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研发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6-06-13 18:55何泽军
中州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创新

何泽军

摘 要:当经济发展步入创新驱动阶段后,研发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研发产业发展总体处于初始期,大力发展研发产业可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与创新能力提升。在全球研发网络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研发产业必须做大做强才能成为研发网络中的核心节点,才能通过研发网络获取更多的高端创新资源或开拓更大市场空间。为此,我国研发产业必须走特色发展、协同发展、集中发展、集群发展、开放发展的路径,推进研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创新;研发产业;研发网络化;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4-0033-0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研发活动日益外部化与市场化,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研发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步入创新驱动阶段后,研发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研发产业发展总体处于初始期。在当前我国经济步入创新驱动阶段下,大力发展研发产业意义重大。

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研发活动日益朝着全球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全球研发网络开始形成。一般说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全球研发网络化发展必然对区域研发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处于初始期的我国研发产业而言,全球研发网络化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机遇与挑战。这些机遇与挑战是什么?应对机遇与挑战,我国研发产业发展应该采取哪些路径?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以期对我国研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认为研发产业是从事研发活动,主要向社会提供智力产品或者相关增值性服务的企业以及机构的集合,是一种创新型生产服务业。由于研发活动对研发科技人员的高度依赖性以及研发人员对生产生活环境的高度选择性,研发活动往往集中于经济发展良好、基础设施完善、创新资源丰富、环境条件优良的区域中心城市。因而,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研发产业发展。

一、我国研发产业发展的现状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研发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总体处于初始期。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产业规模、主体培育、区域分布、产业政策等方面呈现一些新的特征。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研发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其产出形态主要是科技论文、专利、诀窍等,其产值状况难以度量,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研发产业进行统计。为此部分学者采用研发经费投入数来表示其产业规模。近年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10%左右,2011年达到8687亿元。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北京市2010年研发经费投入达到936.6亿元,比2005年增加556.6亿元,年均增长16%;上海市2010年研发经费投入达到481.7亿元,比2005年增加268亿元,年均增长15%。由此可见,我国研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产业主体逐渐增多

研发产业主体不同于研发主体。研发产业主体是专门为企业提供研发服务的机构或企业。随着研发活动外部化发展,一些企业由研发主体逐渐发展成为研发产业主体,而一些高校或科研院所也开始设立专门面向市场的独立性的研究性机构,这使得研发产业主体逐渐增多。深圳市采取多种措施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IT企业发展,一部分IT企业逐渐成长为研发产业主体,开始从事研发外包服务,如华为、中兴等企业的电信整体解决方案设计与电信基础设施运营外包服务享誉海内外。

3.空间发展分布不均

研发产业发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不仅集中于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市,而且主要集聚于区域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心城市研发产业发展较早也相对较好,杭州、广州、天津等中心城市研发产业正在起步但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研发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11年,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天津、深圳等中心城市研发经费投入均超过200亿元,这几个城市的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50%左右。

4.产业政策支持有力

研发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总量增加、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能力提升、研发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意义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许多区域中心城市政府将研发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其快速发展。如浙江省发改委出台《浙江省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专项工作实施方案(2013—2015年)》,鼓励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大力发展研发产业;深圳市政府安排30亿元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IT企业的研发产业化发展;上海市政府提出建设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培育研发产业,等等。

二、全球研发网络化发展的特征

全球研发网络化是对研发活动全球化与网络化发展的概括。全球研发网络化始于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全球化。跨国公司为搜索创新资源,降低研发成本与风险,常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研发活动,促使研发活动全球化发展。同时,跨国公司为进一步增强研发效率效果,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研发机构开展合作,组建不同形式的研发网络组织,促进研发活动网络化发展。当前,全球研发网络化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1.网络成员的合作更加紧密

