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茹
[摘要]《曼斯菲尔德庄园》作为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呕心沥血之作,描绘了18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风貌,展现了当时女性的思想和爱情观。1999年加拿大女导演帕特丽夏·罗兹玛以新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叙事视角对小说进行了影视改编,赋予了原著现代女权意识、现代民族观念等时代性文化内涵,更为影视文学改编影视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思考。本文以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改编特点为切入点,探讨电影的文化意蕴及对当代文学改编影视的文化启迪。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庄园》;文学;改编;文化启迪
一、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对小说的改编
《曼斯菲尔德庄园》改编沿用了原著的故事内容、主体情节,但导演帕特丽夏·罗兹玛以个性化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及叙事视角等为观众带来特点鲜明的现代感,为文学作品赋予新的思想内涵。
(一)人物形象的改编
在小说中,主人公芬妮存在感极低,其行为动作、对话等内容一直处于小说的边缘地带。同时芬妮在小说中自制内省、怯懦敏感、弱不禁风,从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使纯净无瑕的趣味也需要埃德蒙的引导。可以说在奥斯汀笔下,芬妮是一位没有自我的男性附属品或者男权崇拜者。但是影片中,导演将芬妮的形象进行了个性化的改编,她活泼健康、倔强坚强、心思敏捷,内心时刻充满野性和激情。她敢于与男孩埃德蒙嬉闹追逐、争论交流。影片中芬妮的爱不再是对男孩的仰慕和依赖,而是独立平等的。同时导演在影片中通过奥斯汀早期的书稿信件对芬妮的性格进行充实,将奥斯汀的才华和智慧赋予芬妮,让其成为影片的中心和灵魂。
(二)叙事主题的改编
导演虽然在影片中借用了原小说的故事主体,但是没有将其完全复制,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主题予以发挥。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主题单一,主要关注了英国女性芬妮的成长过程以及女性意识和婚姻爱情。但是在电影中,导演故意添加了某些情节,如芬妮在去曼斯菲尔德的路途中关于黑奴问题的讨论,托马斯爵士处理庄园事务,让小说的主题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比小说更加复杂。导演利用特定环节对小说的殖民背景充分地渲染,向观众展示了现代的民族观念。可以说影片与小说相比,在主题上已经远远超过爱情婚姻范围。影片站在历史及现代的高度,对残暴、丑陋、落后的历史现象予以无情的揭露,并对这些罪行进行了控诉,极大地引起了观众对文化的思考。
(三)叙事方式的改编
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最令观众感到惊异的是,导演将主人公芬妮与小说作者实现了兼容,让小说视角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原著小说中,奥斯汀一直遵循着独立、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评价故事人物的道德行为及对情节进行预知或定义,难以让读者进一步独立思考。电影中,导演直接将奥斯汀与芬妮合二为一,可以说,芬妮已经不是奥斯汀臆想的虚拟人物,而是奥斯汀本人。《曼斯菲尔德庄园》通过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改编已经成为奥斯汀自传性质的影片。导演将讲述人奥斯汀的影子增加到故事人物身上,并尽量让芬妮的行为与其他角色没有互动,让观众从特定的视角理解主人公的思想。如奥斯汀的影子几乎出现于芬妮给玛利亚的信中、深夜独白之中、叹息之中。电影将奥斯汀的形象外化并展示出来,让之与芬妮相融,而这种个性化的改编让芬妮的形象与原著有着天壤之别。同时,影片这种叙事视角将原著较为生硬保守的第三人称转换为更现代的第一人称,弥补了原著中作者过于客观的缺憾。
二、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电影蕴含现代女权意识
由于导演帕特丽夏·罗兹玛深受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因此其让电影角色芬妮身上时刻体现着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体现着现代女性的主体意识。
