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常态下大学生职业规划

2016-06-12 05:28:55马瑞娜王泽龙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6年2期
关键词:常态技能人生

■马瑞娜 王泽龙 杜 安

浅谈新常态下大学生职业规划

■马瑞娜王泽龙杜安

内容摘要:在残酷的就业形势下,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如何有效准备,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职涯成为当前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新常态下经济条件下从大学生就业前的自我认识以及技能准备,就业思维以及就业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生新常态

2015年的国内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经济增长速度降至7%,为17年来的最低;与此同时,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之最,但依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规划,未来5年我国经济发展指标为6.5%,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调整无疑将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严重影响。

通过对天津6所高校17个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我们发现除少数院校和专业外,大多数高校真实就业率不足70%。在如此残酷的就业形势下,作为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如何有效准备,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职涯成为当前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新常态要求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发展阶段,“新常态”不是一个静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目标。它意味着在降低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新常态下,服务业将迎来大发展,比重即将超过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机遇凸显;新常态下,传统行业面临新兴产业的挑战,新产业的发展机遇更多;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将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能力强的公司具有更快的发展速度;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具有战略眼光和风险防控意识的企业将走的更远。

在新常态的宏观经济运行特征下,大学生就业将变得更难;“铁饭碗”工作将更难觅;到大企业发展未必比小企业发展更好;到国企发展未必比私企发展更好;薪金高未必比发展潜力更有吸引力。这些新特征,要求大学生面对人生职涯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规划,才能构建起自己的中国梦。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前的自我认识以及技能准备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念把高考比作科举,认为通过高考独木桥就万事大吉了。且不说高考和过去的科举有本质的区别,高考和工作也没有必然关系。通过高考只是求学路上的一个驿站,是为了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理论。在新常态下,以往凭借名校或优势专业就可以轻松找到好工作的状况将一去不复返;即便找到了好的工作,未必能干多久。这要求大学生在就业时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本领,才能在当前多变的市场经济中拥有最优人生职涯的筹码。

(一)自我定位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通过综合能力测试,对思想性格进行全面的测试,充分认识自己的人格魅力、性格特征。以前可能是恍惚的、飘摇不定的目标,随着年龄和认知的增长,人生追求目标应该在大学毕业前确定下来。准确的自我定位对于开启人生职涯是不可或缺的,将减少人生职业弯路。

(二)技能准备

早起的鸟儿有食吃。掌握必要的、优秀的工作技能是任何企业录用人才的基本要求,这一点要求学生必须努力掌握精湛的技艺和理论,在技能的范围上,要多目标的掌握技能;在技能的深度上,要不惜代价的掌握高精尖技术。通过4年甚至7年的积累,使自己具备普通人不具有的技能水平。纵观各界优秀人士,无一不是在大学期间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比尔盖茨在哈佛上学期间各门功课名列前茅,尤其是对计算机语言,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在其具备了独立开发一流软件的情况下,盖茨离校创办了微软。所以考上大学不应放松学业,而应该为人生职涯进行充分的准备。当然这不仅仅包括技术类,还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执行力、交际能力等。

(三)征求意见

尽可能早的了解父母对自己的人生职业期望,因为父母是自己最亲的人,父母对自己的了解比较全面,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私的,父母对社会的认知程度远高于尚未涉世的自己,所以无论自己是否有切实可行的职涯规划,都要参考父母的意见。如果与父母的意见相左,而且非要坚持自己的规划,就必须和父母进行充分沟通,争得父母支持。没有家人的支持,一个人很难独立前行。

(四)社会调研

在进行职涯规划前,要对自己希望进入的领域进行充分的社会调研,对希望从事的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进行充分了解;对当前市场上主要的企业和潜力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对潜在的发展机遇和可能的创新方向进行察觉;综合所有的信息,得出自己是否适合在这个领域发展,以及应该努力的方向。

通过大学四年或者前三年的准备,综合抉择自己应该考研、就业还是创业。切记盲目的跟风别人去考研,明明不适合做学问,非得苦读书,到头来耽误了自己就业的机会或者创业的机遇。另外在选择创业时,更要审慎行事,不要被当前的创业热所迷惑,毕竟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仅为3%。

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思维

一旦决定就业,就要尽快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新常态下的就业思维,并绘制自己的人生职涯发展路线图。近几年,随着经济形势的越发严峻,大批企业经营困难,大量裁减人员。岗位的不稳定性和企业的不稳定性都大幅增加,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了解当前的经济状态,并建立新的就业思维。

(一)职涯规划意识

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使得工作的变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频繁;人生的不确定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强,一切都不再是想当然。因此,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分析,确定个人的人生职涯目标(比如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会计等)后,就要对个人职涯路线进行详细的绘制。在绘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性格、技能、父母意见、个人资源、人生目标、行业情况等。路线图的绘制包括:第一份工作:企业要求,岗位要求,薪金要求,环境要求等;家庭建立计划:交友原则,结婚时间,住房解决办法等;变换工作:技能经验要求,变换工作的时间,变换工作的企业要求;职称计划:初中高级职称学习及获取时间。

