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勇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泮托拉唑+伊托必利片治疗,研究组接受泮托拉唑+伊托必利片+中药半夏泻心汤+腹针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病证评分和疗效。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病证评分分别为(16.4±3.2)分、(16.5±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病证评分分别为(2.8±0.2)分、(7.4±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半夏泻心汤;腹针;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胃液而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称为胃食管反流[1]。胃食管反流病因包括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或食管机械功能紊乱,主要临床表现为烧心、胸痛及反酸等症状,内窥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或瘢痕狭窄。半夏泻心汤具有寒热并用,调补中焦的疗效,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2]。因此本研究选取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100例,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2014年8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为:年龄大于18周岁;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符合第8版实用内科学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每个研究对象能配合医务人员。排除标准: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肝炎病毒携带者,活动性感染,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者,对西沙必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按随机号码表法均分为2组(n=50)。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2±12.5)岁;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4.9±11.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泮托拉唑+伊托必利片治疗。泮托拉唑(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10032)给药方案为40.0mg/次,早晨餐前用药,每天1次,治疗8周;伊托必利片(修正药业集团长春高新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H20061281)给药方案为50.0mg/次,餐前用药,每天3次,治疗8周。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之上,接受如下治疗:(1)方剂:半夏12g,浙贝母5g,黄岑、黄连10g,党参15g,干姜5g,大枣4枚,炙甘草5g。胃热炽盛者去干姜,加丹皮10g;胃阴虚者加北沙参10g和百合10g。通过日本自动煎药机和自动包装机煎煮包装,每剂煎2包,100mL,每天早8点以及下午4点服用
100mL。总疗程8周。(2)腹针:主穴(中脘、关元、天枢),配穴(承满、梁门、下脘)。留针30min后起针。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病证评分和疗效。
1.3.1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5],将总有效率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治愈:症状消失,胃镜未发现反流;显效:症状明显改善,胃镜下溃疡面明显减少;有效:症状、发作次数减少,胃镜下仍可见食管黏膜水肿;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下食管黏膜水肿溃疡面积未减少或恶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中医病证评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病证分为:烧心、胃脘灼痛、反酸、反胃、口苦。严重程度分为0~3分。中医症状评分总分18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病证评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病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病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病证评分比较(x±s)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愈40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对照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胃、嗳气及吞咽困难。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噎膈”、“梅核气”等病证,病机为肝失疏泄、胆火犯胃,使寒热错杂,胃失和降,因此治疗上应采取辛开苦降、化痰散结、通阳降气[5-6]。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半夏属辛温,交通阴阳,黄岑、黄连苦寒降肺,清降泄热;干姜振奋中阳;党参、大枣补脾气以和中;炙甘草守定中气;浙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方中诸药起到益气健脾,清热和胃,调畅气机之效。现代药理证明,黄连、黄芩能调节胃粘膜组织中的胃液分泌,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干姜能消炎又能减少胃肠道痉挛;党参、半夏、甘草可增强胃粘的防御功能,调节胃肠道蠕动。腹针疗法取主穴:中脘、天枢、关元,其中中脘为胃之募穴,有和胃降逆作用。天枢为腹部足阳明经络穴,行针主治上腹部疾病,关元可助消化,疏肝理气,降逆和胃。联合腹针可以起到疏肝行气、解郁之功效[7-8]。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病证评分分别为(16.4±3.2)分、(16.5±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病证评分分别为(2.8±0.2)分、(7.4±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能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因此本次研究认为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1]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胃肠病学,2011,5(4):251.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8.
[3] 王策,王继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0(5):493-494.
[4] 李运峰.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4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1):747.
[5] 黄琳.腹针配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2):35-36.
[6] 段晓芳.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2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2B):69-70.
[7] 时晓鑫.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2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3):67-68.
[8] 叶凡.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6例[J].中国中医药,2011,9(3):92-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1
湖南 412000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