全球研发网络形成的动机在于加强网络成员的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但由于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研发网络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才能应对市场形势变化。这客观上要求研发网络成员必须精诚团结、紧密合作,以团队作战方式,提升整体竞争力。例如,处于网络核心地位的跨国公司往往在全球不同中心城市设立当地技术研发、全球技术研发、区域技术研发、公司技术研发等离岸研发机构,为实现整体研发效益最大化,这些离岸研发机构联系紧密、合作密切,推动着全球研发网络化深入发展。

2.网络成员的构成更加广泛endprint

全球研发网络组织的成员构成不仅包括企业(同行业同类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同行业但有共性技术的企业),而且包括不同类别主体(企业、高校、研究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用户等),甚至包括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或其相关部门。如海尔公司建立开放创新模式,不断与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等不同主体联合组建实验室,大大提升了其研发效率。在不大量增加沟通成本的前提下,成员构成的广泛性不仅有助于形成更好的创意源泉,而且有助于将研究成果更快更好地开发出相应产品。

3.网络合作的形式更加多样

全球研发网络的合作不仅是研发组织间的合作,而且也是国家或城市之间的合作。从研发组织合作看,全球研发网络化合作包括内部离岸合作(跨国公司与海外附属研发分支机构之间)、国内研发外包合作(跨国公司与本国非附属企业之间)、离岸研发外包合作(跨国公司与海外非附属研发机构之间)等多种形式。从国家或城市合作看,全球研发网络化合作包括发达国家之间的传统型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型合作或追赶型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扩张型合作等多种形式。这些合作内容复杂、形式多样。

4.网络组织的管理逐渐规范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越来越完善,通过网络组织开发的技术成果产权越来越明晰,利益分配越来越合理,研发网络组织的内部管理不断规范;同时,随着研发活动的社会监督与市场监督越来越全面,网络成员的违约风险不断加大,网络成员的自我约束不断提升。全球研发网络组织管理的逐渐规范有助于成员拓展合作内容、深化合作层次。例如,华为公司崛起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与IBM公司长期的战略合作,而之所以能够长期合作,关键在于其研发网络组织管理十分规范。

三、我国研发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我国研发产业发展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消费结构升级的巨大机遇,但在全球研发网络化背景下,我国研发产业发展在研发资源获取、创新能力提升、研发主体催生、外包需求扩展、发展环境改进等方面迎来新的机遇。

1.接触高端研发资源的机会增加

研发产业发展需要大量高端研发资源作为基础支撑。从本质上讲,研发网络组织就是一个合作交流平台。跨国公司广泛组建或参与这个平台是为了增加接触研发资源的机会;区域中心城市研发主体参加这个平台是为了接触更多高端创新资源。如果说在网络组织中,企业可资利用的资源不再只包括拥有的或者可控制的资源,而且包括可接触的资源,那么全球研发网络化发展大大增加了研发产业主体接触高端研发资源的机会,使得产业主体更加容易获取所需研发资源。

2.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渠道拓展

研发产业发展需要将创新资源进行多样组合,以满足顾客的多种个性化需要。我国拥有很多创新资源,但资源组合方式欠缺导致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并广泛与之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学习先进的研发资源组合方式或管理方式,即以“资源换技术”或以“市场换技术”。全球研发网络化背景下,区域中心城市研发产业主体与全球研发网络组织其他成员的合作更加紧密,内部交流更加充分,学习的渠道大大拓宽,更加有助于产业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3.催生研发产业主体的动力增大

研发主体并不一定是研发产业主体。“独立型研发产业主体的出现与不断增加是研发产业发展成熟的主要标志”,研发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研发产业主体。研发主体要成为研发产业主体必须面向市场需求向其他企业提供研发服务。相比于一般研发主体,研发产业主体往往更具有竞争力。全球研发网络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为东道国产业发展大量提供研发外包服务,成为研发产业主体;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选择的合作伙伴也通常是一些研发产业主体,促使一些本土研发机构成为研发产业主体,提升自身竞争力。

