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竞赛作为“立德树人”体验路径的探析

2016-06-13 19:56毕进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系广东广州510303
体育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运动竞赛立德立德树人

毕进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体育系,广东 广州 510303)



运动竞赛作为“立德树人”体验路径的探析

毕进杰19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体育系,广东 广州 510303)

摘 要:当前德育教育的失效是在道德实践过程中发生的,探寻有效的道德体验路径成为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关键,通过分析认为运动竞赛包含丰富的人际关系且带来深刻的道德体验;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技术壁垒,易于实施;不仅可以作为道德体验的载体,同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实现教育目标也具有重要意义;运动竞赛可以伴随人的一生,能不断促进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运动竞赛不仅能立德,更对树人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立德树人;道德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关注的是学生未来价值观的建构,关系着学生是否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德育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当下的德育教育更注重说教灌输,注重道德认知,轻情感体验。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没有体验,道德教育存在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要遭到怀疑[1]。习近平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2]。目前的理论研究已经开始注重体验对德育教育的重要价值。然而学者提出的各种体验路径不是实施成本较高,如三下乡活动,就是操作的可持续性较差,如以各种主题设计的道德体验活动,或者理论上尽善尽美,实践中缺乏具体的操作措施,比如校园文化、课堂教育等等。为保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完成,有必要建构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德育实践体验路径。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体育教育家一直认为,游戏、竞赛、竞技体育对完成和实现通过教育制度支持的主要教育目的有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是完成和实现教育目的特别适合的媒介[3]。运动竞赛是普及的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当前校园足球开展的核心就是各级校园联赛,首要目标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运动竞赛不能代替传统的德育教育,那么运动竞赛是否可以弥补德育教育缺失的体验环节,并作为一种切实有效路径进行推广,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这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1 运动竞赛作为立德树人体验路径的依据

1.1 运动竞赛中存在丰富的人际关系

尽管关于道德的界定很多,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概念或定义不可或缺的核心。德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之间人们的行为规范[4]。在伦理学中德泛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人与人之间关系就成为道德,包括道德体验路径的核心因素。就运动竞赛参与者而言无时无刻不与周围人发生着关系,有对手间的竞争、与队友间的合作、与周围人群的沟通与交流等。在正式的运动竞赛中,除比赛提出的必须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竞争的规则,还必然包含一些潜在的道德规范,例如,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文明参赛、友谊第一等。而在非正式的运动竞赛过程中,道德规范往往会取代正式比赛中的规则,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更多依赖于人们对公平、竞争等要素的理解。参与过程更关注实质的公平,更关注竞赛参与者之间的和谐,更关注运动本身获得的快乐而非结果。在这种非功利性的竞赛活动中,人们更容易做到身体和精神的全面投入,更容易融入周围的各种环境之中,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代替猜忌,用分享代替自私,用热情拒绝冷漠。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非正式的运动竞赛是其参与体育运动最广泛的途径,只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感悟道德的习惯,运动竞赛丰富的人际关系会不断促进和完善学生道德素养。

1.2 运动竞赛中有深刻的道德体验过程

美国学者B·约瑟夫·派恩[6]认为,体验在本质上是个人的,即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王一川[7]在他的《审美体验论》中提出: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身体力行,亲身实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8]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闻知与说知必须要植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然而怎样的道德体验路径才是有效的呢?习近平[9]在《我的自述》中提到:“总之,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通过习近平对其曾经基层生活的描述,更深刻表达了这样的内涵,社会实践的目标越高,遇到的干扰和困难越大,社会实践的过程、条件与环境越艰苦,对人的意志锻炼、磨练就越大,创造出的人的意志就越坚强、越强大[10]。所以在设计道德体验路径时不仅要考虑基本的道德范畴,即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关注这种实践体验对参与者的目标要求,现实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体验不可能达到实践所要求的教育内涵。温室里的花朵永远经不起暴风雨的洗礼,只有通过积极进取,不断耕耘和努力,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道德体验才能实现学生身体和心灵的共鸣,身体和情感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学生“立德树人”的目标。

