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礼,史海燕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①课外体育活动方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潘家礼,史海燕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以四川省达州市80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采用开发的3套课外体育活动方案对小学生进行为期 8周的运动干预,结果发现3套课外体育活动方案均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并揭示了不同课外体育活动方案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采用体育手段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实验证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小学生;心理健康
0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心理健康素质,乃至祖国的未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对北京市等五个地区的16478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16.4%的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4.2%的小学生有心理行为问题.[1]目前,国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非常重视,为了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和体育总局等部门颁布了关于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系列文件.本研究以四川省达州市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开发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提升的课外体育活动方案,并采用开发的方案对小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干预,探讨课外体育活动方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揭示随时间变化不同体育活动方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规律.本研究将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学校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可选择的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四川省达州市3个城区的80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4年级205人,5年级300人,6年级295人,男生415人,女生395人,男女比例基本一致.
1.2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
本研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结合运动影响心理健康的4个因素(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开发了3套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3]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实施过程中均控制4个因素,其中运动项目以小学生有兴趣,易学习为原则选择了运动项目,运动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保持在中等强度(220-年龄)×(60%-69%),每周3次,每次的运动持续时间是30分钟.
表1 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一览表
1.3心理健康测量工具
采用周成林等人编制的“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问卷”进行心理健康测量,[2,3]该问卷包括五个分量表(困境应对、身体价值、情绪活力、主观体验、人际感知).
1.4运动强度监控
本研究采用桡动脉对小学生进行运动强度监控.[3]具体控制方法:选取6-12名小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第10 分钟、20 分钟和30分钟对小学生的桡动脉进行测量,每次测量10秒的心率,乘以6,反映小学生1分钟的心率情况.
1.5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18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武术操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1.1运动强度监控结果
由图1和图2可见,武术操课外体育活动干预过程中,实验组小学生的平均心率为131.3次/min, 每次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时6名小学生的平均心率控制在122-142次/min,达到了要求的中等强度 .
图1 实验组课外体育活动小学生心率监测图
图2 实验组课外体育活动小学生平均心率监测图
2.1.2武术操运动方案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的协方差分析
对武术操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同质性检验,[3,4]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前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分不同质,所以考虑将后测作为因变量,组别作为自变量,前测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3,4]由表2可见,实验组小学生主观体验和身体价值较对照组好,并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说明,武术操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能促进小学生的主观体验和身体价值的改善.
表2武术操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协方差分析
心理健康维度组别人数平均数标准差P主观体验实验组8925.124.470.008对照组9523.214.71情绪活力实验组8925.224.810.006对照组9523.195.34身体价值实验组8924.724.430.417对照组9523.614.62人际感知实验组8923.465.180.472对照组9522.445.23困境应对实验组8925.064.820.062对照组9524.874.85
2.2“篮球+软梯训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2.1运动强度监控结果
由图3和图4可见,“篮球+软梯训练”课外体育活动干预过程中,实验组小学生的平均心率为132.3次/min, 每次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时6名小学生的平均心率控制在124-142次/min,达到了要求的中等强度.
图3 实验组课外体育活动小学生心率监测图
图4 实验组课外体育活动小学生平均心率监测图
2.2.2“篮球+软梯训练”运动方案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的协方差分析
对“篮球+软梯训练”运动方案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得分进行同质性检验,[3,4]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前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分不同质,所以考虑将后测作为因变量,组别作为自变量,前测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3,4]由表3可见,实验组小学生身体价值、人际感知和困境应对较对照组好,并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说明“篮球+软梯训练”运动方案能促进小学生的身体价值、人际感知和困境应对的改善.
