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探究”,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2016-06-15 20:49蒯海明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图象正方形教学策略

蒯海明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强的学科,单调乏味的描述势必会造成师生的沟通困难,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化能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能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但仅依靠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探究教学,那么知识的学习只能停留在简单演示阶段,而无实质性的突破.在探究式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交流为基础,让学生经历研究、表达、质疑的过程,在探究结论、应用知识过程中习得知识、提高能力、开启智慧、丰富情感.“互联网+探究”模式,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改变生硬的传授、被动的接受方式;能将学生从繁重费时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内获得有价值的资源.

一、互联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

开展数学实验,为数学思想方法注入了广泛的内容,让学生摆脱了乏味的演算,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做创造性的工作.实验探究法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借助于数学理论对典型问题分析、过程模仿、计算机运算等开展的实验活动.

例如,在讲“圆周角”时,传统的实验方法是让学生去画一个⊙O,如图1,在圆上任取两点A、B,过A、B画圆心角∠AOB,任画一个圆周角∠ACB,量一量这两角的度数,看有何发现?得到了怎样的猜想?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实验教学,学生借助于flash软件可以测量、猜想,还可以改变A、B点的位置,学生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在假设、推理、归纳中的应用.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明了,活跃了课堂气氛,缩短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互联网+过程探究的教学策略

在应试背景下,学生被动接受所学内容,机械地接受结论,无法获取知识的来龙去脉.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学生置于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欲望,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真谛.例如,在讲“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探究一次函数图象的位置与“k、b”值的关系,先让学生绘制函数说y=2x+1、y=3x-1的图象,再绘制y=-2x+1、y=-3x-1的图象,不难提出猜想,当k>0时,y=kx+b经过

一、三象限;当k<0时,y=kx+b经过

二、四象限.再将y=3x与y=3x+1、y=3x-1的图象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这些图象是互相平行的,由此能得出“k值相等函数图象是平行”的结论.通过对比,容易得到y=3x+1的图象是由y=3x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而y=3x-1的图象是由y=3x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运用信息手段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能自主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三、互联网+协作探究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了方便讨论、易于协作的网络平台,也对协作学习作了全新的诠释,学生与教师、学生、内容、载体之间实现多元化的互动.例如,练习系统提供的自动评测,既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时间,也方便他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在完成“小试牛刀”后,将练习提交,由系统自动评判,能及时反馈结果,帮助师生了解情况,以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作出调整.

四、互联网+创新探究的教学策略

面对“钱学森之问”,教育工作者不能不引发思考,我们的创新能力去哪儿了?传统的文字呈现、口头描述满足不了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开发创新的平台,满足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例如,在讲“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图2所示是一个由4个正方形组成的‘L型图案,现欲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使之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教师设计了一个flash软件,让学生可以自由扡动小正方形,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拖法,有学生能正方形拖到左下的,有学生将正方形拖到右下,还有学生拖到右上的……教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答案,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从不同层次思考,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多种方法,他们在拖曳中开启思维的闸门,提高了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探究”的模式为数学教学打开了一扇探索未知世界的窗户,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归纳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握知识的真谛.

猜你喜欢
图象正方形教学策略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剪正方形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剪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