因为奥斯汀受到所处历史时代男权、父权社会文化的影响,虽然在其作品中也渗透着她的女性意识,以女性角色为故事中心,非常关注故事中女性的命运及生活。但是奥斯汀对女性意识的认识非常浅显,其争取女性权利的号召声也极其微小。奥斯汀在小说中一直暗示女性最大的价值就是嫁与凌驾于其上的高贵男性,但是电影却打破了这种局限,让女性及女权意识达到现代高度。例如,导演在影片中经常强化女性朗读的叙事声音,尤其在芬妮给妹妹的书信中,采用女性画外音的朗读形式展示着女性的声音。除此之外,电影赋予柔弱、隐忍的主人公反抗精神,让芬妮敢于跟刻薄的姨妈据理力争,敢于与表哥打斗嬉闹。电影为凸显女权意识,故意将原著中芬妮身上传统的道德美德予以弱化。原著中芬妮是个毫无瑕疵的完美道德形象,是传统女性美德的代言人,但是电影中芬妮摆脱了道德标杆的形象,并根据现代女性思想对其进行颠覆化处理。例如,影片中芬妮曾经在克劳福德和艾蒙德两个男性追求者之间自主选择,也曾对爱情有过犹豫。电影将芬妮从天使变为普通女性,让其形象更加真实、完整。除此之外,电影将原小说中女性操持家务的内容予以简化,将男权社会强加于女性身上的美德和本能充分地弱化,让女性走出家庭,获得了更大的空间。
不同于原著,在影片中芬妮很少有从事缝纫的劳务镜头,显示出女性权利的变革意识。又如范妮在向托马斯询问黑奴问题时,托马斯却夸赞芬妮的美貌。对于这种赞美,芬妮完全不同于传统女性,而是表现出极大的愤慨,这充分展示出电影拒绝了男性对女性的外貌判断,并以强硬的姿态展示出女性急于摆脱男性主导的决心。总之,电影从微小情节层面让观众发现电影中女性角色与传统女性有着极大的差别,她们更加自我、更加独立以及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也充分证明了电影浓厚的女权意识。
(二)电影彰显了现代民族观念
电影将原著中极少关注的种族歧视的殖民现象充分地展示给观众,让现代观众感受到现代的民族观念和思想。例如,在原小说中,奥斯汀只是在芬妮和从殖民地回家的托马斯聊天时,才轻描淡写地提到了奴隶问题,并一笔带过。电影中,导演故意将奴隶制问题放大,引发现代观众对种族问题的思考。电影伊始,导演用小说中并没有的情节,如芬妮乘车去姨妈家途中,看停泊在海湾的运奴船,触发了观众对奴隶问题的关注。而芬妮长大后与表哥谈论奴隶问题时,埃德蒙一句“我们都蒙受其利”道出了庄园恬静的生活与血腥残暴的奴隶制之间无法回避的联系。英国上层社会在庄园中安逸奢靡的贵族生活,完全是建立在英国对其殖民地野蛮、残酷掠夺基础上的。电影通过芬妮与表哥的交谈让观众明白殖民地是维系英国发展的命脉,也透露出强烈的后殖民主义意识。除此之外,电影将托马斯的长子汤姆刻画为绘画的爱好者,让他以素描的艺术形式揭示了殖民者所犯下的罪行,尤其是托马斯对奴隶的迫害也被汤姆记录下来,极具讽刺意味。这一情节完全颠覆了小说里托马斯正统威严的英国绅士形象,将英国伪善绅士生活背后的丑恶和罪行大白于天下。可以说,电影将小说中一带而过的殖民问题、民族观念摆在了叙事主题的核心地位,也表现出导演和电影深刻的后殖民主义思想。
三、《曼斯菲尔德庄园》对文学改编电影的文化启迪虽然电影对原著如政治话题、女权主义等方面内容的改动引发了影视界极大的争议,但毋庸置疑,电影让文学原著具有较强的时代内涵,也让当代文学改编电影产生了更多的文化思考。
(一)文学改编电影的时代性文化思考
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改编将奥斯汀时代独特的英国文化与现象以更加现代的方式展示给现代观众,让观众在光影的世界对爱情、种族、女性有了更多的思考,这对于现代文学改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通过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改编成功的案例可以发现,最为独特的艺术形式电影代表了特定社会中的特定文化,电影改编必须立足于社会现实,不能完全照搬原著的社会背景及思想。这就要求现代影视改编要根据特定时代选择特定的创作切入点和立足点,能够反映电影改编时期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通过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改编的成功,可以发现导演在对原小说进行时代性再创作时,并没有完全摒弃小说某些历史性元素,而是将时代性和历史性两个矛盾体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戏剧性冲突,例如芬妮这个女性人物就结合了时代女性特征和英国传统女性特征,让观众眼前一亮。同时因为原著作者受限于时代及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在作品的思想主题方面难免具有局限性,如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奥斯汀将主题思想集中于女性婚姻爱情观,但是忽略了更深层次的思想剖析。而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制作者受到20世纪女性思想、民族解放思想等的影响,势必对作品思想深度的加工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通过该电影可以发现,文学改编必须将电影所处时代的思潮充分地融入历史经典中,以新的理解和诠释解读旧的故事,才能真正地吸引现代观众。