表3“篮球+软梯训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协方差分析
心理健康维度组别人数平均数标准差P主观体验实验组7724.435.140.351对照组8623.885.97情绪活力实验组7724.026.810.406对照组8623.987.04身体价值实验组7725.668.430.001对照组8622.917.34人际感知实验组7723.883.180.003对照组8622.764.23困境应对实验组7724.966.520.001对照组8622.076.61
2.3“轮滑+趣味游戏”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3.1运动强度监控结果
由图5和图6可见,“轮滑+趣味游戏”课外体育活动干预过程中,实验组小学生的平均心率为129.3次/min, 每次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时6名小学生的平均心率控制在121-140次/min,达到了要求的中等强度.
图5 实验组课外体育活动小学生心率监测图
图6 实验组课外体育活动小学生平均心率监测图
2.3.2“轮滑+趣味游戏”方案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的协方差分析
对“轮滑+趣味游戏”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得分进行同质性检验.[3,4]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前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分不同质,所以考虑将后测作为因变量,组别作为自变量,前测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3,4]由表4可见,实验组小学生主观体验、情绪活力、人际感知和困境应对较对照组好,并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说明,“轮滑+趣味游戏”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能促进小学生的主观体验、情绪活力、人际感知和困境应对的改善.[5]
表4“轮滑+趣味游戏”干预方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协方差分析
心理健康维度组别人数平均数标准差P主观体验实验组8924.445.460.007对照组9521.345.61情绪活力实验组8923.895.230.004对照组9522.324.76身体价值实验组8922.986.610.521对照组9521.515.55人际感知实验组8925.465.180.001对照组9522.445.23困境应对实验组8925.738.020.001对照组9523.117.91
3讨论
3.1武术操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武术操是武术基本动作与节拍体操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锻炼形式,武术操一般是在音乐的指导下来练习.小学生在练习武术操时,可以从主观感官上得到体验包括听觉、视觉和本体感觉来感受武术操的魅力,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是很多小学生一起练习,同时有音乐配音,小学生的情绪活力会被激发出来.经过反复的练习,小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情绪活力有明显提高.
3.2“篮球+软梯训练” 运动方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篮球运动是集体运动项目,篮球的动作包括运球、传球和投篮三大基本动作,小学生在运球、传球和投篮过程中始终与球保持一种动态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要通过本体感觉来随时控制篮球的力量、速度和反弹的方向,这使学生体验到了身体的价值.篮球是集体项目,在传球和比赛时同学之间要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同一任务.与队友合作,感受并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篮球运动是激烈对抗类项目,同学之间有对抗,在对抗中学生学会了应对困难;软梯训练锻炼了学生的速度和灵敏性,因此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自己身体价值的认识.
3.3“轮滑+趣味游戏”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轮滑+趣味游戏” 活动方案是组合方案.小学生开始学习轮滑时很难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平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小学生会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主观体验得到了锻炼;由于小学生练习轮滑时会经常摔倒,经过教师的指导和鼓励,小学生的害怕心理会逐渐消失,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困难应对能力得到了提升;趣味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在游戏过程中小学生的积极情绪被激发出来,同时与同伴一起游戏学会了处理人际关系、情绪活力和人际感知得到了提升.
4结论
3套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武术操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促进了小学生主观体验和身体价值的改善;“篮球+软梯训练”运动方案促进小学生身体价值、人际感知和困境应对的改善;“轮滑+趣味游戏”课外体育活动干预方案促进小学生主观体验、情绪活力、人际感知和困境应对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殷恒蝉.体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4-108.
[2]殷恒蝉,傅雪林.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6):37-39.
[3]殷恒婵,陈雁飞,张磊.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12(2):14-20.
[4]潘施伊,吕志刚.有氧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8):92-94.
[5]杨灼芳,梁丽辉.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6):138-140.
[责任编辑范藻]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Pupils
PAN Jiali,SHI Haiyan
(P.E.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Dazhou Sichuan 635000,China)
Abstract:The 800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Sichuan province were used to develop the program of 3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 sets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had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and reveal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activity;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收稿日期:①2015-12-20
基金项目:2015年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CJF1507)
作者简介:潘家礼(1974—),男,山东诸城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248(2016)02-00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