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博,邱 玥,宋 寒
(1.重庆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重庆 400054; 2.四川大学 商学院,成都 610065)
首次农超对接中农户不信任的生鲜农产品种植激励机制研究
张清博1,邱玥2,宋寒1
(1.重庆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重庆400054; 2.四川大学 商学院,成都610065)
摘要:农超对接是推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有效方法,而信任是实现农超对接的基础和保证。针对首次农超对接农户不信任引发农户种植积极性低的问题,建立生鲜农产品收购价格和种植面积结合的讨价还价模型,分析农户信任对农产品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对接价格是农户信任度的减函数,而农户不信任下的均衡价格不能实现农超对接的种植面积系统最优。通过建立种植面积激励机制,在不改变农户信任度的情况下可以在首次农超对接中实现最优种植面积。
关键词:农超对接;信任;种植激励;讨价还价模型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2008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几年来,农超对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产品供应链还未得到实质性改变[1-2]。对大多数农户而言,农超对接是新鲜事物,对农超对接政策的理解、认识不足,导致首次农超对接中农户普遍存在不信任,进而影响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3]。因此,在农超对接初期,对不信任的农户进行种植激励,对推进农超对接模式快速发展、实现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首次农超对接中农户不信任源主要有合同不信任和技术不信任两方面[4]。合同不信任是指农户怀疑超市是否会完全按照合同对农产品进行收购,前些年一系列“包回购种植”合同没有得到执行是农户产生合同不信任的根源。技术不信任是指农户农超对接中对超市要求采用的新技术、新品种的产量怀疑,这是因为首次农超对接中,农户对超市要求种植的新产品或对超市要求的新技术不了解,对超市宣称的新产品或新技术下的产量不信任,而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事件则加剧了农户的技术不信任。
农超对接的实质是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是农产品供应链集成化的体现[5]。信任是供应链实现集成化的基础之一,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不完善、信任度不够,特别是处于“劣势”的农户不信任往往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集成化,进而导致农超对接推进缓慢[6-7]。虽然国内外有关供应链信任的研究文献已较多[8-11],但农产品供应链的信任问题,特别是针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信任问题研究不多。仅见文献[6]建立了订单农业的信任博弈,分析了农户和公司之间信任的实现机制,从而减少不信任的威胁,提高合同的履约率;文献[7]从农业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了信任治理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农业产业集群成长中的声誉、关系与制度信任治理模式;文献[12]从公司和农户缔结的契约是有别于商品契约和要素契约的超市场契约出发,研究了信任机制对公司和农户契约关系的治理机制;文献[13]利用进化博弈理论,研究了农户和企业之间信任关系的演化,结果表明增强农户信任对于提高整个农业供应链的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献[14]研究了不完全信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的剩余补贴问题。上述研究在分析农产品供应链中信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增进信任的策略。信任是一种主观认识,来源于长期的合作,很难一蹴而就。首次农超对接中很难改变农户的主观不信任,农户种植积极性较低,这将导致初期的农超对接工作推进比较困难。首次农超对接中,在不能改变农户主观不信任情况下,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机制,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鉴于此,本文建立农户不信任下的讨价还价模型,在分析农户不信任度对协议收购价格和种植面积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单位面积种植激励机制,为农户首次农超对接的高效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二、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农超对接时,超市和农户最主要的是达成一个关于未来农产品的交易协议,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产量天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超市和农户之间的交易协议通常会包含交易价格,而不明确限定交易数量,这点与一般的工业品供应链合同不同。在技术或者合同不信任下,农户往往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其愿意种植的面积和超市希望的种植面积存在一定差距。为进一步分析首次农超对接中农户不信任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建立种植促进机制,现做如下假设。
