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昕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萧式舒适护理模式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陈昕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使呼吸衰竭的患者舒适、安全、无痛苦地接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急诊抢救室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清醒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萧式舒适护理模式。调查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 %,对照组为81.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所需时间11.55 min,短于对照组35.44 min(P<0.05)。结论:萧式舒适护理模式使患者的心理、生理的不适得到很大的改善,缓和了医患矛盾,满足患者需求,体现护理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萧式舒适护理模式;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满意度
作为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已经铺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的使用同时也给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带来了许多不适,因此,向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的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萧氏双C护理模式的目的是在整个护理活动中给予最舒适的护理,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促进健康及疾病的康复[1]。舒适护理作为一种可以使患者的身、心、社会和谐统一的一种有效护理模式,是整个护理中个体化的表现,是整体化、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我院从2013年1月起针对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实施萧式舒适护理模式,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急诊抢救室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清醒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57例。年龄56~83岁,平均67.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体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对照组48例患者行传统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萧氏双C护理模式,即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患者更为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的护理措施,60例患者均安全有效地接受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在心理上消除了焦虑、紧张,生理上感觉舒适、放松,没有因为面罩通气的不适而烦躁、躁动,保证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应用质量,同时让患者自我感觉舒适,能够配合机器,适应治疗,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患者的生理舒适护理患者的生理舒适护理指内因和外因引发的身体直接感受,应努力消除各种内外因素对机体造成的不适[2]。使用无创呼吸机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对有鼻面部皮肤破溃或皮层较薄的老年人,应在面罩下垫纱布或褥疮贴,防止压伤面部皮肤。对于不能耐受或极度烦躁的病人应输注安定、静安等镇静药物后再上机。安置患者正确体位,如半卧位或端坐位,在患者背后垫靠背,并加床栏保护,以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1.2.2患者的心理舒适护理患者的心理舒适护理指的是其心里的直接感受:如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等。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其心理反应不外乎紧张、烦躁及恐惧。此类患者的护理要点应先观察其具体的心理反应,以理解的态度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面对紧张的患者,应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如温柔的微笑、安抚性的言语,耐心的解释等。病床周围的监护仪和无创呼吸机报警设置合理,尽量避免声音对病人的刺激。(2)面对烦躁的患者,我们应尽量用轻松的语调,耐心细致地与其交谈,使他们感到安心、放松和信任。(3)面对恐惧或特别紧张的患者,可紧紧握住患者的手,示范深呼吸的动作,交待患者和护士一起深呼吸,以配合呼吸机:机器给气时用力吸气,间歇期用嘴呼出气体,并及时给予表扬及鼓励。
1.2.3患者的社会舒适患者的社会舒适指人际、家庭、职业、经济状况等社会关系带来的舒适[3]。患者对抢救室环境感到陌生,无家属陪伴,医生护士均是生面孔等,这些都是造成患者紧张不安的因素之一。需充分发挥家属的作用,留一名家属陪伴,但陪伴人员不宜过多,以保证室内的安静。另外,为给患者提供最佳环境,可将室温调节在24~26 ℃,湿度60 %~70 %,定时开窗通风,从而使患者感受到温度、湿度、光线等带来的舒适感。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动作尽量轻柔,避免发出杂音刺激患者,并且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病情缓解等情况,发现停机指征及时汇报医生。若停机后可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治疗,仍需观察其面色、呼吸、脉搏、血氧等情况。并告知患者后续的休养方式及注意事项。
1.2.4患者的精神舒适患者的精神舒适指信心、信念等方面带来的舒适。为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列举使用无创呼吸机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实例,使其看到身体康复的希望,并向患者描述症状缓解的自我感觉,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同时鼓励患者积极与疾病做斗争,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评价标准以问卷形式调查两组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标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评价等级(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症状改善以病人能配合机器治疗,血氧饱和度>90 %。
1.4统计学方法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 %,对照组为81.3 %,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a为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症状改善所需时间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所需时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症状改善所需时间11.55 min,短于对照组35.44 min(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所需时间对比分析
3讨论
传统意义上的护理是指围绕人类的健康而付出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是治疗性护理,侧重于患者的生理状态,对患者的社会、心理状态关注较少[4]。由于它缺少良好的护患沟通,容易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误解及不信任,从而不能服从治疗,进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反过来又加深了医患矛盾。近年来,人们对健康舒适的需求越来越高,舒适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多角度进行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使命是提高生命质量,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应适应需求,将萧式护理模式运用到临床护理中去,科学地实施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尽量满足其合理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要求。人性化、个体化服务是舒适护理的主要基调,其内涵是“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为了让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均处于最佳的舒适状态时进行治疗,从而使患者能自愿配合治疗,也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同时,也有利于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和预见性的发挥。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疾病患者的护理需求,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5]。对于舒适护理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任务,目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也遇到了一些如人力资源问题、现行的管理体制、护理人员文化程度及水平等问题,虽然它作为一种模式的确立尚有争议,但它作为整体护理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对拓展学科领域,深入专业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试验。
参考文献
[1]李媚珍,潘美珠,苏琼英.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98-1899.
[2]杨妍妍.舒适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333-3335.
[3]龙智君.对腹部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148-149.
[4]徐建秀.我国延续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18-19.
[5]吴茜,田晓岚,陈炜,等.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和感知绩效模型在门急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89-890.
(收稿日期: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