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华(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1515)
家属同步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伴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
陈 华
(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1515)
摘要:目的 探讨家属同步管理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高危因素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收治于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的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家属同步管理,分别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各类指标与运动时间。结果 经过6个月的干预,两组患者在腰围、体重、三酰甘油、血糖和运动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家属同步管理,可以有效改变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伴发代谢综合征的高
危因素,提高医患互动,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家属同步管理;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高危因素;应用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因药物治疗、饮食不节制、懒散和久坐少动等易导致肥胖、体重增加、糖及脂代谢异常,伴发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其中50%~70%死于冠心病[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表明,除了药物治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控制饮食与增加活动能有效降低代谢综合征高危因素的发生[3]。因疾病的影响,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主动性,对各项治疗与护理依从性较差,仅凭医务人员予以督促落实,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抵触情绪。家属是患者的主要支持者,是患者情感与心灵的寄托者,对家属进行同步管理,改善对患者的态度,提高医患互动,促进医患沟通,调动患者自身潜能与积极性,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4]。本研究通过对家属进行同步管理,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伴有代谢综合征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饮食与运动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5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男性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0~50岁;②病程≥3年;③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ICD-10)的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④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至少有1名主要陪伴者负责患者的生活照顾和探望。⑤排除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或合并其他精神障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2.3±3.6)岁;平均体重(81.3±6.7)kg;对照组平均年龄(41.6±8.6)岁;平均体重(81.0± 7.3)kg;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病程、住院天数和用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原治疗各代谢疾病的治疗方案不变。所有参加本研究的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每例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建立健康档案;按要求进行有关量表的评定;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治疗护理与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家属的同步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饮食干预与运动干预。
1.2.1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根据患者病情、家庭情况、生物学指标与实验室检查,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饮食情况、日常生活、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降压、降糖、降脂药物、腰围、体重和血压等,家庭基本情况、探望患者的次数和沟通交流等。
1.2.1.1 实验室检查 主要检测糖脂代谢指标,晨6时空腹抽取肘静脉全血5 mL,测定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按照世界糖尿病联盟(IDF,2005)全球统一标准[5]:中心性肥胖,华人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的2项:①三酰甘油(TG)水平>1.7 mmol/ 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男<0.9 mmol/ L,女<1.1 mmol/ 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③血压≥130/85 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已诊断为高血压;④空腹血糖≥5.6 mmol/ 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
1.2.2 制定干预措施
1.2.2.1 成立干预小组 干预小组成员由1名营养师、1名康复治疗师与6名责任护师组成,督促落实干预措施。为确保质量,干预前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营养师负责健康营养知识宣教和患者饮食的调配等。康复治疗师负责患者运动方案的制定、运动量的跟踪与反馈等。2名责任护士组成1组,负责观察、记录和健康宣教等。共实施6个月,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各代谢指标和运动时间。
1.2.2.2 家属同步管理 ①第1个月:向家属发放《防治代谢综合征健康指导手册》,组织家属参加每周1次,每次30 min共4次的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讲座。了解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关系,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易患人群、疾病进展与后果,代谢综合征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等。②第2个月:组织收看2次、每次30 min的“迈开腿、管住嘴”——健康生活新起点等宣传资料。讲解一般人群的膳食指南[6];了解合理饮食结构与运动对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高危因素的作用。将每例患者目前的腰围、体重、各代谢指标的异常情况告知家属,指导家属在平时探视时尽量少带高热量食品供应如油炸食品、糕点和糖果等,控制患者的零食。介绍简单、安全、有效的有氧耐力运动——快步行走与骑健身车的优点[7];康复治疗师、责任护师将每例患者的运动时间、运动的强度和运动量等告知家属。③第3~6个月:每月组织1次家属到现场观摩,将患者每月的运动量、运动时间、饮食控制情况、腰围、体重和各代谢指标告知家属。安排在控制体重与运动量取得前3例的患者家属在现场演讲并表彰,表扬他们对患者取得成绩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1.2.2.2 患者方面 ①饮食干预:由营养师统一调配饮食。把干预组患者就餐座位集中安排在一起,专人看护。早餐约100 g杂豆粥,中晚餐各约100 g米饭,进餐前先喝水200~250 mL。禁食高糖、高脂及油炸食物。零食以奶制品或水果为主。②运动干预:先做第九套广播体操1次,接着在“亿健”电动跑步机上快步行走,速度5~6 km/ h,时间30 min,距离1.5~1.8 km。最后在“蓝堡”动感单车室内脚踏车骑车,速度20~25 km/ h,时间20 min,距离4~5 km。每日运动约1 h,是降低发生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风险较为安全有效。在运动过程中实行有效脉搏监测,运动时有效脉搏数=150 -年龄(次/ min)[8]。主观自我感觉判断如运动中的出汗量适中、运动后感觉轻松、无明显疲劳感等。对每日运动量进行跟踪记录。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6个月进行腰围、体重、空腹血糖、血压和三酰甘油的测定。观察干预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生化检查:取清晨空腹(禁食12 h)静脉血,使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上海临床检验中心进行质量控制。血压用汞柱式血压计,在安静状态下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11.5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ˉ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1 两组患者干预实施前后各代谢指标情况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实施前后运动时间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实施前后各代谢指标情况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实施前后运动时间