假设1:新产品或新技术下的农产品期望产量Q(m)是种植面积m的函数,该函数满足一般经济学产出函数的特性,即Q′(m)>0,Q″(m)<0。种植成本函数为C(m),具有一般经济学成本函数特性。
假设2:农户技术性不信任时,认为种植面积m下的农产品期望产量为γQ(m),γ∈[0,1]表征了农户的不信任度,当γ=0时农户对新产品或新技术完全不信任,认为产量为0;当γ=1时农户对新产品或新技术完全信任,认为产量为Q(m)。同理,农户合同不信任时,认为超市会提高产品收购门槛从而只有部分农产品被超市收购,设农户认为超市的产品收购率为λ,λ∈[0,1]。综上,在合同和技术不信任下,农户认为产品期望交易量为γλQ(m),令a=λγ,则a可表征农户信任程度,在此信任下,农户认为种植面积m下的农产品期望交易量为aQ(m)。
假设3:超市农产品销售收入R(Q)为采购数量Q的函数,R(Q)满足一般经济学收入函数假设。种植前超市和农户签订采购协议,在农户完全按照超市种植要求生产下,超市以单价p收购农户的产品。收购价格p由双方协商决定,本研究中假定双方具有相同的讨价还价能力,单价p由Nash讨价还价决定。
假设4:生产、交易过程中信息完整且对称。
三、基础模型
给定价格p和种植面积m下,由于超市是农超对接的技术引导者,其完全认可期望产量函数Q(m),且完全收购产品的期望收入为:
πb(p,m)=R(Q(m))-pQ(m)
(1)
农户在不信任下交易量预期是aQ(m),此时农户的期望收入为:
πs(p,m)=paQ(m)-C(m)
(2)
由式(1)、(2)可知,双方收入受价格p和种植面积m影响。首次农超对接中,农户和超市需就种植面积和单位收购价格决策谈判。双方决策谈判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双方就价格进行谈判,然后根据谈判的价格决定种植面积。
对于一个任意固定种植面积,价格对双方的收入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农超对接中,虽然收购价格上双方有冲突,表现为非合作关系,但总的来说农超对接中双方仍然是合作关系。因此本文在双方价格谈判中采用合作的博弈的Nash讨价还价模型,对此假定超市和农户保留收入分别为ub和us,保留收入为双方谈判失败后,双方各自从事原有业务的机会收入,因此谈判价格不能使各自的合作收入低于保留收入,即谈判的起点应该为保留收入。超市和农户就价格的Nash讨价还价模型如下:
C(m)-us]
(3)
式(3)是在给定的种植面积基础上谈判价格,其实质是建立了种植面积和价格的一个函数对应关系,即双方就种植面积达成价格协议。同时,农超对接从原则上讲应该对超市和农户都是有利的,双方都有参与积极性,因此在模型中假定模型参数使得参与约束天然成立,即模型参数使R(Q(m))-pQ(m)-ub>0,paQ(m)-C(m)-us>0恒成立。
式(3)最优化一阶条件为:
-Q(m)[paQ(m)-C(m)-us]+
aQ(m)[R(Q(m))-pQ(m)-ub]=0
(4)
由式(4)得:
(5)
同时,式(3)的二阶条件-2aQ(m)2<0,则一阶条件求得的式(5)为最优解。式(5)实质是建立了一个种植面积与价格的函数关系,将式(5)带入双方的收入函数式(1)、(2),消去价格p并化简得:
(6)
(7)
因为a∈[0,1],则有
四、种植激励机制
如前文所述,种植面积达不到系统最优的原因是农户不信任时交易量预期过低,基于产量和单价的销售收入不足以补偿农户系统最优的种植成本后还能获得较高的收入。为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在基于产量的销售收入下,若超市对每单位种植面积给予补助,则可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在原有假设的基础上,超市给予农户单位面积种植激励支付w。
给定价格p,种植面积m以及单位面积种植激励支付w下超市的收入为:
πb(p,m)=R(Q(m))-pQ(m)-wm
(8)
农户的期望收入为:
πs(p,m)=paQ(m)-C(m)+wm
(9)
类似基础模型,此时超市和农户就价格的Nash讨价还价模型如下:
[paQ(m)-C(m)-us+wm]
(10)
通过对式(10)的讨价还价模型求解可得命题3。
命题3:单位面积种植激励支付w下,讨价还价模型解为:
证明:
对式(10),由一阶条件可得
(11)
二阶条件-2aQ(m)2<0,则一阶条件求得的解为最优解。
(12)
(13)
(14)
进而求解得单位面积种植激励支付
(15)
将式(14)、(15)带入双方的收入表达式(12)、(13),并化简得
(16)
(17)
命题3说明,在农户不信任下超市可采用单位种植面积支付的方法实现农户种植激励。该激励机制实际上为固定工资合同,也就是说在首次农超对接中,考虑到农户不信任而缺乏种植积极性时,超市不将产量和农户的收入挂钩,而只付给农户固定的种植面积工资,整个农超对接将实现系统利润最优的种植面积。
五、结论
首次农超对接农户不信任时,采用和产量挂钩的常规供应链交易合同农户种植积极性较低,农户愿意种植的面积不能实现系统最优种植面积,达不到超市希望的规模效益,这是因为农户不信任,认为种植有风险。而为了规避风险,农户不敢大面积种植,这也是农超对接中农户反应不积极、生鲜产品农超对接推进缓慢的原因之一。本文采用的种植面积激励实际上构建了一种超市和农户之间的雇佣关系,超市支付农户固定种植面积工资。从理论上讲,固定工资合同最大的问题是会引起员工道德风险,也就是说农户如果只想获得与种植面积相关的固定工资,就有可能在种植过程中“偷懒”,从而降低单位面积产量。
传统经济分析的固定工资合同与本文的农超对接问题背景有所区别,其主要区别是生鲜农产品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是掌握在农户手中的,农户有选择参与或不参与的权利,如何让农户参与先进的农产品供应模式是当前农超对接的重点。另外,本文研究首次农超对接中重点考虑的是种植面积而没有分析农民种植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在实现大规模种植面积农超对接后农户的信任度将提高,种植面积规模化的问题将得到解决,但是后续种植过程中农户的道德风险问题将日益凸显,对此笔者将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岩.“农超对接”的喜与忧[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25(5):36-39.
