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阻滞用于高危老年全髋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2016-06-13 08:50吴文辉
当代医学 2016年23期
关键词:腰丛运动神经置换术

吴文辉

外周神经阻滞用于高危老年全髋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吴文辉

目的 探讨高危老年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时应用外周神经阻滞方法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85例行全髋置换术的高危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3例患者借助神经刺激仪,以外周神经阻滞方式对患者行全髋置换术;对照组42例患者以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患者行全髋置换术。对比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全部麻醉成功,不同时段内2组患者麻醉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13.98±2.11)min,维持时间(473.52±86.27)min,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16.13±3.07)min,维持时间(355.59±62.36)min,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周神经阻滞在高危老年全髋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麻醉效果优良,且不影响患者胃肠功能,能有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外周神经阻滞;高危老年;全髋置换术;硬膜外麻醉

一直以来,临床行全髋置换术多需要麻醉患者,通常麻醉方式以全麻和椎管内麻醉居多。但高危老年患者作为特殊群体对麻醉的耐受力不足,全麻应激反应过强,临床应用有所顾虑,椎管内麻醉则影响患者循环呼吸[1]。神经阻滞是指在患者局部神经干、丛等处注射麻药,使该处神经支配区域出现麻醉效果的一种临床手术辅助方法[2]。借助定位技术,近年来该术阻滞患者外周神经的作用效果得到极大提高,目前已经凭借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3]。为进一步研究外周神经阻滞在高危老年行全髋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选取85例行全髋置换术的高危老年患者为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院收治的全髋置换术高危老年患者85例。其中,男46例,女39例,患者年龄67~89岁,平均(74.12±2.31)岁。全部患者SAS麻醉分级均在II~IV级间。其中64例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4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7例患者合并呼吸道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3例,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前,全部患者面罩吸氧并行常规血压、心电图监测,送氧速度3~4L/min。施术前50min,给予患者芬太尼(人福药业,H20030198,规格0.1mg/支)50μg和咪达唑仑(人福药业,H20067040,规格2mL/支)2.5mg。

实验组:借助神经刺激仪对全部患者行外周神经阻滞,阻滞神经包括坐骨神经、腰丛神经等。局麻选用罗哌卡因(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H20050325;规格10mL:100mg),浓度0.4%,药用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30~40mL。施术时,患者患肢在上侧卧,屈髋屈膝,准备工作就绪后定位穿刺点。具体定位点如下:(1)标记患者第4腰椎棘突,以该点为中心先向尾侧行,然后垂直于患肢旁开,移动距离分别为3cm、5cm,移动定位后该处即为腰丛穿刺点。(2)稍微伸展患肢,使患者髂后上棘同大转子最高点位于同一直线上,选该直线中点于内做垂线,坐骨神经穿刺点即为垂点沿该垂线向下5cm处。确定好穿刺点以后开始进行阻滞,阻滞需借助神经定位仪进行,起始强度和频率分别控制在1mA、2Hz,当患者出现肌肉收缩反应后降低刺激,这期间取10cm穿刺针调整穿刺位置,刺激强度降至0.25mA时,如穿刺针回抽无血,且患者肌肉仍有抽搐则可注入罗哌卡因。

对照组:全部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药选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北京紫竹;H11022396;规格5mL:0.1g),浓度分别为0.33%和1.33%。穿刺成功后现注入4mL利多卡因,观察患者状况,如5min后患者无不适感,可分次给予患者麻醉药,用量8~12mL,麻醉平面低于T8。

施术期间,常规观察患者的血压及血液流变情况,如与术前相比,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降低超过20%,则适量给予患者麻黄碱。2组患者分别在注药5min、10min、20min、30min后进行神经阻滞评分。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注药后5min、10min、20min和

30min对2组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进行评分,统计2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

1.4 效果评价标准 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评分参照文献拟定[4],标准如下:(1)感觉尖锐或运动神经无阻滞记0分;(2)感觉减退模糊或阻滞可抗重力,但不抗阻力记1分;(3)无感觉或运动神经阻滞完全记2分。注药30min后,若有患者神经评分未达到2分,则静脉给予患者咪达唑仑(1.5mg)和芬太尼(50μg),如患者仍有痛觉,则视为麻醉失败,改换麻醉方法。记录2组患者5min、10min、20min、30min的麻醉评分,麻醉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给予患者术后回访,观察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段2组麻醉情况 2组患者均全部麻醉成功。注药后5min、10min、20min和30min,实验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例数和运动神经阻滞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时段内2组患者神经完全阻滞、麻醉的例数对比(n)

2.2 2组麻醉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更短,维持时间更长,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对比(x±s,min)

3 讨论

神经阻滞是指在患者局部神经干、丛等处注射麻药,使该处神经支配区域出现麻醉效果的一种临床手术辅助方法[5]。借助定位技术,近年来该术阻滞患者外周神经的作用效果得到极大提高,目前已经凭借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6]。鉴于高危老年患者身体素质特殊,下肢手术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常因禁忌症、严重骨质增生等问题导致穿刺失败,进而转行全身麻醉,增加手术风险,而外周神经阻滞借助定位技术,凭借神经刺激仪可以为高危老年患者提供优质麻醉服务[7-8]。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实验组43例高危老年患者均依靠定位成功完成神经阻滞,成功率100%,在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方面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平均维持时间(473.52±86.27)min,运动神经阻滞平均维持时间(355.59±62.36)min,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维持时间(P<0.05),这不仅能够为老年患者提供足够手术时间,更能为老年患者提供短时术后镇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服用量,为加速患者康复提供可能。总之,高危老年全髋置换术中,给予患者外周神经阻滞其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该术对患者影响小,耐受度高,更易于患者及家属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李俊凯,刘旭,朱云章,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101-102.

[2] 赵玲,张海雄,盛旭东,等.椎旁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肥胖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35(17):1875-1877.

[3] 朱俊峰,冯兆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5,21(6):524-527.

[4] 王云,刘文勋,周小红,等.两种镇痛方法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效果的比较[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1):45-47.

[5] 黄炳强,毛庆祥,闫红,等.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镇痛效果[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4,10(4):286-289.

[6] 赖红燕,李挺,李军,等.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的应用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113-116.

[7] 李友青.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14(3):288-290,293.

[8] 郭志华,李彦平,王强,等.腰丛神经阻滞镇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质量影响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9):670-672,6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3.017

江苏 21316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院麻醉科 (吴文辉)

猜你喜欢
腰丛运动神经置换术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反肩置换术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效果分析
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