(二)机遇意识

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新兴产业生机勃勃。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洞悉当前经济发展主流,现在具有“互联网+”概念的企业很多,对传统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选择具有创新意识和实力的企业就业在未来的机遇远大于传统企业,虽然短时间内传统企业还具有薪金优势、岗位优势,但几年内不具有创新思维的企业都将面临生存危机,而新兴企业则可能越来越强。大学生在择业时应该面向未来,不要因为短视,丧失了人生职涯的最佳机遇。

(三)社交意识

互联网让全球经济融为一体,任何角落的人、财、物流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互联、共享。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更应该多接触各种信息,不要置于全球化的盲点之上。脱离全球化、信息化,个人价值会大打折扣,个人发展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大学生就业后,需要通过网络、活动、会议、展览多种途径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增强社交能力,提升信息量。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机遇、为发展提供信息,为发展拓展人脉资源。同时,择偶成家的任务也需要通过社交完成。

(四)发展意识

就业只是人生职涯的第一步,尤其是第一份工作,人生职涯起点的状态对后面的职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是从事技术生涯,就要选择到创新实力强的企业。如果是从事管理,就要选择到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如果是从事市场开发,就要选择到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企业。无论做什么工作,一定不要简单地关注当前的工资、吃住、福利等等。要综合考虑这份工作能带来的经济收入、人脉资源、社会认知、技术能力等能对日后发展有益的各种影响。

(五)合同意识

一段时期以来,很多毕业生到私企或者某些部门工作,由于过多的看重工作收益,没有用工合同,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时期,这种工作风险被掩盖了起来。新常态下,企业的效益大幅下滑,企业正式用工的意愿大幅降低,不签订正式合同的岗位也随之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后没有合同保障,一旦出现企业经营困难,大学生的基本工资都不能保障。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要为高工资所迷惑,要有强烈的合同意识,用合同约定双方的权责。

(六)保险意识

很多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对新录用的大学生不完全或者根本不上保险。一方面,就业者一旦遇到疾病、生育、失业、工伤等情况,无法享受相应的经济补偿;另一方面,现行的户籍、创业、就业等很多政策,都是基于社保的,一旦没有上保险,所有的政策都无法享受,给大学生造成很多的麻烦和损失。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定要问清企业,是否有五险,对不上保险的企业坚决不去。

新常态下的就业技巧

(一)起点决定人生方向

通过企业发展测评(见表1),可能有若干家企业都是理想的就业单位,但是这其中又有差别,比如有的企业待遇较好,有的企业创新能力强,有的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强,有的企业管理水平高等等,那到底应该去哪家企业呢?这实际是人生职涯起点的选择,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人生。选择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未来自己对新技术的掌握可能就多;选择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企业,未来自己对市场的了解可能就多等等,关键看自己的综合能力测评结果,是偏重技术还是偏重管理,性格内向还是外向等等。

(二)技巧决定应聘成功率

企业招聘往往注重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简历,这是应聘的第一步,很多人力资源负责人通过浏览简历筛出通知面试的人。太繁的简历不会细看,太简的简历看不出情况。因此制作简历要用心,不要随便拿个别人的简历改个名字,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简历的形式要简洁,内容要有特点,突出自己的实力。另一个方面是面试,这是应聘成功的关键。一般的面试官注重两方面,一个是面试者的形象,包括语言表达方式,仪容仪表,行为举止等,另一个是把握重点的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条理性等。因此面试时要从这两方面做好准备,让面试官从感性上喜欢,从理性上接受。

(三)个人的社会化化水平决定就业是否成功

大学生就业后,不再是孩子了,要开始独立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学会必要的社会知识,掌握必要的社会事务处理方法,对社会是否建立正确的评判标准对于大学生就业是至关重要的。户口问题、社保问题、居住问题、择偶问题、财务问题、理财问题等等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时,必须严肃对待并解决好,一旦解决不好,很可能就会影响到工作,影响到未来的发展,这是一个大学生毕业必然要面对的社会化,个人社会化问题解决的越好,就业也就越成功,反之即便就业了,也可能因为社会化解决不好而从新择业。

表1 企业发展空间测评表

结束语

离开校门步入社会时,有些学生没有找到工作,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一定要弄明白原因:是自己技能不足还是机会没到。如果是能力不足,就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重新学习技能再就业。如果是机会问题,那就继续寻找合适的工作。但是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要先把个人的社会化问题解决好,否则,没有找到工作,又丧失了及时的社会化,自己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压力也就更大了。新常态,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经济社会特征,作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应该早做准备,在大学期间掌握过硬的本领,对自己的人生职涯进行规划,理性构建个人的中国梦。

参考资料

1.杨慧.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效途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015,42:28-29.

2.徐德彬.谈指导学生确立人生目标搞好职业生涯规划[J].科技视界,2015,03:205+295.

3.钟云华,邓杨学,李学勇.大学毕业生职业流动现状及其促进对策[J].高教探索,2015,01:112-119.

4.董庆.服务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8:88-90.

5.葛云芝.新常态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11:17-19.

6.贺丹.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现代交际,2015,09:239.

(作者单位:马瑞娜,河北工业大学;李泽龙,天津市泽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杜安,河北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刘桂素

猜你喜欢
常态技能人生
高级技能
人生中的某一天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拼技能,享丰收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18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4:00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44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专用汽车(2015年2期)2015-03-01 04:05:35