Elias和Dunning指出,体育运动依然为人们提供了迫切需要的机会,以体验践行这些能力所带来的情感满足[11]。在竞赛场上,你几乎能体验未来你所能面对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平、竞争、平等、民主、合作、责任、尊重、友谊、理解和宽容等等,甚至你还能体验到不公、冷漠、挑衅、指责、埋怨、抱怨等等。对于这些道德内容和概念,传统的教育方式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但无法给予学生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体验。比赛中,假设你摔倒了,会发现不同情况,如你的竞争对手把你扶起来、你的队友把你扶起来、没有人理你,你自己爬起来。不同的方式带给你的体验是不一样的,你的对手把你扶起来,你可能会更深刻地领悟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或许你会给予竞争队友一个微笑,你会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温暖的关怀对心灵的慰藉,你会体会到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给你带来的是一种身心的愉悦;你的队友把你扶起来,你可能体会到什么是团队精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你会觉得身为集体的一员是你莫大的荣幸与骄傲,而当其他人摔倒的时候,你会毫不犹豫伸出自己的手;而如果当你摔倒了,没有任何人来帮助你的时候,你会感觉被集体所抛弃,你所承受的是一种来自内心折磨与痛楚,你感受不到任何温暖,你在那一刻承受着被集体所抛弃的痛苦,如果将来你遇到同样情况的时候,那些没有获得帮助的人所承受的痛楚,你会感同身受。

之所以提出把运动竞赛作为立德树人体验路径的设想,就在于运动竞赛可以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运动竞赛的核心运动技能的形成凝聚着学生辛勤的汗水以及常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运动场恰恰是这种努力可升华的地方,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努力付出被挥霍和践踏,一场竞技比赛需要参与者体力、智力及精神全面投入,但一场完美竞技比赛的实现是需要双方参与者共同努力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竞争,更重要的还有合作。所以运动竞技场上的每个人更能深刻体验到公平对参与者的重要意义,能体会到民主对团队决策的重要性,能体会到尊重和被尊重的价值,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能体验到队友、教练鼓励带来的精神鼓舞,能体验到失败后周围人的关心和鼓励对您重新振作的价值和意义,能体验到团队中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等。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者的情感体验是丰富的,会深刻铭记于内心,而这些体验会成为未来处理各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依据。

就运动竞赛的特点而言,从开始的那一刻就充满未知,在运动竞赛过程中,结果可能会相同,但再伟大的导演也不可能预设其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刻面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全新的,这需要不断发展的道德智慧去应对,在这种持续的体验和感悟过程中,实现道德境界的提升。

旨在求善的应然道德命题,在价值诉求上更多体现的是应该与否而不是值得与否,在判断是否实施一种道德行为时,其考虑的出发点应该是诉诸于情感,而不是理性。日常教学和课外活动组织形式的运动竞赛尤其如此,开展运动竞赛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教育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手段,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运动精英,当面向所有受教育者的时候,更关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带给参与者的体验是什么、收获是什么、对其今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而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把运动竞赛作为立德树人的体验路径,不仅明确运动竞赛如何培养人,更是对当前功利化、理性化运动竞赛开展的拯救。

2 以运动竞赛作为道德体验路径的可行性

运动竞赛之所以能作为“立德树人”的体验路径,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经得起推敲,更为重要的是实践中的可行性。

2.1 路径的实施成本

运动竞赛的组织、设计是体育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的障碍,只需要在运动竞赛的过程中注意挖掘运动竞赛道德关系,触发学生的道德体验,引发学生相关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问题的思考,运动竞赛就可以成为有效的道德体验路径。运动竞赛立德树人的体验路径是不需要增加较多的资源成本。

2.2 路径的投入产出

运动竞赛本身就是学校体育工作组成部分,以前更多把它的功能局限于培养学生运动技能、锻炼意识、增强体质等等。而把运动竞赛作为立德树人的体验路径,通过理念的切入不仅实现运动竞赛多功能的目的,更为当前薄弱的学校体育竞赛工作注入新的推动力。运动竞赛的蓬勃发展所体现的绝不仅仅是学生道德水准、体质水平等单个模块的功能,它更体现的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3 路径可持续性

舍勒认为高端价值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它是由一个一个的人、一代一代的人点点滴滴地付出,无形但却倾情的投入积累而成的[12]。习近平[2]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核心价值观(道德)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道德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把道德理论转化为实践坚守的原则,需要长期的积淀、感悟和情感认同。一次道德体验主题的设计或许能引发体验者的心理共鸣,但绝不会一蹴而就形成一种日常行为的准则。道德体验路径的设计其出发点绝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不断的体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道德情感和行为准则。

运动竞赛不是所有人参与体育的唯一方式,但会是绝大多数人参与体育最主要的运动方式,这种经历会伴随着我们一生,如果正规的学校教育使学生养成在运动竞赛中不断体验道德的习惯,那么即使他将来步入社会,正规的教育环境消失,运动竞赛的影响也会纳入其人生的大框架之中,这种运动习惯所引发的道德体验依然存于内心,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道德体验会不断地加深和完善,逐渐形成道德价值体系,而对社会而言,这也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形成的重要途径。

