‘橙色革命 的开始”这样耸人听闻的文字报道这套新课本。

这些危言耸听的言论引起教育部高层的注意。10月,教育部高教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北京几位历史学家就上海历史教科书问题召开座谈会,指责这套教科书“离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背离了我们党关于历史教育根本任务要求,会造成思想混乱进而危及社会安定”等等,要求停用这套教科书。上海新编中学历史课本编写历时五六年、推行一年便被宣布停用,令人扼腕。教科书的编写者之一、上海师大历史系周育民教授对北京几位历史学家的种种指责,撰文一一回应驳斥,刊于广州《开放时代》2009年第一期,我就不重述了。

介绍比尔·盖茨没有过错,怎能说成“比尔·盖茨代替了毛泽东” ?

教材也介绍了毛泽东,只不过比以往的教材少了一些,又怎能说“毛哪里去了?中国人修改历史书” 。

美国某些人总喜欢说些危言耸听的话,引起一场风波,有关教育部门紧张,马上下禁令。2007年9月,这套新教材只使用了一年,便寿终正寝。

它尽管被停用了,但“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在历史教师队伍中得到日益广泛的传播。

猜你喜欢
新教材探究性中学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