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娜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情绪特征及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评价
齐娜仁
目的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情绪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后患者干预2周和3个月时的SAS评分为(55.35±2.15)分和(51.53±2.03)分,SDS评分为(56.86±2.24)分和(52.67±2.11)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的SAS评分(58.23±2.43)分和SDS评分(59.63±2.7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情绪特征;心理干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血氧、低通气、睡眠结构紊乱等特征。患者由于长期受到反复觉醒、睡眠结构紊乱以及睡眠低氧血症的影响,会导致血液动力学异常、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不良反应,进而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病变以及白日瞌睡等疾病[1]。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理状况会发生一定的改变,甚至会导致认知功能衰退。本文以12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新疆省博州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相应检查均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患者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41.42±6.17)岁。未排除性别因素对研究结果产生的影响,所有入选对象均为男性。患者文化水平:文盲及小学患者27例,初中学历患者32例,高中学历患者37例,中专及以上学历患者24例。患者体质量53.43~98.46 kg,平均体质量(85.74±6.83)kg。患者病程2~71个月,平均病程(32.64±9.42)个月。
1.2 方法
1.2.1 加强对患者的认知干预 对于不同的手术和治疗手段患者的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尝尝因此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心理情绪。在对患者执行各项操作前对患者开展认知干预,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加强同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向患者详细讲解各个环节的操作以及执行方式的相关步骤、注意事项、原理以及执行该步骤的重要性[2]。让患者对此有所了解,从心理上接受和认可各治疗手段以及手术方式。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客观的认知,可以缓解和消除患者因陌生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引导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操作。采用多种形式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借助于展览图片、播放录像、分发宣传手册等形式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3]。详细的告知患者疾病的防治知识,纠正患者打鼾是小病的错误认识,改善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对患者开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知识教育,提高大家对该疾病的认识。向患者讲解围手术期各项处理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术中以及术后的如何同医护人员进行配合。
1.2.2 改善患者疗养环境,做好心理支持 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往往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睡眠质量较差,这样既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又容易让患者产生各种不良心理情绪。因此针对于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为其安排单间病房,或者安排具有相同生活规律的患者同住一个病房。保证患者睡眠充足,对患者所居住的病房加强管理[4]。在患者休息时间减少或者避免人员走动,在该段时间尽可能的不对患者安排相关治疗和护理操作事宜,防止打断患者的睡眠。向患者详细讲解规律睡眠的重要性,指导并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医护人员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尤其是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加强同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向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对患者的性格、心理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支持方案。
1.2.3 强化社会及家庭的支持与配合 在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是相当重要的,这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当患者生病住院时从心理上便于家庭和社会有了一定的距离,这种脱离家庭和社会的不完整感使得患者内心缺乏安全和依靠[5]。安排患者亲近的家属或者朋友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关怀,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让患者真切的感受到来自社会以及家庭的关爱,使患者从心理上得到关怀和慰藉。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是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的最佳手段,对于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6]。叮嘱家属对待患者要有耐心和爱心,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
1.3 评价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的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SAS以及SDS评测比较(x±s,n=12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心理情绪波动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很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严重的影响。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由于对疾病以及治疗方法的认知水平有限或者存在错误的认识,很可能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尤其是对于缺乏家属关怀的患者,内心压力较大无人倾诉导致心理状态较差。在本文的研究中对患者从多个方面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住院的环境,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对于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尽可能的安排单间病房,并安排相应的护理人员进行监护。强化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叮嘱患者的家属以及亲戚朋友对患者多一些关怀和照料。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及时分析又到原因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研究发现随着患者住院干预时间的延续,患者的心理状况逐渐得以改善。对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干预2周后焦虑和抑郁心理得到有效改善,干预3个月后这些不良情绪改善效果更好。干预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
[1] 胡建花,陆华东.人性化护理对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6):145-147,151.
[2] 张慕冰,林佳伟,李创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实施气道正压通气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8):80-82.
[3] 钦玲玲,陆华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行多导睡眠检测仪监测的舒适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6):147-150.
[4] 王慧,陆华东,钱彩华.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0):153-156.
[5] 赵春蓉,余文兴.围手术期综合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5,31(23):3252-3255.
[6] 谭雪萍,万静.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37例围手术期问题分析及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76-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5.055
新疆 833400 新疆省博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齐娜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