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如艳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幼儿同情心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鲁如艳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淮南市2所幼儿园245名3~6岁幼儿为被试,探讨了幼儿同情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女孩同情心总体及其各维度的发展水平均高于男孩,平行痛苦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幼儿应答担心、角色理解和心理援助与家庭功能的7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家庭的情感反应、行为控制和角色功能可以正向预测幼儿的同情心发展水平,情感介入则可以负向预测幼儿同情心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幼儿;同情心;家庭功能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及对其行动的关心、赞成、支持的情感。同情心是幼儿社会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的重要前提便是同情心的形成与发展。已有研究表明,同情心是亲社会行为最主要的动机源。如李幼穗指出同情心培养对幼儿合作、分享、安慰、助人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均有显著促进作用[1]。以往研究显示,幼儿同情心的发展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的同情心发展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虽然研究者对于家庭因素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给予了很多关注,但多关注的是家庭系统中某单个因素与幼儿同情心的关系,很少有研究把家庭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上考察家庭对幼儿同情心的影响。家庭作为幼儿的主要生活场所,其功能的良好发挥必然对幼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试图以3~6岁幼儿为对象,采用问卷法,考察幼儿同情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并探讨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淮南市2所幼儿园选取3~6岁幼儿共245名。其中,3~4岁组幼儿44人(男孩20人,女孩24人),平均年龄为3.41岁;4~5岁幼儿89人(男孩41人 ,女孩48人),平均年龄为4.53岁 ;5~6岁组幼儿112人(男孩57人,女孩55人),平均年龄为5.81岁。
1.2研究工具
第一,幼儿同情心的测量。在胡金生编制的“儿童同情心教师评定问卷”的基础上,将问卷的部分内容改编成适合由幼儿母亲作答从而形成新的问卷“幼儿同情心母亲评定问卷”。该问卷包括平行苦痛、应答担心、角色理解、情绪理解、心理援助和物质援助6个维度[2],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12;每个评定项目均采用5点计分,从1“从不”、2“偶尔”、3“有时”、4“经常”到5“总是”。
第二,家庭功能的测量。家庭功能的评定采用Miller等1985年编制、陈欣银修订的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3],包括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性、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以及总的功能7个维度,采用4点计分。本研究中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9。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幼儿同情心的一般特点
第一,幼儿同情心发展的性别差异。根据研究可知,女孩同情心总体及其各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男孩。t检验结果显示,女孩的平行痛苦(p<0.05)和应答担心(p<0.05)显著高于男孩,但同情心总体及角色理解、情绪理解、心理援助和物质援助的性别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见表1)。
表1 幼儿同情心的性别差异比较(M±SD)
注:*在0.05水平上显著,**在0.01水平上显著,***在0.001水平上显著,下同。
第二,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年龄差异。幼儿同情心6个维度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幼儿平行痛苦(p<0.05)的年龄差异显著,同情心总体及除平行痛苦外的其他各维度的年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经过事后检验(LSD)发现,5~6岁组与3~4岁组幼儿的平行痛苦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年龄差异,而3~4岁组与4~5岁组、4~5岁组与5~6岁组幼儿平行痛苦发展水平的年龄差异性并不显著(见表2)。
表2 幼儿同情心的年龄差异比较(M±SD)
2.2幼儿的家庭功能
幼儿家庭的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各方面表现都较好。在总的功能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年龄差异,具体而言,5~6岁组与3~4岁组幼儿的家庭总的功能存在显著年龄差异,而3~4岁组与4~5岁组、4~5岁组与5~6岁幼儿的家庭总的功能的年龄差异性并不显著(详见表3)。同时,男孩与女孩家庭功能各因子间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表3 幼儿家庭功能的描述性分析(M±SD)
2.3幼儿同情心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分析
幼儿应答担心、角色理解和心理援助与家庭功能的7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幼儿的情绪理解与除情感介入维度外的其他6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幼儿的物质援助与家庭功能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5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平行痛苦与家庭功能的各个维度均不呈显著性(见表4)。
表4 幼儿同情心与家庭功能的相关分析
以同情心总体为因变量,家庭功能的各个维度为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同情心总体与情感反应、行为控制、情感介入和角色功能存在线性回归关系,能联合预测同情心总体的21.8%(见表5)。
表5 幼儿同情心的家庭功能因素回归分析
3结论与讨论
3.1幼儿同情心的发展
研究发现,在同情心总体及其各个维度上,女孩的同情心发展水平均高于男孩,这和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具体而言,女孩的平行痛苦和应答担心显著高于男孩,这可能是因为和男孩相比,女孩的心思更为细腻,当体会到他人的不幸和痛苦时,能够立即回忆起自己过去经验的痛苦体验,进而对他人表达更多的关切和担心。另一方面,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幼儿平行痛苦的年龄差异显著,具体而言,5~6岁组幼儿与3~4岁组幼儿的平行痛苦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年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本身的认知和移情能力得到逐步发展,开始逐渐学会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当体会到他人的不幸和痛苦时,能够唤起自己过去经验的痛苦体验,从而促发其表现出更多的同情心,做出更多的同情行为。
3.2幼儿同情心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总体上幼儿同情心与家庭功能的7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家庭功能发挥越好,幼儿同情心发展水平就越高。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家庭中情感反应程度、行为控制程度和角色功能水平越高,幼儿的同情心水平越高;家庭中情感介入程度越高,幼儿的同情心水平越低。这表明,如果家庭规则明确,家庭成员之间能够经常相互交流情感、互相关心,提供充足的生活来源,支持个人发展,幼儿就容易形成高水平的同情心;反之,如果家庭过度地满足其成员个性、兴趣和爱好的需要,则可能会导致幼儿低水平同情心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Qing Zhou,Eisenberg N.The relations of parental warmth and positive expressiveness to children’ Empathy-related responding and social functioning:A longitudinal study[J].Child Development,2002(5/6):893-915.
[2] 何淑华,陈昂.家庭精神环境对3~6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通径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
[3]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责任校对莫秀珍)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4.050
收稿日期:20151022
作者简介:鲁如艳(1991-),女,安徽淮南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4-01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