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坤
论康复治疗对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
马坤
目的 研究并探讨康复治疗对肱骨下段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术后的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00例肱骨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抽取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均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采用Mayo评分对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康复治疗;肘关节功能
肱骨下段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其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加上关节面受累,治疗难度较大[1]。临床上多对肱骨下段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内固定手术能够使肱骨下段骨折有效复位,但手术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不够理想。本次研究特选取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00例肱骨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术后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以探讨康复治疗对肱骨下段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术后的肘关节功能的影响,为肱骨下段骨折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南昌市第一医院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00例肱骨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所有患者均经X线拍片、CT扫描,被确诊为肱骨下段骨折,均在研究前对研究方法和目的有所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协议。
按照电脑随机抽取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29∶21,年龄45~75岁,平均(60.67±2.37)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30∶20,年龄44~76岁,平均(60.71±2.41)岁。2组患者就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2组均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由同一组手术医师操刀。
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如抗感染治疗、抗凝治疗、止痛治疗以及常规运动锻炼。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主要分成3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1)被动功能锻炼阶段:该阶段自手术后1周内开始,由骨科和康复科相互配合进行。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强度应控制在患者的耐受范围内。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针对外旋功能进行上肢锻炼。2周后,进行X线拍片复查,如骨折内固定较好,可继续进行外旋功能锻炼,同时开始前屈锻炼。该阶段内的康复治疗应每天进行2~3次,每次持续25 min,持续4~5周。(2)主动功能锻炼:该阶段自手术后4~5周开始,即骨折开始愈合时开始。加大被动功能锻炼的强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患者保持仰卧位或坐卧位,进行肩关节主动前屈锻炼,并进行双手抱头练习。每天进行2~3次,每次持续20~30 min,持续7~8周。(3)加强功能锻炼:该阶段自术后11~12周开始,患者应每周返院进行1次锻炼,主要包括前屈外展、内外旋、屈肘等练习,同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该阶段持续6个月。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采用Mayo评分对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Mayo评分[2]的总分值为100分,主要分为关节疼痛、运动功能、稳定性以及日常活动等4个方面,关节疼痛分值为45分,运动功能分值为20分,稳定性分值为10分,日常活动分值为25分。差:<60分;一般:60~74分;良:75~89分;优:90~100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 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更优(P<0.05)。见表1。运及淋巴循环不畅、组织水肿、纤维蛋白发生沉积等[4],肘关节表现出僵硬、疼痛等临床症状。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方案,对患者进行三个阶段的康复锻炼,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第一阶段主要是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被动功能锻炼;第二阶段主要是在骨折开始愈合后进行被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增加主动功能锻炼;第三阶段主要是在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进行加强锻炼[5]。有关研究[6]表明,对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肱骨下段骨折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康复锻炼,使关节周围肌肉有效收缩,促进关节周围血运和淋巴循环,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同时还能解除关节受限的状态,提高关节活动的灵活性,有效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
表1 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本次研究中,特选取100例肱骨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这说明,与术后常规治疗相比,进行康复治疗的预后效果较为显著,与相关研究[6]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在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肱骨下段骨折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肱骨骨折,通常是由于受到高能量的外力损伤所引起的,骨折损伤往往会波及肘关节,使肘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和血管受到损伤,关节功能出现障碍,关节活动受限[3]。目前,临床上治疗肱骨下段骨折的方法主要有外固定术和内固定术,外固定术的手术效果不佳,预后效果较差,因此,临床多采用内固定术。内固定术治疗肱骨下端骨折的效果较为显著,但术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障碍未能彻底消除,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改善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的肘关节功能,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内固定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不佳的原因主要有关节周围血
[1] 吴小军,陈秋生,谭志强,等.康复治疗对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36):4457-4459.
[2] 苏文兵.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的原因及康复治疗[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3):78.
[3] 都海,易泽洪,杨国齐,等.早期功能锻炼对肱骨下段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7(5):719-721.
[4] 张振江,曾彬,汪鑫,等.肘关节功能个性化康复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的效果研究[J].现代养生B,2015,31(1):122-123.
[5] 戴闽,杨康骅,艾江波,等.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个性化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4):1257-1259.
[6] 豆勇刚,魏宽海,吴佳怡,等.连续被动活动在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3):291-2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5.024
江西 330008 南昌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马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