(二)文学改编电影对观众审美倾向的文化思考
影片《曼斯菲尔德庄园》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迎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取向和兴趣,在尊重原著故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雅俗共赏,从而获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也引发了现代影视改编对观众审美的研究。
作为文化产业内容,电影的生产是以观众消费为主要目标的,而在文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观众群的需求和兴趣必然会极大地影响文学作品的改编。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就是紧紧抓住了不同性别、阶层及文化知识背景的现代观众,将爱情、种族等问题商业化地表达出来。所以现代电影改编必须按照特定受众群体的审美习惯及审美标准进行,迎合观众的文化品位。观众观影的主要目的就是娱乐,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文学改编电影故事在发展过程中要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应该根据现代受众群体的文化心理,设置及时的情节点,提供与原著不同的审美内容,从而让观众获得与小说不同的文化感觉。例如,由于现代观众的道德观念与原著的道德标准存在差异,甚至原著的道德理想已经被时代淘汰,其内在价值观如果直接照搬到电影改编中,很难引起现代观众的文化共鸣,甚至可能引发观众反感。在这方面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就将女性道德说教内容及绅士行为规范等内容予以了删除或更改,在不影响原著联系性的基础上还将现代道德文化融于其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文学改编电影对艺术与再创造的文化思考
文学改编最重要的就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创造特点鲜明的影视艺术,也就是实现文学艺术与影视再创作的平衡。以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为代表的文学改编影片,把握住了艺术与再创作两者间的平衡,并以影像的艺术能力展示着文学原著的精神及魅力,这对现代文学改编艺术与再创造的文化探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让现代改编了解到,要想实现文学改编影片既不能脱离文学内涵,又能维续大众的审美趣味,就必须:一方面要确保原著故事框架及精神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艺术形态对其进行加工,让想象性的文学转变为具象性的影视;另一方面,文学影视改编不能以经典名著为噱头,或对名著进行低俗改编而一味追求市场,这种改编不仅难以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而且也会影响文学改编发展的方向。总之,对于世界名著的影视改编,必须立足于艺术与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适的再创造,尽量以现代影视艺术展示原著的文学性及文化价值,才能实现新时代的、创造性的改编。
四、结语
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通过对人物、主题等内容的个性化再创作,为小说赋予了全新的文化思想,让200多年前的爱情故事闪耀出更多的现代内涵。与此同时,导演帕特丽夏·罗兹玛通过该影片的改编,不仅让古典小说成功地转型为极具时代性和文化性的艺术形式,而且为文学改编影视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思考。从这一点上来说,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在影视改编历史长河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春光.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电影华丽转变[J].电影文学,2014(13).
[2] 吕金娥.《曼斯菲尔德庄园》小说与电影叙事手法比较[J].写作理论研究, 2011(02).
[3] 林晓惠.文学经典的电影演绎——《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影视版本之比较[J].东岳论丛,2013(06).
[4] 曹翰林,刘雨.帕特里夏·罗兹玛的外化阐释——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对原作的突破与丰富[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