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根玉 涂发妹 刘忠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熊根玉 涂发妹 刘忠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3和2014年的静脉输液患者1955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的105620例为观察组,2013年的89890例为对照组;对2013年本院输液安全不良事件和输液护理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分析,2014年开始加强静脉输液安全风险管理。结果 观察组输液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0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045%(P<0.01);观察组患者对输液护理的满意度为96.8%,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2.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患者对输液护理的满意度,也是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体现,因此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效果
静脉输液是把大量药物或溶液直接输入患者静脉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在临床抢救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静脉输液率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加大,容易出现差错,部分患者由于管理不当出现药物外渗或静脉炎的情况[1]。为降低静脉输液的风险,安全管理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是识别和处理已有的或潜在的输液风险,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静脉输液安全不良事件,采取针对性输液安全管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和2014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2组,2014年的105620例患者为观察组,2013年的8989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55895例,女49725例,年龄2d~102岁,平均(53.4±3.6)岁;对照组男46938例,女42952例,年龄1d~95岁,平均(52.3±3.4)岁。2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临床护士1475人,其中研究生13人(0.88%),本科541人(36.68%),大专809人(54.85%),中专112人(7.59%);年龄21~59岁,平均(38.7±2.4)岁;护士725人,护师286人,主管护师364人,副主任护师94人,主任护师6人。对照组有临床护士1296人,其中研究生11人(0.85%),本科464人(35.80%),大专702人(54.17%),中专119人(9.18%);年龄21~58岁,平均(38.2±2.2)岁;护士548人,护师255人,主管护师402人,副主任护师86人,主任护师5人。2组临床护士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1.2.1 本院自2011年11月开始成立静脉输液团队,逐步制定和完善了系列相关制度、流程、规范、预案,如静脉输液治疗手册,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疗药物外溢处理规定,化疗药物安全给药制度,导管脱入、断裂或导丝完全进入静脉的护理应急预案,PICC置管中患者发生躁动的应急预案,中心静脉导管意外脱出的应急预案,发疱剂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特殊药物输注规范,输液反应应急预案,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等,并要求执行。
1.2.2 2014年初对2013年度的输液安全不良事件和患者对输液护理的满意度组织讨论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为落实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护理监管,开展了品管圈(QCC)活动,分析出现问题的相关因素,针对主要因素进行整改,并将其精细化实施,包括特殊药物告知、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特殊治疗、医疗废物管理等,做到制度实施无死角、无盲点[2]。
1.2.3 加强监管制度,从2014年1月开始,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由15名静疗核心成员(14名护士长,1名静疗组长)组成,分为7个小组,2人1组分管11~12个护理单元,每组对分管片区所有的输液治疗制度、流程、规范、预案等抓落实,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同时建立了“用药安全质量评价标准”,各小组每月自查,护理部每季度督查,检查结果与科室质控挂钩。督查护士在取药、输液、巡视和换药等过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采用“唱对”核对方法,对患者信息进行反复的核对,确保准确性[3]。规范操作流程包括病床和治疗室中的所有操作,都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药物配制后不能放置太长时间,输液时把握好输液速度,仔细填写、核对输液卡中的各项内容。根据规程严密观察输液进程,及时处理输液故障问题,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经管医生[4]。
1.2.4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采用分组包干制,每组两位组长负责对所管辖的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进行培训与考核,做到人人过关,培训内容包括:对患者的全面评估方法、输液工具的选择、穿刺部位的选择、如何掌握穿刺技巧、如何保护血管、以及输液之后的维护的等等。同时在5.12护士节期间举办静脉输液治疗系列竞赛活动,如留置针单手穿刺操作竞赛、理论知识竞答赛、静疗护士能力提升PPT演讲比赛以及输液安全周活动展板等。新上岗的护理人员,除接受医院组织的一周集中岗前培训外,护理部另安排系列讲座,如护士素质、沟通技巧、行为礼仪、慎独精神等等[5],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加强护理人员“救死扶伤”的信念,养成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严格遵循医院的护理操作规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输液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输液投诉、输血错误、给药错误、配药错误、输入过期大输液、药物外渗、静脉炎等。采用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输液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项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的输液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输液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12%,对照组为0.04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输液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2 2组患者对输液护理的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5%(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对输液护理的满意度比较[n(%)]
据相关调查显示,国内医院住院患者中平均输液率达73.3%,静脉输液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治疗方法[6]。随着输液患者数量的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加大,导致输液差错率上升,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出现不必要的医患、护患纠纷。本院在2014年之前就已在静脉输液护理方面设立相关规定和制度,但是未能加强对护理人员实际操作的监管,许多护理人员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范执行,护理部建立的相关制度等流于形式,未严格进行监管,因此不良事件发生率较观察组高。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是一种系统的输液专业化管理,是提高医院输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安全管理是静脉输液质量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患者安危、医疗质量和医院声誉。输液安全管理的领导队伍必须是科室的骨干,通过他们的带动和指导,加强护理人员落实相关制度,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全面发挥[7]。通过加强静脉输液安全风险管理,护理人员转变了护理服务的理念,由被动执行医嘱转变为主动输液服务,和患者更加贴近,能有预见性的评估患者,积极了解患者的需求与病情变化,也提高了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2014年开始,本院重点加强监管制度,并成立了静脉输液安全小组,落实所有制度、流程、规范和预案,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督查。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修养。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012%,对照组为0.04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输液护理的满意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5%(P<0.05)。这个结果和马敬华等人[8]的护理安全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观察结果比较接近。
由此可见,对静脉输液患者加强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减少了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郭琼莉.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l):213.
[2] 徐琼辉,张翠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J].护理学杂志,2013,28(15):66-67.
[3] 叶荣荣.静脉输液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0):1133-1134.
[4] 陈巧玲,全小明.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43-144.
[5] 黄国芹.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与防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 22(7):860
[6] 刘秀珍.临床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与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 29(8):1231-1233.
[7] 王玉文.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601-602.[8] 马敬华,崔玉庆,王晶晶,等.护理安全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286-28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3.049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 (熊根玉 涂发妹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