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六燕
摘 要: 打造高效课堂,应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诸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原则。教师扮演好导引角色,切忌在讲课中大包大揽,应把探索知识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独自探索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规律、掌握方法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每一个坚守在一线的数学教师都面临着新形势、新课标、新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效数学课堂,引领孩子们在探索数学世界奥秘的同时,增长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无疑是每个践行新课标的数学教师都亟须研究和解决的教研课题。下面我就如何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更出彩,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启发,教学生如何动脑、如何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地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巧妙导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生性好奇、好动,喜欢动脑筋。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入新课,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接着老师出示了如下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正在兴致勃勃地把数字一个一个地加,老师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老师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要有弹性、要有留白。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如图),由于学生经历了1—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对于“9的乘法口诀”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采用自主探究和分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把课堂中大部分时间交由学生自主探索、自由讨论,教师仅仅负责从旁提点。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与内在联系,而且能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从而使“四基”目标有机结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坚信:在预设时给学生多留一片空白,学生便会多还我们一分色彩。
四、活用现场生成,创造更多精彩。
再精心设计与准备的课堂,也不可能把方方面面的问题全部考虑到,因为我们的学生是生动的、活泼的,他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欲与好奇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因此课堂中总会有动态生成。
例如我在教学“找规律”这一内容时,课尾安排了一游戏,给出一排列有序3个一组的物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号找一找,你将得到什么物品。当我让拿到1号物品的同学起立后,在他们叙述理由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每个学号除以3的结果都余1,这是我备课中没考虑到的,多好的临时生成,我及时让孩子们倾听,说出拿1号物品学号的特点。接着让拿到2号物品的同学起立,也说出各自的理由,从而归纳出拿2号物品同学的特点:学号除以3结果都余2。接下来就顺着孩子的思路,猜猜看,拿到3号物品同学学号的特点是什么呢?问题一出,同学们思维的火花已经点燃,齐声说:是3的倍数。
五、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受到班内同学的影响,同学之间的交往和对话是多元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伴一起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了认知历程,情感相互感染的历程。因此,要让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模拟分饼”,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分工合作,动手操作学具圆形纸片。让学生在画画、剪剪、涂涂、比比等过程中合作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的过程,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探究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把握新课标,领会新理念,用好新教材,让每节数学课堂出彩,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