4.面临研发外包服务的需求增加

足够多的研发外包服务需求是研发产业成长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需求或者需求较少,产业将走向衰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步入创新驱动阶段,我国企业对研发外包服务的需求不断上涨。全球研发网络化背景下,一方面国内部分研发外包服务需求将由国外研发产业主体来满足;另一方面,我国研发产业主体面对来自国外的研发外包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将有助于拉动研发产业快速发展。

5.改善产业发展环境的压力增强

研发产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不仅需要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以保证投资者利益,而且需要政府的支持性财税政策以激发研发投入积极性;不仅需要开放、宽容与自由的创新氛围以激发创意产生,而且需要良好的办公、科研、生活环境以激发员工创造力。全球研发网络化背景下,中心城市政府为引入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知识产权保护、财税优惠政策制定、创新型文化氛围培育,科技园区建设等方面必须进行重大改进,促使研发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如上海市不断改进张江科技园区的设施建设,优化制度与政策环境,促进该园区成为世界上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四、我国研发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研发产业发展面临着人才不足、需求不稳的挑战。全球研发网络化背景下,这些挑战更加突出。

1.研发资源可能流失

从资源获取角度上看,跨国公司组建全球研发网络的目的在于吸收当地研发资源、开发科技成果并服务其全球战略;我国研发产业主体参与全球研发网络的目的在于接触高端研发资源,获取技术成果,提升创新能力。但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处于全球研发网络的核心地位,对我国研发人才产生强大的吸附效应;我国本土研发产业主体往往处于非核心地位,在合作中可能并没有接触到高端研发资源,甚至造成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逆向流入到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相对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技术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正向”流动而言)。例如,王承云对京津沪渝创新型研发产业集群的研究认为,滨海新区内研发企业多为外资公司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吸附了大量本地创新人才,而本土研发产业主体因与之联系较少而未能接触并获取相关资源。endprint

2.市场供求可能错位

从市场供求看,跨国公司组建全球研发网络的目的在于获取创新资源以服务于其全球产业发展;中心城市研发产业主体参与全球研发网络的目的主要在于提升创新能力以服务于本地产业发展。但是,跨国公司把高端资源吸走,导致本地研发产业主体研发能力不高而不能有效满足本地主导产业的研发需求。即存在“以资源或市场换技术,但却没能换来技术”的尴尬现象。由此,本土研发服务市场供求错位,对本地产业升级、经济质量提升的拉动作用不太明显。

3.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研发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上对研发产业有需求的产业发生任何变动都会对本地研发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2007—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研发产业出口与服务额有所下降,导致研发产业占GDP比重有所下降。全球研发网络化背景下,研发产业的技术供给(人才与技术成果等)与服务需求都要面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网络成员所在国家的技术与市场变化也会通过网络传递到其他网络成员,从而使得其他成员的技术供给与服务需求发生变化。这种国际市场变动使得我国研发产业发展受到影响。

五、加快我国研发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全球研发网络化背景下,我国研发产业必须做大做强才能成为研发网络中的核心节点,才能通过研发网络获取更多的高端创新资源或开拓更大市场空间。为此,我国研发产业必须走特色发展、协同发展、集中发展、集群发展、开放发展的路径。

1.走特色发展路径,依据优势培育核心能力

特色发展是以具有区域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以打造独特区域品牌为目的的发展路径。例如,印度班加罗尔地区软件开发业是具有区域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班加罗尔定位发展世界知名的软件开发外包服务业就是走特色发展路径。全球研发网络化背景下,我国研发产业发展必须以“特”制胜,必须根据长期发展中积累的资源、技术、人才、管理、文化等优势,培育形成能够满足特定研发需求的能力,逐渐成为全球某一研发需求的知名品牌,以此为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高端资源集聚。

走特色发展路径要求首先要明确研发产业发展方向,即要根据区域特色产业或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来定位研发产业,要围绕自身优势发展研发产业。其次要明确研发产业发展重点,即要确定研发产业的范围类别,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引导创新资源集聚,扶持产业发展。