3 运动竞赛与树人

运动竞赛作为德育教育的实践体验途径,本身就对人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除此之外,运动竞赛对人的培养还有其独特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

3.1 实现自我超越

所有看似公平公正的体育比赛都不能达到绝对的公平,如果体育竞赛最终的目的是让失败的对手心悦诚服地接受获胜者体格和智力的优势,那么人类的竞争同动物之间的争斗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李力研先生在《野蛮的文明》一书中提出了体育——自卑的超越,这是一种怎样的超越呢?窃以为是对人本身不足的一种超越,只有在同等的竞争条件下人才能更深刻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一种弥补自身不足超越自我的动力,这种超越不仅仅体现在竞赛中的失败者,同样适用于胜利者,两者在这种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实现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实现竞赛参与者的共同进步,或许这才是体育竞赛向人类昭示竞争的意义——超越自我!

3.2 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

英国人历来认为拿破仑的战争虽然战场在欧洲大陆,但却是在伊顿学院的运动场上获胜的[13]196。英国是现代体育的发源地,他们认为运动场上能培养具有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运动场上他们学会团队合作,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分工的细化,教育的分科使人才的培养越来越专门化,个人成为问题解决的一个环节,这时候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的人能使团队力量发挥最大化。在运动场上他们学会公平竞争,勇往直前的拼搏,懂得遵守规则,充满贵族气质和绅士风度,这些恰恰是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质。

3.3 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

约翰·赫伊津哈提出,“游戏作为文化的本质和意义对现代文明有着重要的价值,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最自由、最本真、最具有创造力[13]136。然而通过运动竞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实践过程往往却牵强附会。事实上运动竞赛培养不了人发明创造的能力,运动竞赛对人创造力最大的培养在于对规则的理解和态度,而规则恰恰是社会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回顾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社会运行规则的变迁最终还是为人类的福祉、文明进步服务。运动竞赛规则存在的目的是为保证所有参与者的公平竞争,恰如社会运行的规则保证人的自由发展一样,当规则不能保证公平的时候,要么选择沉默,那么我们最终会成为规则的奴隶永远选择服从;要么我们把这种不合理的规则改变,让规则更好地为参与者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对运动竞赛如此,对社会的发展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在运动竞赛中改变规则后带来的的感悟和体验,又怎能明白这种规则的创造所体现出的公平和平等对个人、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当前我国德育教育问题发生在实践体验环节,这是当前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运动竞赛以其丰富的人际关系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成为德育体验路径的最佳载体,更为重要的是其在实践中实施成本低、可行性强。把运动竞赛作为立德树人的体验路径,不仅解决困扰已久的德育和学生体质问题,更能依赖于运动竞赛独特的价值实现对自我的超越,成为具有创造力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刘惊铎. 道德体验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9.

[2] 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4-7.

[3] 仇军. 西方体育社会学理论、视点、方法[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77.

[4] 骆郁廷.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 思想道德研究,2013(7):45-49.

[5] 李放滔. 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体验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3.

[6] 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 体验经济[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8-19.

[7] 王一川. 审美体验论[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124.

[8] 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55:4-5.

[9] 习近平. 我的自述[EB/OL]. http://news.china.com/ domestic/945/20141129/19026700.html,2014-11-29.

[10] 骆郁廷. 精神动力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1] 克里斯·希林. 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3.

[12] 高山奎. 舍勒伦理学的价值思想研究[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

[13] 胡小明. 体育休闲论[M]. 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8:136.

An analysis of sports competition as a way for “moral education” experience

BI Jin-ji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Guangzhou 510303,China)

Abstract:The failure of current moral education occurs in the process of moral practice, so exploring an effective way for moral education experience becomes the key to the real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objectives. Through analysi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sports competition contains ric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brings profound moral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ere will be no technical barriers, so it is easy to implement; not only it can be used as a carrier of moral experience, but also it is significant for enhancing teenager fitness and realizing education objectives; sports competition can go through one’s whole life,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perfection of one’s life view and value view, it is significant for building socialist core value view; not only sports competition can establish moral principles, but also it has unique roles and value in people cultivation.

Key word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competition;moral education;moral practice

作者简介:毕进杰(1979-),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bijinjie@gdei.edu.cn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研究”(11&ZD150)。

收稿日期:2015-11-20

中图分类号:G812.45;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3-0108-04

猜你喜欢
运动竞赛立德立德树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哲学视野下运动竞赛与体育教学辩证关系探析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校健美操运动竞赛及训练的现状与对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