3.1 家属同步管理可有效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代谢综合征是集肥胖、糖代谢异常、血脂紊乱和高血压等多代谢紊乱的复杂疾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和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9]。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健康,除了患者,家属是最大的受益者。美国心脏病学会于2006年颁布的在2000年的基础上作了修改的《美国预防心血管病饮食新指南》认为,饮食仅仅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饮食和活动是不可分的,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有效防治代谢综合征[10]。因此,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与运动干预。一旦出现躯体疾病,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家属的同步管理,了解代谢综合征的危害性与严重性,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饮食结构,对院方提供的饮食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在探视时不带给患者不健康食品。其次,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协商,提供安全、简单、易行,适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而且有利于长期坚持有效的有氧运动——快步行走与骑健身车。研究表明,有氧运动主要是针对心肺功能及其他内脏器官疾患者,保持和提高这些器官的功能贮备和改善全身的代谢状况。运动强度是指用于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和功率大小,目前一般用耗氧量的绝对值(VO2)或相对值(%VO2max)来表示,我国目前采用自感劳累分级法(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通常用“稍累”(大约相当于60%VO2max)到“累”(80%VO2max)进行分级[11]。当患者每日快步行走速度5~6 km/ h,时间30 min,距离1.5~1.8 km。脚踏车骑车,速度20~25 km/ h,时间20 min,距离4~5 km。患者主诉自感有点累,但不是很累,能够坚持下去。同时,家属的言行会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与患者关系最密切的人,家属的态度决定患者能否配合的关键。对控制体重与运动量取得前3例的患者家属在现场进行演讲,烘托气氛,在榜样作用的带领下,以点带面,调动其他患者与家属积极予以跟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腰围间接地反映内脏脂肪含量,是衡量腹部脂肪蓄积的指标,腰围比体质指数能更好地预测代谢综合征危险度及与肥胖相关疾病[12]。表1显示,通过家属与患者的共同努力,观察组患者的各代谢指标均有下降,尤其是腰围与体重有了明显下降。
3.2 家属同步管理提高了患者的执行力,促进了医患互动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一定的精神衰退,不督促常一直坐着,趴着睡觉,对周围活动不感兴趣,不主动参加活动,即使在工作人员督促下勉强参与运动,但其依从性与执行力低于正常人群[13]。通过家属同步管理,及时为患者提供强大的精神与情感支持,家人的关心和照顾促使患者采用改变心态,家属的探望支持和鼓励,使患者不仅得到了情感上的支持和满足,而且心理上得到疏泄与宽慰,改变了患者对自身行为的认识,在行动上努力予以配合,按照大家的要求去执行。表2显示,观察组平均每日运动时间较之前有了明显增加,运动已然成为患者每日生活中的一部分。由于精神疾病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和社会功能减退等特点,许多家属将患者长期放置于医院,特别是男性患者,担心有暴力倾向[14]。家属对患者在医院的情况不熟悉,一旦发生意外,容易产生医患纠纷。对精神分裂症出现代谢综合征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的同时,作为患者与医院的桥梁——家属,进行同步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发放健康手册,观看宣传资料,了解研究的目的、方法和要求等,做好知情同意。康复治疗师和责任护师将每例患者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等告知家属,并对表现出色的患者家属组织演讲与表彰。通过医患互动,改变了家属对患者的态度,提高了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加强了医患沟通[15];促进了医患双方的理解与信任。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16]。因疾病的影响,患者出现一定的精神衰退,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的难度要远远高于普通人群[17]。根据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对家属进行同步管理,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降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秦虹云.住院精神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变化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1(21):2566-2568.
[2]Osby U,Correia N,Brandt L,et al.Time trends in schizophrenia mortality in Stockholm county,Sweden:cohort study[J]BMJ,2000,321(7259):483-484.
[3]谢茹韵,张郦,高炬,等.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干预[J].现代医学,2014,42(9):1058-1062.
[4]曹新妹,王杨,穆红珍,等.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1,11(2):15-18.
[5]Ford ES.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defi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among adults in the U.S[J].Diabetes Care,2005,28(11):2745-2749.
[6]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1-3.
[7]吴刚,董春霞,黄少南,等.运动疗法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干预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12,14(4):339-341.
[8]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62-63.
[9]颜红英,潘晓华,时云文,等.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108-110.
[10]赵鹏飞,孙梦菊,张静萍,等.饮食与运动在代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 (6):1763-1765.
[11]步斌,侯乐荣,周学兰,等.运动处方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2):1359-1366.
[12]汪宏莉,韩延柏,刘宇,等.代谢综合征肥胖指标诊断及其切点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4):440-442.
[13]李枫,徐萍,孙克莎.行为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肥胖患者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2,12(4):29-31.
[14]丁启方,程云,王静,等.精神科医生和精神病患者家属对患者及其处置态度的调查[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6):459-460.
[15]陆惠洁.精神科病房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3,13(2):69-71.
[16]叶飞英,刘湘鹏,刘月霞,等.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5,28 (1):48-50.
[17]李峰,张伟群,陈莉萍.奥瑞姆自理模式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疏懒行为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4,14(2):27-30.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399(2016)03-0035-04
收稿日期:2016-01-28
作者简介:陈 华(1970—),女,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基金项目:上海市金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JSKJ-KTMS-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