2.走协同发展路径,多力合作做大研发产业

协同发展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资源或主体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研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全球研发网络化发展的本质就是协同不同资源或主体,共同促进研发活动深入开展并促进研发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走协同发展路径不仅可以有效应对国际市场波动,也有助于接触更多研发资源、催生更多研发产业主体。

走协同发展路径要求首先要协同国内不同研发主体,即要协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主体,促进这些主体开展合作,促使部分研发主体成为研发产业主体。其次要促进国际与国内研发产业主体的协同,促使研发产业主体更好地满足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再次要注重研发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特别是注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关联性较高产业的协同。

3.走集中发展路径,循序渐进做强研发产业

集中发展是按照非均衡发展原理,先集中精力重点发展某一类别研发产业或研发产业链的某一关键环节,然后再发展其他相关研发产业或其他环节。全球研发网络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往往选择在某一类研发服务或某一关键环节上有优势的机构开展合作,区域中心城市研发产业发展可以先集中于某一点(某一类或某一关键环节),然后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循序渐进发展。

走集中发展路径要求区域中心城市首先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即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扩大研发产业的服务需求,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促进部分企业转型为研发产业主体。其次,要不断培育优化研发产业链,即通过强化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做强某一研发产业链,通过补链、延链来不断促进研发产业链完善。

4.走集群发展路径,整体推进做优研发产业

集群发展是指众多具有不同分工合作的研发产业主体集中于某一区域,通过“抱团取暖”促进研发产业整体快速发展。在研发产业主体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的前期发展阶段,大量产业主体集聚发展能够提升研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以整体力量参与全球研发网络,获取高端研发资源。走集群发展路径不仅有助于改善现有产业环境,而且有助于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缓解研发市场供求矛盾。

走集群发展路径要求政府部门规划布局建设研发产业集聚区,通过建设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制定倾斜的优惠政策,有计划地引导研发产业主体向集聚区集中。如苏州高新区大力引进大院大所,竭力打造国家级创新源,促进研发产业集聚发展。要求完善环境促进研发产业主体集聚发展,对于一些自然形成的研发产业集聚区域,通过完善区域内各种软硬件环境,营造更加宽容自由的创新氛围,吸引更多研发资源或研发主体集聚。

5.走开放发展路径,借力外部加快产业发展

开放发展是研发产业主体广泛参与国际研发活动,从中获取资源或提升研发能力,推动研发产业快速发展。网络组织的本质是开放发展,在全球研发网络化背景下,开放与合作是研发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如上海研发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上海采取开放发展、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紧密相联。

走开放发展路径首先要建立国际研发合作平台,通过签订国际科技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实验室、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广泛开展合作研发活动。其次要完善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除了军事、经济核心、科技核心等涉密领域以外的全面开放合作体制机制体系,加大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引进力度、健全海外高端研发人才的柔性引进机制。再次要探索建立研发产业合作发展基金,支持外资研发机构与本土研发产业主体合作承担重大研发项目。

参考文献

[1]黄鲁成.北京研发产业发展研究[J].技术经济,2008,(3).

[2]李京文,黄鲁成.关于发展北京R&D产业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4,(8).

[3]马林.研发产业初论[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4]颜振军.研发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型业态[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1/2).

[5]初钊鹏,王铮.R&D产业内涵探讨和耦合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7).

[6]王承云,张婷婷.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的空间结构演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2,(8).

[7]夏杰长,尚铁力.我国研发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思路——以北京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1).

[8]黄鲁成,陈曦.研发产业主体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9).

[9]王一鸣.研发产业及其成熟标志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10).

[10]王承云,秦健,等.京津沪渝创新型城区研发产业集群研究[J].地理学报,2013,(8).

责任编辑:晓 立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创新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加快以内画为特色的衡水文化产业发展设想
学校特色发展视角下校长角色与素质探究
广电新闻节目如何更好的发展
传承古城精神 打造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