[2]陈岳峰.合作社:对接超市路有多远[J].中国商贸,2010(13):18-19.
[3]张世晴,李书华.现代零售价值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论“农超对接”的机遇[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10-15.
[4]赵阳.论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信任机制的建立[J].商业经济,2009(3):113-114.
[5]黄桂红,贾仁安.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反馈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以赣南脐橙为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6):1113-1124.
[6]杨国涛.信任博弈与订单农业的运行风险防范[J].农业科学研究,2005,26(3):83-87.
[7]李东升.农业产业集群信任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商业研究,2008(6):182-184.
[8]李辉,李向阳,徐宣国.基于信任的供应链伙伴关系维系管理方法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4):72-79.
[9]孙洁,李辉.供应链企业信任诊断中指标权重的多专家协商确定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2009,23(4):59-63.
[10]LI L,ZHANG H T.Confidentiality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in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J].Management science,2008,54(8):1467-1481.
[11]CACHON G P,LARIVIERE M A.Contracting to assure supply:how to share demand forecasts in a supply chain[J].Management science,2001,47(5):629-646.
[12]徐忠爱.公司和农户缔结的超市场契约及其治理的信任机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51-57.
[13]陈冬冬.农户信任关系及其演化:基于农业供应链的研究[J].商业研究,2010(4):83-89.
[14]周康渠,侯兵,赵慧真.不完全信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的剩余补贴契约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9):44-50.
(责任编辑魏艳君)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Fresh Agricultural Planting Under Farmers Distrust in Direct Farming-Supermarket Connection
ZHANG Qing-bo1,QIU Yue2,SONG Han1
(1.College of Manage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2.School of Business,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 China)
Abstract:“Direct farming-supermarket connec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ile trust is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to build a direct farming-supermarket connec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farmers firstly do not trust direct farming-supermarket connection so that they are negative on planting,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bargaining model integrating purchasing price with planting area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farmers’ trust on performance of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study shows that price is decreasing function of farmers’ level of trust, while the equilibrium price under distrust of the farmers cannot optimize planting area system of agriculture-supermarket joint. Planting area incentive system initially optimized planting area in agriculture-supermarket joint without changing farmers’ level of trust.
Key Words:direct farming-supermarket connection; trust; planting incentive; bargaining model
收稿日期:2015-09-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中的知识共享激励与知识资产争端协调机制研究”(71301182);重庆市科委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计划项目“重庆市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与对策研究”(cstc2014jccxB60001)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公平偏好下基于批发价格契约的供应链协调”(KJ1400909);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OEM-OBM并行运作时自主产品定价和生产能力优化模型及协调机制研究”(cstc2013jcyjA0998)
作者简介:张清博(1990—),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6.05.009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6)05-0069-06
引用格式:张清博,邱玥,宋寒.首次农超对接中农户不信任的生鲜农产品种植激励机制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5):69-74.
Citation format:ZHANG Qing-bo,QIU Yue,SONG Han.Incentive Mechanism for Fresh Agricultural Planting Under Farmers Distrust in Direct Farming-Supermarket Connection [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5):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