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溪
集束干预策略应用在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张溪
目的 探究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中集束干预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收治的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中随机性抽取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并按照数字表达法随机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中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性干预,研究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性干预的基础上,加采用集束干预措施,对比分析2组患者采用方式干预后的临床效果,包括采用的药物剂量、重症监护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以及谵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采用的药物剂量、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54.5%,28d生存率82.5%高于对照组74.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科学的构建集束干预策略,有利于患者的及早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干预中应用和推广。
集束干预策略;机械通气镇痛镇静;肺部感染;效果评价
随着社会环境的恶化和人类自身身体素质的降低,使得人类患病的几率逐年增大。经口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一种处于重症监护室中的常见疾病,该病症使得患者变得焦虑、疼痛,会因为应激反应等产生一些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临床研究中对于ICU的常规性治疗通常会选用镇痛镇静的机械通气法,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该疗法的特征和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在机械通气的镇痛镇静患者中采用集束干预策略,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由株洲市中心医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接收病治疗的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中随机性抽取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数字表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30例。对照组中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性干预处理,研究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性干预的基础上,加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监护时间、死亡率、肺炎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的长短等指标。所有抽取的研究病例均为自愿进行本次实验,且均已通过ICU诊断标准确定为ICU的MV患者,排除了脑血管后遗症、肝功障碍者、四肢活动障碍和镇痛镇静药物过敏的患者等。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6.8±2.8)岁,其中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8例,大专及大专以上9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47.2±2.6)岁,其中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9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1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性干预,干预方法为:(1)常规性镇痛镇静干预方法的实施;(2)监测和评估镇静镇痛的程度和意识,评估时间每隔2小时1次,适当调整药量;(3)密切关注患者的脏器功能、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以及潮气量等指标;(4)评估患者的胃肠功能、呕吐和恶心现象等[2]。
1.2.2 研究组 采用集束干预策略方法如下:(1)唤醒和呼吸同步,每天早上九点停止镇痛镇静药物的注射,查看患者是否能够简单交流和回答问题,后给予滴注,脱机条件成熟后停止镇静,并自主呼吸试验,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呼吸机与人体的配合状况。(2)给予镇静镇痛药物,根据《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镇痛和镇静指南》中的相关理论,试验中主要采用的是咪达唑仑与吗啡。(3)监测谵妄并处理,根据谵妄的监测流程,采用RASS镇静评分跟CAM-ICU表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时刻关注患者病情的进展。(4)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进行适量的运动和锻炼,严密监视患者的病情、肌力恢复状况和身体特征,查看患者的意识状态,并定时给患者翻身,促进关节运动,每20分钟1次;其次要每日唤醒患者,若意识清晰,则进行关节活动,每天3次;另外上肢肌力达到3级以上,可以进行床上靠背运动,协助患者坐立和站立活动等,使患者早日脱离ICU[3]。
1.3 观察项目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干预后,观察患者采用的药物剂量、重症监护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以及谵妄发生率等指标[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2组患者的各指标结果 经过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吗啡总剂量、咪达唑仑总剂量、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总天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对比(x±s)
2.2 比较2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状况及28d生存率 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d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2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状况及28d生存率的对比[n(%)]
由于近几年重症监护病人的增加,临床上采用的多为镇痛镇静的机械通气治疗,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临床研究表明镇痛镇静的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集束干预策略,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尤其是针对难治性的临床疾患[5],该集束干预策略通过了对照试验的验证和系统性评价,且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实时调整治疗策略,执行过程中可以联系多个学科内容,系统性的进行评价。在危重症医疗理论中,将治疗方法集约化、综合化和规范化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各个学科内容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提高治疗的效率和质量。机械通气患者气道虽然是开放的[6]。但插入的呼吸器管路会形成密闭的通路,较长的导管会让患者咳嗽反射降低,增加了主动排痰的障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及时配合患者排痰。本次试验研究中,研究组的30例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均在常规性干预治疗基础上采用集束干预策略护理,对照组患者中30例仅采用的是常规性治疗方式,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肺部感染率、监护时间、死亡率、肺炎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的长短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采用集束干预策略是有意义的。另外在采用集束干预策略护理过程中要重视每日唤醒和呼吸同步的问题,加强对患者应用镇痛镇静药物的监督和观察,及时处理患者的谵妄问题[7]。并密切配合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进行康复性运动,可以根据患者的肌力恢复状况和自身意识程度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运动[8]。总而言之,针对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采用集束干预策略进行干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监护时间、死亡率、肺炎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性护理,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及早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1] 付利萍.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7):1155-1156.
[2] 梁朋,陈海为,曾锦霞,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综合预防及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6):48-51.
[3] 安友仲.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理想与现实的渐近[J].医学与哲学,2013,34(24):23-24,72.
[4] 胡正旺,李金庚,胡爱明,等.重症监护病人机械通气期间镇静镇痛药物的临床应用[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25(2):154-155.
[5] 许峰.机械通气中镇静镇痛治疗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122.
[6] 李卿,黄英姿,刘松桥,等.丙泊酚与咪唑安定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2(1):79-81.
[7] 杨玉敏,王文统,丁刚,等.咪唑安定和丙泊酚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遗忘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122-124.
[8] 周颖,张学政,谢于鹏,等.R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方法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4(2):255-2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78
湖南 412007 株洲市中心医院 (张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